張家駒
摘 要: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每個國家的文化也影響著本國所有人民的行為,思維以及價值觀。同樣每個國家不同的戰斗文化也影響著本國的軍隊、軍人。
關鍵詞:民族;戰斗文化;差異
戰斗文化不僅僅只是戰斗精神那么簡單,它應該還囊括著部隊戰斗方式,部隊訓練風格,軍人的思想等等方面。正是因為這樣各國軍隊的戰斗力,軍人的價值觀以及戰斗意識才會有如此之大的差異。傳統文化在影響普通人的言行舉止的同時,其對軍隊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各方各面都要受到其傳統文化的影響。中美日三國的戰斗文化都各有特點。他們之間的差異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一、服從命令
1.日本軍人會堅決服從命令的原因
日本軍人會堅決服從命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幾點:
(1)日本軍人在戰場上會堅決無條件的服從命令,這些和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有必然關系。他們從在母親背上便開始要學習禮儀,在遇到長輩時,他們就會被母親將頭按,以示行禮。而且從下他們的行為、用語、吃飯洗澡的順序甚至連睡覺的方式都有特定的姿勢。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半步。這也導致日本人必須聽自己長輩的話。這延生到軍隊當中則是會對上級的命令堅決的無條件地服從。
(2)日本文化中有種最特殊的道德叫做“人情債”①,“人情債”對于日本人來說是最難承受的。一個人必須償還“人情債”,就像他必須履行義務一樣。而在日本傳統的觀念與教育中,每個日本人從一出生開始就對天皇欠有“人情債”,他們必須為天皇效忠以求還清“人情債”。所以在戰場上,日本軍人之所以不畏兇險,不畏生死,勇往直前,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是在為天皇而戰,為還清所欠天皇的“人情債”而戰。
(3)歷史等級制度在人心中根深蒂固。日本從德川幕府以來就有著嚴明的等級制度。所有人都被劃分了等級,各司其職,任何人都不允許違反這一制度。就像最下層的農民通過請愿的方式向大將軍提出意見后,他們的領頭人也是要被斬殺的,這是因為他逾越了等級,而那些民眾也會接受這一事實。也正因如此,日本的軍人對等級制度也會嚴格的遵守,自然就會對上級的命令堅決服從。
2.中國
(1)民族家庭情懷。中國是一個氏族傳統很重的國家,而且中國的儒家傳統向來強調百善孝為先,在中國人的思想中家庭、家族觀念也是很強的。所以中國對于自己的民族有種認同感與歸屬感,因此古代才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名句。而中國軍人之所以會在戰場上堅決服從命令,不顧生死,完成任務。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保護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庭與親人而戰。
(2)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軍隊就被要求紀律嚴明,以嚴苛的軍規約束士兵,因為只有紀律嚴明的軍隊才能有高效率的執行力,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而且中國歷朝歷代對軍隊法紀這塊就抓得很嚴。戰國時期就有孫武斬殺寵妃嚴明軍紀,最終使得吳國南征北伐無往而不勝。三國時期有曹操以削發代斬首以來處罰自己違反軍紀為士兵做表率,最終令其雄踞一方虎視天下。中國對軍法軍紀自然也是相當地重視,而這一觀點也深入人心,為所有人所認同。而服從命令作為最基本的一項要求,當然也在各種場合,軍人的各種生活中被強調地更多。而且其也是貫穿在軍人生活的各種行為活動中,使軍人潛意識中就有這一觀點,進而執行。
二、軍隊類型
雖然各國都對軍隊的精神、技術,軍隊的指揮等都有所要求,但各國的特點與重點又是有所差異的。也正是由于各國的軍隊類型不同才影響到了其作戰的方式的差異。中、日三國可分為以下這三種:
1.謀略型
中國的軍隊可以說是一只謀略型的軍隊。從《孫子兵法》到《武穆遺書》,到后來的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軍事思想,都是謀略型思想的代表。孫子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②”,所以從中國古代戰爭開始就與西方戰爭有很大的不同,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不僅僅是士兵人數、裝備先進與否、陣型的運用,其中更重要的是將帥的謀略,往往一個將領高超的謀略能使己方扭轉劣勢,以少勝多。所以時至今日中國對謀略的重視態度也從未下降過,而且世界各國也都開始注重對中國兵法的研究。
2.精神型
日本可以說是一個高度認同精神力量的國家,他們對精神力量的作用達到了一種癡迷的境界。在和平時期演習的陸軍軍官要求他的士兵60個小時只能有十分鐘的睡覺時間。這可以說是超乎常人忍受力的,但當這位軍官被提問時,他說道:“他們知道怎么睡覺,他們需要訓練怎么保持清醒。”僅管這很難令人接受,但這位軍官是在陳述日本人公認的一項精神駕馭學說:“意志力能夠駕馭那幾乎能夠經受住任何訓練的身體,而且身體本身并不存在健康受損這一概念,所以可以忽略。”這一精神理論在日本軍隊各方各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體現,要求日本軍人必須磨練出強大的精神力,這樣才能使軍隊能夠戰無不勝。
三、價值觀
價值觀作為戰斗文化中重要的一環,對軍人的所思所為都有很大的影響。
1.中國
中國的戰斗精神可以用這么幾個字來概括:忠、義、仁、勇。
(1)軍人對國家,對黨的忠誠。軍人最重要的思想素質就是保證對黨和國家的絕對忠誠,保證在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候能過挺身而出,排解憂難。
(2)軍人對人民的義務與職責。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作為共產黨領導下的部隊,中國軍隊也是以保障人民的利益為中心,全心全意服務人民,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3)將帥對士兵的仁愛與關懷。儒家文化強調以人為本,強調民貴君輕。在中國傳統軍隊的治理中也是以將帥與士兵同甘共苦為模范。
(4)戰士在沙場上的勇敢無畏。在中國解放軍進行的各大戰役上,解放軍戰士無不表現出英勇無畏的精神。
(5)同時中國軍隊還提倡團結互助,艱苦奮斗,不怕犧牲。不落下任何一個人,重視集體。
2.日本
日本的軍人核心價值觀可以說是以武士道精為核心的。即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根本,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為主君毫無保留的舍命獻身的精神,同時崇尚武力,追求力量。
總的來說,中國可以說是一種“和文化”凡是都爭取以和平方式解決,先是積極防御。日本則是“武文化”追求力量的最大化,崇尚武力,相信要以武力征服敵人。
注釋:
①出自<美>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與刀》
②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作者單位:南京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