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王府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著眼于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陶行知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自主學習。
一、明確任務,課前激趣
課前導入要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學習。明確了學習任務,通過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有良好的注意力和情緒,就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明確任務的方法一般采用經下幾種方法。第一種是開宗明義法:教師在講課開始時,用小黑板簡潔寫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看清楚;第二種方法是篩選討論法,把學生預習的內容不懂的地方,教師通過篩選,找出重點難點組織學習;第三種方法是音樂導入:播放與本課有關的音樂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利用音樂導入新課會使學生自然而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新課的角色。課前導入的方法要根據教學實際,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要不斷的探索,實踐,那樣就會發現許多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二、多種形式,課中激趣
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和探索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新課程要將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探索,真正發揮學生的聰明教程,挖掘潛力,使所學書本上死的東西,能充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養成愛動腦子,主動探索知識真理的好品質,所以我們必需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經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以疑激趣
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要在“想”上下功夫,讓學生學會設疑并釋疑。例如在學習《狐貍和烏鴉》一課中,教師先說出烏鴉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然后提出問題,如狐貍與烏鴉誰聰明,狐貍為什么會把烏鴉騙了等問題。再由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這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要高度重視發展學生的獨立質疑能力,這會激發學生動腦的積極性和提問題的主動性。要允許學生隨時提出問題,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同時教師還必需指點學生發問的途徑,告訴他們提問一定要抓關鍵詞語,關鍵句子等。
2.以境激趣
在教學中只有把學生引入課文所講的意境中去,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鄭燮的《竹石》,通過多媒體教學的精美的動態畫面、逼真形象的效果、色彩豐富的美景有效刺激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不同的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從而強化學生的
3.激勵學生嘗試成功
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學生不知道青蛙與小蝌蚪的關系,可以讓學生捉來小蝌蚪用玻璃缸養著,讓學生真正認識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寫上觀察日記,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感覺,進而提高了學習知識的能力。
4.的利用語文課的學習內容激趣
小學生學習語文必須以興趣作為基礎,有了對語文的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是推動學生去認識、探索語文教學內容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主觀因素。語文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利用學習內容。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因為體裁是童話,所以它的情節是符合兒童心理的,這個階段的學生比較愿意學習,教師應在上課前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先讓學生讀一篇安徒生的比較有搞笑性質的童話,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安徒生的童話特點和寫作風格有個初步的了解與認識。教師在這種興趣的引導下,就能自然導入新課。
5.以變常的教學方法激趣
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要經常變化,如果經常使用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就會沒有新鮮,會厭煩,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態,用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學方法要經常變化,一定要刻意求新,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一種新鮮感。
三、重點突出,課后激趣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容易從復雜的教學內容中簡化必須掌握的知識,使課堂所學的知識得到強化和鞏固。課后總結也要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如總結《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人們為什么不敢說真話?學生會回答“怕人們說他愚蠢”。教師再問,個別學生通過深入思考一些問題,在快樂中培養學習興趣。當然,課堂總結語言要簡潔,話不在多而在精,要緊緊圍繞課文的重點精心考慮,不要過于籠統。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讓語文教學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麗瓊,范曉玲.4~6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科興趣發展特點及教育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2009,(09).
[2]吳小林.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J].新課程(小學),2010(02).
[3]陳偉杰.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J].學生之友,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