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
摘要:在全黨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是中央政治局作出的重大決定。2014年度,筆者通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并結合自身審計工作,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與審計工作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分別從創新審計方法應從群眾中來,細化審計方案需到群眾中去,落實審計服務宗旨要一切為了群眾,實現審計目標要一切依靠群眾進行了踐行。
關鍵詞:實踐活動;助推;審計創新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為鞏固實踐教育活動成果,踐行群眾路線活動和審計工作的有機結合,創新審計方法應從群眾中來,細化審計方案需到群眾中去,落實審計服務宗旨要一切為了群眾,實現審計目標要一切依靠群眾,用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來指導審計工作,助推審計工作創新。
一、創新審計方法應“從群眾中來”
創新審計方法需要“接地氣”,“接地氣”的審計方法需“從群眾中來”,避免憑想象辦、依經驗辦、拍腦門辦、照書本辦的傳統審計方法用于審計。一是創新“問審于民”的審計方法。除上級機關“規定動作”外,“自選動作”采從群眾中來的方法確定,問審于民。即深入部門、社區聽民聲,集訴求,梳理草案,公開征集意見,最后完善付諸實施。二是創新“問需于民”的審計方法。細化審計范圍、抓住審計重點,透析審計風險點,找準審計捷徑,唯一方法是做實審前調查,以“業務循環”為方向,以“資金流向”為重點,深入群眾中,通過看、聽、問等方式,把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列為審計重點,把制度控管中的“盲區”列為審計重點,把信訪舉報、群眾關切列為審計重點,把群眾反映的案件線索列為審計的重點,把群眾關心的一個個問號列為審計的重點,問需于民,審民互動。三是創新“問計于民”的審計方法。探索審計的思路與方法要從群眾觀點中捕捉,審計人要身臨其境,貼近基層,與群眾探討交流,與百姓座談,打開審計思路,拓寬審計視頻,透過現狀看本質,從而觸發審計靈感,獲取審計良方。
二、細化審計方案需“到群眾中去”
審計方案是監督和檢查現場審計的依據,用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方式來細化審計方案需“到群眾中去”,到群眾中去做實、做詳、做準審計案。一是細化審計方案需到群眾中去做實摸底調查。審計人要走出辦公室,走進田間地頭,深入農家院戶,帶著感情、目的和重點,用親切的話語,用貼近民生的語言,與群眾交流、溝通,為細化審計方案捕捉重點,為細化審計方案收集素材,做實審前的摸底調查,同時,調查的深淺決定著審計的質量。二是細化審計方案需到群眾中去做祥真相了解。審計人員距離百姓的遠近決定著審計接近真相的遠近,不了解真相的審計方案會誤導審計工作的開展,延誤審計時間,影響審計質量。審計人要用打情感牌的方式,與百姓住在一個屋檐下,坐在一條板凳上,談(彈)在一個音調上,拉近與群眾心與心的距離,用泥腿丈量民情,用真心換取實情,再把政策標準交給群眾,讓群眾掌握政策標準,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啟發和引導群眾,讓群眾說出真相,拿出實據,為細化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漫無目的。三是細化審計方案需到群眾中去做準點面結合。到群眾中去尋求細化審計方案的方法,“普遍開花”會大量耗時費力,要做到以點帶面,以面促點,點面結合,調查了解的群眾要有近中遠、老邊窮、富中差等地方的情況,防止山高路遠不想去,交通不便不想去的思想,同時,重點內容要全面覆蓋的要不遺漏,不留空白,為細化審計方案充實“血肉”。
三、落實審計服務宗旨要“一切為了群眾”
“德莫高于愛民,行莫高于利民”是審計行動的指南,捍衛人民利益是審計服務的宗旨所在。一是當政策的宣講員,普法于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審計人把政策法規交給群眾就是最好的授人以漁,在開展審計法的宣傳中,結合“政策惠民、實事利民、服務為民”為主題,為百姓普法,讓其百姓知法維權,明白自己應享有的權利與義務。二是當好違紀查處的偵察員,護利于民。審計要從涉及民生的重點部門入手、從大額資金的使用項目入手,有計劃地年年審,不放松,當好違紀查處的偵察員,充分運用現代審計技術,同時,集中人民群眾智慧,緊緊盯住財政資金運用、工程建設中的關鍵環節、重點部位,嚴肅揭露和查處濫用職權、貪污受賄、騙取侵占、損害群眾利益的害群之馬;充分發揮反腐敗的尖兵和利劍作用,重拳出擊,不放過傷害群眾利益的任何疑點,無論涉及誰,只要越過了“紅線”,絕不退縮、絕不手軟;充分借助各種審計手段,抱著只愿揭開廬山山真面目的態勢,堅持原則,敢于動真,敢于碰硬,不回避矛盾,不草草收兵,更不輕描淡寫和簡單移交,堅持“零容忍”。三是當好信息的傳遞員,維權于民。充分尊重百姓意愿,尊重群眾話語權,讓他們沉積的話語、壓抑的心里在審計機關得到充分釋放,把群眾信訪納入審計范疇;積極推行“七公開”制度,維護群眾的參與權(即:審計項目公開、審計意圖公開、審計進場會公開、審計紀律公開、審計人員公開、審計方式公開、審計進度公開),充分發動群眾參與,建好審民互動平臺;積極推行審計公告,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審計公告是聯系審計機關與群眾的平臺,是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在公告范圍上,除涉及國家秘密和被審單位商業秘密外,一律對社會公告;在公告內容上,要回應老百姓的關切,回答信訪舉報,要披露問題線索和處理處罰意見;在公告方式上,語言要“普通話”,載體要多樣化,讓不同受眾可從不同渠道知情。四是當好建章立制的督導員,排憂于民。人民群眾擔心的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查處不及時,他們的利益受損,要通過審計查處的問題和披露的信息,督促建章立制并形成長效機制,為群眾儲備“放心糧”。同時,要加強審計回訪,檢查查出問題的整改是否到位,建立的制度是否健全,執行是否有力,是否真正用制度堵住漏洞,讓管理提升了效益,最終群眾得到了實惠。
四、實現審計目標要“一切依靠群眾”
審計目標是審計目的具體化。審計目標的實現,僅憑審計之力會事倍功半,要事半功倍,充分依靠群眾,借群眾之力,倡導“眾人劃槳開大船”的精神,完成時代賦予的審計使命。一是實現審計既定目標要依靠群眾。凝民心、集民智,依靠群眾的力量實現目標,與群眾一道,深入社區、深入項目現場,見賬、見人、見物,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搞清每筆重點資金的來龍去脈,查實每個疑點的真實面貌,摒棄“審計就那回事,不審我就知道有啥問題”的官僚主義思想。要依靠群眾智慧實現目標,讓群眾參與進來,給力獻策,查處各種違法違紀的“花樣翻新”,在“干凈”的賬面中查問題,在“健全”的制度中找漏洞,確保審計目標的實現。二是落實審計再監督目標要依靠群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審計工作接受再監督,群眾監督尤為重要。讓群眾參與監督審計工作的落實情況,對審計服務的態度打分,對審計回復的訴求打分,對審計解決的時間打分,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檢驗標準,凝聚審計工作全面落實正能量。讓群眾監督審計隊伍的廉潔。審計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呈現在人民群眾的眼里,廉潔公正的音符應時時處處裝在審計人的心里。讓群眾監督審計方式方法的對路,審計方式方法是決定審計成敗的關鍵,必然接受群眾檢驗和監督。要在運用中監督、監督中完善,不斷探索和積累優秀的審計方式方法,確保審計目標的實現。
五、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是開展一切工作的核心,深入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針,并在此基礎上,依靠群眾,為群眾創造良好的服務。為此,在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要不斷對審計方法、審計方案進行優化和創新,進而不斷提高審計工作質量。與此同時,將審計工作創新與群眾實踐活動相結合,不斷落實目前審計工作的服務宗旨。
參考文獻:
[1]李明.國家審計、政府治理效率與地方經濟發展[D].西南財經大學,2014.
[2]劉永賓.淺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重要影響[J].科技視界,2015(01).
[3]陸漢民.淺談如何結合實際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J].法制與經濟(上旬),2013(12).
(作者單位:平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