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武漢地區高校大學生體育需求狀況進行調查,找出新時期大學生在校園讀書期間對各種體育項目,場地設施,體育課程等方面的需求狀況,并結合調查情況分析新時期高校體育建設的優勢和不足,對不足之處加以解決并提出建議和對策,以促進新時期高校體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體育需求狀況;相關研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校大學生需求情況為研究對象,共調查了武漢市10所高校的1460名大學生,其中男生818名,占總人數的56.02%,女生642名,占總人數的43.97%。大一學生316人,占總人數的21.64%;大二學生620人,占總人數的42.47%;大三學生348人,占總人數的23.84%;大四學生80人,占總人數的5.48%;研究生96人,占總人數的6.58%。
二、研究方法
本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向武漢市10所本科高校大學生發放1600份調查問卷,調查完畢回收問卷1460份,問卷回收率91.25%。
三、相關研究
1.調查結果分析
(一)體育動機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體育運動目的的統計結果分析,大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目的集中于增強體質,運動娛樂,豐富生活這幾個層面上。這充分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希望能夠通過體育鍛煉使自身的身體素質變強,并在此基礎上能夠在運動中享受健康,享受生活,放松緊張的學習情緒的美好需求。
(二)課外體育活動情況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分析:1、當代大學生十分愿意在學習的同時,積極的參加課外體育活動;2、現今大學生每周從事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還是偏少;大部分集中于每周運動1-2次;3、“學習、工作時間”是影響學生從事課外體育運動的主要因素,而“場地、器材”也是影響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4、晚上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大學生較多,而早上進行體育活動的較少5、高校的體育設施還并未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在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地點的調查中,有78.63%的學生選擇了“校內場館”。6、通過對是否愿意參加有體育老師知道的體育活動的調查結果的分析,學生的是和無所謂的占了大部分;7、個人的自由鍛煉和自由組織的小群體活動是大學生最喜歡的兩種課外體育活動形式;8、同學和朋友是促使大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影響者。我們應該重視他們的作用;9、大部分學生是不愿花錢從事課外體育活動的。
(三)體育課需求情況的調查結果分析
結果分析:1、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愿意上體育課。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有16.44%的大學生表示無所謂上不上體育課。70.55%的大學生認為體育課應該存在,這也表明了體育課在高校體育中的重要地位;2、強身健體,娛樂消遣和興趣愛好已然成為大學生們上體育課的目的,而獲取學分已經不再是大學生們上體育課的最終目標了;3、當今大學生更愿意自主的選擇體育課的內容形式,這就需要高校體育在制定體育課的內容形式上下功夫等。
2.對策
(一)促進學生積極鍛煉,創造良好作息時間
健康的身體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保證,各高校要積極倡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特別是早鍛煉。只有擁有了良好的作息時間和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積極完善體育設施,提高體育管理意識
高校應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到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中來,并對已陳舊的體育設施進行翻新,對新的并已投入使用的體育設施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維護。并在征求學生意見的情況下適當下調和取消對學生的體育場館收費項目。
(三)做好體育宣傳工作,共建體育社團組織
高校應做好體育活動的宣傳工作,開展各項體育活動,積極承辦體育賽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中來。讓院系及班級中的體育運動積極分子帶動更多身邊的同學參與到體育中來。
(四)倡導學生主體意識,建設和諧體育校園
在高校中向學生積極宣傳體育鍛煉的好處,并積極開展工作,開展校際間的體育交流,增強學生對于“體育強則學校強”的校園體育榮譽感。通過宣傳和校際交流,使得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建設和諧的校園體育環境。
【參考文獻】
[1]裴立新.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民健身體系[J]中國體育科技2003,6
[2]袁偉民.認真貫徹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努力實現體育事業的持續發展2001年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的講話
[3]鮑明曉.體育在新世紀經濟發展中地位和作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工作情況2000(20)
[4]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5]謝瓊桓.等·2010年中國社會體育戰略構想·國家體委政法司·1996[6]李祥.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7]董勝利,林明克,徐虎潑等.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和發展對策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體育科技,2001,37(11):17-20
[8]孫建華,黃飛軍.大學生體育需求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7(5):114-116
作者簡介:黃麗芳(1961-)女,副教授,湖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現主要從事大眾體育和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