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迪
摘 要:中職數學是中等職業學校的一門基礎文化課程,具有提高中職學生綜合素養并服務于專業課程的作用。本文對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旨在改變原有中職數學的教學方法,為社會培養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以不斷適應職業教育對數學教學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中職數學;問題;策略分析
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直接面向社會、培養生產第一線技術人才的重要職責。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文化課程,中職數學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孤立教學理念,將數學教學與專業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的基本需要。本文對中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旨在改變原有中職數學的教學方法,為社會培養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以不斷適應職業教育對數學教學的發展需求。
一、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
在中職教學體系中,數學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可謂是涇渭分明,數學教學的內容完全是自成體系,缺少學科之間知識的融合和滲透。其實在學科體系之中,都滲透著數學理論和數學常識。而數學課程的開設一般都早于專業課,等到在專業課程上運用數字知識時,中職學生早已忘得一干二凈了,使中職數學教學沒有在教學內容上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教學過程
中職學生很多在小學或者初中就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知識面相對較窄,知識不能綜合運用、轉換、轉移、變遷,極大地束縛了中職學生的思維,不能很好地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更不能體現中職教育的特色。中職數學教育和專業教學的嚴重脫節,讓中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道所學的知識運用在何處。
3.教學手段
中職數學的教學方法較單一,基本采取“滿堂灌”的方式,更加缺乏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無法讓中職學生提起學習興趣。中職學生的生源很多都是初中學習不好或者是家庭比較困難,他們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對數學有一種恐懼心理,厭學的情緒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逃課的現象。
4.使用的教材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很多中職學校還沒有形成和專業課程相匹配的專用數學教材,也沒有更好地突出職業特色。每一堂數學課基本都是按照既定教學內容的順序開展,并沒有把中職學校的數學課本進行有效的整合,把數學相關知識點穿插在一起,這樣不利于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影響了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降低其思維能力。作為中職教育的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就會給課堂、教師、學校都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中職數學教學策略分析
1.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強調的是教師教給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為使學校培養出更多的社會所需人才,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改變以往忽視學生個性、過分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適應新世紀的人才培養要求,中職數學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研究和創新,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改變以往教師教、學生學的呆板模式,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數學教學的重頭戲。
2.更新學生的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大部分學生因基礎差、成績差而缺乏自信,即使遇到學習上的難題,也不敢問老師。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要主動接近他們,找機會和他們交談,幫助他們找回自信,轉變、提高他們的思想觀念。課堂上,教師可選擇難易適中的問題來向他們提回,一旦發現他們有所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要創設情景,幫助這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決心。
3.尊重個性差異,實行分層教學
筆者教學實踐發現,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數學基礎、水平和能力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根據學生成績狀況,教師可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學中實行同步授課,分組學習,分層練習,分層作業。這樣也促使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周到細致,還要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問題以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發言、練習和討論的機會,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并逐步提高數學成績。
4.讓數學教學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只有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產生興趣,從而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大多數中職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對數學學習有恐懼感和厭倦感。但筆者發現,當所學習的知識點與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即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若能圍繞學生的活動經驗,由學生身邊的事來組織教學活動,讓他們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提高學習效率。
5.注重教材建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溝通
面向經濟需求和人的個性發展,培養造就學生的崗位能力,是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材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中職學校目前使用的數學教材大多是憑教師的經驗及各相關版本教材的間接經驗修改而來的,與專業課的教學脫節,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教材在內容選擇上要體現與各專業內容的銜接和溝通,要融入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能自然地做到由基礎理論到專業基礎理論、專業課到實踐課的轉換。因此,在建設教材時,應有相關專業的教師參加,讓其選出該專業所需的數學知識點,再由編寫人員把這些知識點有機聯系起來,編輯成相應的“專業數學”,從而真正達到文化基礎課為專業服務的目的。
三、結語
全面發展教育事業,積極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培育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讓中職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自律、學會實踐。中職學校的全體授課教師應擔負起責任,順應時代的發展,努力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坤.提高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
[2]丁正理.寓生活中的數學于中職數學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4).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