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湘琪
【摘要】我近年來,我國農業水價改革工作持續推進,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同時也在改革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新問題和新矛盾。因為農業水價改革是對各方利益的再次分配,涉及到的范圍較廣,其中的問題相對復雜,很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因此對農業水價改革工作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促進我國水價改革進程,保障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本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研究,就如何有序推進農業水價改革提出了幾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水資源;農業水價;改革途徑
農業水肥費是保證農田水利設備穩定運行,確保水資源利用效益,保證當地農業生產能力的重要經濟來源。從表面上來說,農業水費收入的降低直接表現為水管部門效益降低,但實際上卻在很大程度上對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以及農業生產能力提升等工作造成了影響,甚至阻礙了新農村建設步伐的推進,因此我們必須對農業水價改革工作予以重視。
一、推進農業水價改革的必要性
農業水價改革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以及保證水資源科學配置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基層水利部門大力推動農業水價改革,價格水平整體上來說有一定提高,一些水資源短缺地區也開始推廣終端計量水價機制,有效的實現了農業節水和工程運行能力的提升。但因為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業水價改革工作進度較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百家典型水管單位供農業用水價格相對2004年增加10%,而同期城市水價以及污水處理費卻增加了40%左右。現階段水利工程供農業用水價格僅僅占成本的40%,水管單位存在嚴重虧損現象。我國水利部調查數據顯示,全國灌區年均虧損約為200億元,而大、中、小型灌區損失分別為65億元、75億元和60億元。
“十三五”時期是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實現水利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攻堅時期,要求我們必須要進一步提高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推進運行保障體制改革;“十三五”時期是推進城鎮化建設、非農用水需求進一步提高的重要時期,緊迫的需要農業水價改革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十三五”時期,也是我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需要加快實現水資源和其他資源產品的價格改革,實現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成。所以,有序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工作,真正轉變過去一直以來水利工程供農業用水價格偏低的現實情況,確保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穩定運行,充分發揮出水價杠桿作用,勢在必行。
二、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推進節水改造和配套設施建設
加快農業灌區改造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一是要積極組織農業供水灌溉工程實際情況的調查,之后按照當地的具體情況做好水利工程規劃建設;二是要推進灌區整合,將規模較小、運行時間較久且效益不高的灌區予以合并,從而提升工程的整體效益;三是要加強灌區改造,把效益較低的灌區工程設施設備納入到改造計劃中來,根據輕重緩急逐一改造,同時積極更換新型的機泵設備,對于陳舊老化的水利設備要予以檢修維護,無法正常運行的予以淘汰,選擇現代化節能型的新設備,從而有效增強水利設施運行效率,減少灌溉成本。
(二)建立灌溉工程管理補貼機制
進一步健全農業基礎設施補貼制度,把農業灌溉工程的運行管理規劃到補貼范圍中來,制定有助于當地農業灌溉發展的相關政策。農業灌溉工程運行管理補貼制度的框架為:補貼主體主要是中央財政為主,地方財政為輔,將中央與地方兩個主體的作用真正的發揮出來;而對于補貼目標,一般來說是灌區管理單位的工程運行管理費用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和節水改造成本;對于補貼方式,可以選擇資金、設備、現代化節水技術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補貼標準應當按照灌溉工程供水成本以及實際水費的差額狀況,補貼差額運行管理費用,進一步增加對現代化節水改造的投入成本,從而確保灌區的良性運行。
(三)提高農民參與用水管理的力度
增強農民用水協會的管理能力,促進農民用水自治,這是有序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優化末級渠系工程設施、建立完善農業供水灌溉工程良性運行機制的關鍵手段之一。根據國家和當地水資源情況,堅持“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明確農業初始水權。同時積極創新探索農民用水戶共同參與管理的新模式,利用政策引導、資金支持來保證農民用水協會的正常規范運行,保證農民用水協會的規范化建設,把灌區工程的所有權、管理權以及用水決策權予以下方,從而有效激發農民群眾自發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關水利管理部門根據自身職責推動農民用水協會的發展,應當從產權制度、水價改革等方面引導農民用水協會建立科學的管理運行機制。
(四)建立灌區成本約束機制
現階段,農業灌溉用水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沒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約束機制,農業灌溉水價構成不科學,農業水價改革工作的落實,應當要積極完善灌區成本約束機制。首先應當促進灌區水管單位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貫徹落實“兩費”,完善水價使用管理機制,加強成本約束,做好水費支出管理,對水費支出范圍予以嚴格管控,保證水利工廠水費都能夠真正用到水利工廠的管護中來,避免非生產性支出過多;其次應當完善灌區供水成本測算機制,著重強化農業灌溉用水成本的測算工作;最后應當做好末級渠系水價管理工作,末級渠系供水費用支出必須公開透明,落實一事一議制度,末級渠系水費應當都投入到農民用水協會建設以及渠系工程的管護中來,任何機構與個人禁止私自挪用。管理機構應當強化針對農民用水協會對末級渠系水費支出情況的監督。
三、結語
作為水利服務工作者,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農業水價改革工作涉及面廣、矛盾問題復雜,改革之路任重道遠。總之,進一步推進農業水價改革,需要依靠國家政府對農業灌溉的正確定位,需要依靠國家政策法規的大力支持,依靠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更重要的是需要廣大農業生產者的廣泛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落實農業水價改革政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魏賚年.淺談永靖縣農業水價改革[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22):25.
[2]郭宗明,郭瑞,龐小男.積極推進水利及農業水價改革[J].科技視界.2015(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