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要】青銅器在我國古代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青銅器不僅是商周時期的主要生活器具,更是代表了我國的一種藝術文明,在我國古代文明發展的歷史中,青銅器所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關鍵詞】國際;青銅器;發展
前言
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開始出現并得到快速發展的器具,它的出現證明我國當時的冶金鑄造技術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青銅器不僅是商周時期的主要生活器具,更是代表了我國的一種藝術文明,在我國古代文明發展的舞臺中,青銅器所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青銅器的研究將使我國商周時期的制造特點及冶金鑄造藝術有所體現。
一、我國古代冶金鑄造技術及青銅器藝術的發展
1.冶金鑄造技術的發展。冶金鑄造技術的發展開始于我國商周時期,在其出現以后就得到較為快速的發展,并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較高的水平。我國古代人民擁有著無盡的智慧,在發展的過程中創造出很多實用器具以及具有時代意義的勞動技術。商周時期距離現今十分遙遠,當時我國正處于發展的前期,君王統治制度的確立使得我國古代人民告別了離散的游牧生活,生活方式也進行著較大的改變。在商周時期以前,人們所用的器具一般都是以陶瓷為原材料制成的,而僅有的陶瓷材料對制作堅硬工具十分不利,在進行生活勞作以及狩獵及戰爭時缺少合適的工具。冶金鑄造技術的出現使得這一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這標志著我國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冶金鑄造技術就是利用礦物質金屬來制造一些基本的器具,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銅器,青銅器是冶金鑄造技術帶來的產物,是我國古代人民在歷史的發展中智慧的結晶。
2.青銅器藝術的發展。我國最早的青銅器是在甘肅省發現的,經過研究以及分析,確定青銅器是存在于我國商周時期的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器具。在商代早期,由于冶金鑄造技術的發展,將我國青銅器藝術逐漸的帶到發展的舞臺當中。早期的冶金鑄造技術還是較為簡單粗略的,所以早期的青銅器也是較小的裝飾物或者較為粗糙的器皿,這些物質的出現使我國步入了新的發展時代,也為我國以后的制造技術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隨著冶金鑄造技術的不斷完善,鑄造的青銅器物也越來越精美,當時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粗狂的美,這也正是青銅器獨特的魅力所在。我國商周時期的祭祀活動較為盛行,無論是國家或者較小的家族都會在較為重要的日子進行古老的祭祀活動[1]。以往在祭祀中主要用陶瓷的器具進行盛放物品,但是青銅器出現后逐漸的就將陶瓷器皿替代了。青銅器較為陶瓷器具更便于使用,它的堅硬度大,不易損壞,這使得它在商周時期祭祀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在祭祀中的作用,這就慢慢地賦予了青銅器另一特殊作用--代表地位與身份。在古代越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在祭祀活動中,所用的青銅器就越為精巧珍貴。隨著時代的發展,商代逐漸走向滅亡,周代正式步入到我國的歷史舞臺之中。在周代青銅器的發展仍然在繼續,在之前冶金鑄造技術的基礎上我國的青銅器鑄造越發的成熟,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常見的青銅器器具、祭祀中所要用的特殊青銅器器皿,還出現了較為精巧的青銅器武器。
3.思想文化對青銅器藝術的影響。在我國不同時期中,出現很多不同的的思想文化派別,思想文化的不同以春秋時期為主.春秋時期我國有很多小國分散進行著統治,這就使得當時的思想文化更為豐富多彩,在這些思想文化的推動下,我國青銅器藝術也在進行著不斷的發展。青銅器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思想文化的影響,所以在不同時期我國青銅器的樣式以及作用都會有少許的不同。我國早期的商代主要就是對農業生產較為重視,所以國家的重點也就圍繞在如何使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當時青銅器正處于發展的階段,所以一些青銅就被打造成農業生產上所需要的工具,發展到后期,農業生產上所用的工具主要以鐵器為多。
二、國際上青銅器的發展概況
1.青銅器的價值研究。我國青銅器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是我國古代文明的象征,不僅能將我國商周時期到秦漢時期的歷史發展情況進行較好的表現,還能對當時出現的文化思想進行較好的體現。對青銅器的研究是我國現代考古學重要的研究課題,這不僅關乎到認識我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還對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青銅器時期是我國發展過程中一個特殊的發展階段,青銅器的出現代表了我國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這對激勵現代人的創新思想有著重要影響意義。
2.國際上青銅器的發展概況?,F階段我國青銅器不僅在國內受到較為廣泛的重視,在國際上也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我國在近些年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其政治經濟已經在國際的發展大潮中有著較為突出的表現,這就更加吸引越來越多的其他國家對我國歷史文明以及思想文化進行了解,其中青銅器是重要的中國古代發展產物,其他國家對青銅器的興趣不僅是想要了解青銅器的特點,更是對中國古代文化進行認識的主要途徑.結語
青銅器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出來的重要產物之一,它代表著我國歷史的發展及進步,對它的研究正是對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研究,所以在現階段以及未來我們仍將對青銅器進行研究與分析,這對我國的發展與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曾培炎.2011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195-196
[2]徐州市統計局.徐州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4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