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蘭
摘要:當前,我國林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林業增長以及林農增收。林下經濟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產物,是當代林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何種方式來發揮森林優勢以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林下經濟發展的質量與農民增收、林業結構的調整有著密切的聯系。文章主要研究了黔江地區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黔江;林下經濟;現狀與策略
近幾年,伴隨著一部分重點林業工程的不斷推進,黔江區的林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森林資源迅速擴增,林地總面積已經有200.2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為144.9萬畝。為了更好地發揮林業資源的作用,黔江區開始改變林業發展的路線,注重林業發展潛力價值的挖掘,努力提高林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實現促進林業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黔江區林下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領導較為重視林下經濟發展
在黔江區舉辦的經濟工作會上,區委區政府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將是促農增收的重點內容。黔江的自然環境特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這一區情決定了山地發展有著很大的潛力和希望,應當加大林下產品無公害這一口號的宣傳力度。同時,應加強品牌企業的建設工作,依托龍頭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外,還應注重品牌戰略,從戰略角度出發進行林下經濟發展決策,全面實施“一區一品”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力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
(二)林下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
近幾年,黔江區已經有了1.98萬畝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其中有1.58萬畝以虎杖、青蒿為主的林(桑)藥基地,0.2萬畝林下杭白菊引種實驗基地,0.2萬畝以天麻、黨參、白術等為主的林下中藥材基地。同時,發展林下養雞規模已經達到存欄2萬只,年出欄10萬只,養殖了大約一萬只七彩山雞,每年產蛋量為10億枚。
(三)規模小、模式少、品種單一
當前,黔江區的林下經濟發展只有林下養雞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存欄量和產量都比較樂觀,但是林藥、林菜的規模則比較小,需要更進一步地提升林地利用率,擴大林菜、林藥的規模。
(四)管理水平較低,科技含量不高
在種養的過程中,特別是在養殖這一方面,大部分農民采用的依舊是傳統的養殖方式,這種養殖方式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從而使得養殖成本過高,而養殖效益卻較差,根本不能與市場需求相適應。林藥模式因為科技水平較低,雖然已經栽種了上萬畝,但是成活率比較低,經濟效益比較差。
(五)資金不足
經過大量的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的林農對于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都比較高,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卻發現發展林下經濟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一般的林農難以支付最初階段的啟動資金,這就會限制林下經濟發展的規模和發展速度,無法將林下經濟發展成大規模經濟,阻礙了林下經濟產業鏈的發展。
二、發展林下經濟的策略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首先,需要成立主管領導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參加的發展林下經濟的工作指導小組,對全區林下經濟的發展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管理及協調。各個鄉(鎮)、林場也應當成立相應的機構,制定并規范發展林下經濟的規劃、措施以及獎懲措施。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目標考核責任制以及激勵機制,將目標落實到每一個鄉(鎮)、林場上,逐級簽訂責任書,上級緊抓下級,明確發展目標,責任細化到每一個人,進行較為嚴格的考核評比,對于工作業績較為突出的進行及時的獎勵,對于沒有完成任務的進行批評。最后,要實行包鄉(鎮)督導責任制,將區林業、農業、畜牧業等相關涉農部門進行分包督導,幫助他們建立起示范基地,培育并大力發展龍頭企業,組建協會、合作社等組織。
(二)加大扶持資金投入
加大扶持資金投入是確保林下經濟發展的物質保障,扶持資金應主要用于下述三個方面:第一應加大對林業大戶的資金投入,尤其是當地品牌產業的資金投入,使他們的產業規模達到一定標準,從而實現獲得更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標;第二,適當發放小額扶貧貸款。第三,以提升林下經濟發展水平為中心,努力爭取升級投資項目扶持,帶動林下經濟的不斷發展。
(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林下經濟的發展不是單憑經驗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有專業的規劃和科學的指導。發展林下經濟應遵守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的原則,對當地林下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以實現林下經濟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此外,在進行林下資源規劃時還要綜合考慮與其相關的牧業、養殖業的發展,盡最大可能提高相關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加強宣傳
對廣播、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充分地利用,同時要應用技術講座、科普宣傳等措施來全面、深入地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關鍵意義、相關技術、有效模式以及成功的典型,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輿論氛圍。組織廣大林農進行參觀學習,通過算對比賬以及效益賬的方式來像廣大林農展示林下經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其它方面的優勢。按照“群眾資源、民主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來促進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或協會的工作能力,不斷提升林下經濟產品化的組織程度。
(五)加強同龍頭企業的合作
實施品牌戰略,抓好品牌培育。例如,想要發展林下養雞就可以同雨潤集團進行合作,想要發展林下種藥就可以同知名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公司通過和其它知名公司的合作,以合理的價格收購農民的農產品,為農民提供銷售渠道,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從而提升農戶或專業戶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
(六)提升科技含量
提升科技含量是確保林下經濟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提升林下進行發展的科技含量可以通過加強專業培訓力度來實現。加強專業培訓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是要邀請相關的專家針對當地林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開始專業課堂,為農民提供最為專業的理論知識指導;第二,就是要邀請專家到林下經濟發展的基地進行現場指導,幫助林農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方式不僅能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有利于相關技術科研水平的提高,實現產學共建的目標。
(七)建立專業的營銷網絡
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專業的營銷渠道。通過網絡營銷一方面可以迅速增加產品的知名度,加大產品的銷售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較為詳細地了解各種產品的市場需要情況,便于制定合理的種植計劃。專業的營銷網絡應是一個管理較為嚴格的系統,能實現物流配送追蹤、產品銷售信息管理等各種功能目標。
發展林下經濟能夠不斷優化林區的產業結構,促進林農增收,能夠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為發展生態農業旅游提供動力。加強對林下經濟的資金投入以及政策扶持,通過多樣化的措施來提高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是當前解決林下經濟面臨問題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黃秀鳳,楊共鳴,王斌,等.中國林下經濟研究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策略分析[J].農學學報,2014(07).
[2]袁愛蘭.淺談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J].建材與裝飾,2015(22).
[3]杜鳳國,張淑媛,王戈戎,等.吉林省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15(10).
(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黔江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