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節目為研究對象,采用內容分析法,從播出前、播出時以及播出后三個時間段對節目采取的品牌傳播策略進行解讀,從內容與互動層面詳細分析了《爸爸去哪兒》節目是如何創新利用新媒體手段打造出優質品牌。研究表明:品牌推廣應依托于節目內容,找準目標受眾,掌握受眾口味是關鍵;傳統媒介有利于節目口碑的塑造,不容忽視;新媒體的創新利用對品牌影響力的提升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關鍵詞】爸爸去哪兒;全媒體手段;傳播策略
著名的報紙出版商威廉·蘭道夫·赫斯特曾經說過:“沒有宣傳和推廣就發行報紙,就像是在黑暗中對心動的姑娘暗送秋波,用心良苦但是收效甚微。”同樣,在媒介手段日益豐富的今天,對于電視人而言,沒有經過宣傳與推廣就播出電視節目無異于錦衣夜行。縱觀近年來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數量之多令人咂舌,可真正能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卻又屈指可數,究其原因,除了內容制作方面不夠精良,更迫切的則是欠缺了推廣節目的全媒體思維。而在這一方面,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節目則走在了眾多真人秀節目前列。就最近的《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來說,自開播以來,收視一路高歌猛進,爸爸和萌娃表現也令觀眾贊不絕口,人氣與口碑相較前兩季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播出前全媒體平臺預熱
在同時期播出的真人秀節目還在為前期制作焦頭爛額時,《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宣傳團隊就已經有條不紊地開始制造話題了。搶占先機不僅讓已有的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也讓節目概念提早被觀眾所熟悉。
1.先聲社交平臺為節目造勢
不論是百度貼吧,還是微博、微信,只要有用戶的地方,就有《爸爸去哪兒》節目組設置的討論板塊。讓網絡用戶參與到網絡創意傳播當中,利用社交媒體來吸引用戶,并形成與用戶的雙向互動,提前預知他們的需求。除討論板塊之外,官方微博不斷發布的話題及預告對維系用戶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為例,2015年6月1日,《爸爸去哪兒》的微博主頁開始轉發第三季嘉賓的相關微博,選擇的日期與節目定位不謀而合。2015年6月10日正式發布全新LOGO和概念海報,此時離節目正式開播正好一個月。之后,官方微博開始持續發布與節目相關的各種消息,為節目的開播做足了前期預熱。如增加用戶粘性的“爸爸去哪兒顏值測試”、“爸爸去哪兒致‘爸粉的一封信”,以及緊密結合社會熱點的“爸爸去哪兒出來嗨”、“爸爸去哪兒父親節專題”等話題源源不斷地發出,在節目開播之前就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同時,《爸爸去哪兒》官方微博還發布了首映式的相關信息以及節目的播出時間等信息,為節目正式上線做足準備。
2.網絡發稿引明星效應
大部分人都存在窺視他人隱私的欲望,尤其是對明星。這一群體離普通人的生活較遠,而且又充滿光暈,人們對其生活雖懷有興趣不足為奇。另外,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環境較為寬松,一些模棱兩可的消息無法在傳統媒體發布,但卻可以放在網上供網友討論。因此,早在2015年1月,《爸爸去哪兒》就通過網站開始發布對《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嘉賓陣容猜想的相關稿件,如:通過新華網傳播的《爸爸去哪兒第三季最終預測陣容:韓寒鄧超陳坤》、通過騰訊娛樂發布的《爸爸3監制稱已接觸張嘉譯韓寒鄧超》、以及通過鳳凰娛樂發表的《張嘉譯韓寒劉燁或齊上爸爸3總導演:已有接觸》等,轉發量累計過百條。節目組利用明星效應,借助網絡媒體的力量,一石激起千層浪,成功將網友目光聚焦到《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嘉賓陣容,也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
二、播出時多媒體平臺分享
1.紙媒參與塑口碑
紙媒所具有的公信力、權威性以及思想的深度卻是網絡和新媒體無可比擬的,所以在塑造節目口碑時,傳統媒體中的紙媒依舊是不容忽視的主力軍。與網絡媒體相比,紙媒的語言雖少了一分活潑,但多了一些深度,同質化內容較少。如:北京晨報曾發表過的《林永健父子最熟悉的陌生人》、申江服務導報的《林永健+林大竣心里有了這塊寶》就是通過對林永健的采訪,從而了解到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報道相較于網絡媒體更為深刻;大眾日報的《胡軍:兒子過去很嫌棄我》和南方都市報《藍宇CP到底有完沒完?胡軍說你們越調侃,我們更緊密》,這兩篇稿件其實出自同一次采訪,但其中的內容卻各有側重。
2.自有資源不浪費
《爸爸去哪兒》作為湖南衛視的重點真人秀節目,充分利用頻道多年累積的資源,增加與其他重點節目間的關聯度,借助其它品牌節目的口碑和影響力。比如,《爸爸去哪兒》在每周五晚與《天天向上》構成“爸爸之夜”,兩檔王牌節目直線打通,并在《天天向上》之后無縫連接播出。以及周六的《快樂大本營》同樣助力宣傳。此外,在每次12點節目結束之后,湖南衛視會緊接著播出和節目內容息息相關的補充節目《和爸爸在一起》,對《爸爸去哪兒3》中以及微博互動未能解答的熱門問題進行補充,這相對于韓國的原版節目來說更加具有觀賞性。因為它播出了原本節目三小時未能播出的更加深層的明星生活狀態,為意猶未盡以及窺視欲極強的受眾提供了平臺。
三、播出后全媒體平臺延伸
從“節目”到“產品”的,《爸爸去哪兒》系列節目實現了產業鏈長尾效應。在《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熱播后,不僅制作了同名電影,還有同名手游以及親子圖書和微信公眾號,并計劃在未來打造主題公園和家具產品,多面開放,面向不用介質實現長尾效應。
拉伸產業鏈延長節目生命周期
《爸爸去哪兒》所引發的全民效應,不僅體現在親爸萌寶的人氣、曝光度成倍增長,吸金能力的量級增長,其背后更隱藏著豐厚的利益產業鏈。《爸爸去哪兒》圖書問世,暢銷榜赫然在列;《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大電影,票房驚人;《爸爸去哪兒》相關內容動畫片《村長去哪鵝》也在金鷹卡通頻道熱播,還有由湖南快樂芒果互娛科技有限公司獨家研發的《爸爸去哪兒》手機游戲下載量也早已突破8000萬,不僅喜獲星耀360年度盛典去年度唯一的“最佳游戲營銷獎”和“年度最具人氣手游獎”,《爸爸去哪兒》手游的成功也打造出電視廣告與移動廣告互聯打通的經典合作方式。這種“綜藝衍生法”不僅延長了節目本身的生命周期,也帶動了其延伸產業鏈的發展。
不可否認,《爸爸去哪兒》是眾多真人秀節目推廣中的成功案例,其傳播策略受到了受眾群體的認可,它無疑是成功的。雖然這些傳播方式看起來似乎是傳統的,但由于運用全媒體思維,扎根于網絡、新媒體,尤其是運用微博營銷、整合營銷等方式,使已經到了第三季的《爸爸去哪兒》節目變得煥然一新。這種“舊瓶裝新酒”的辦法不正是利用全媒體手段推廣節目的絕佳方式嗎?黃升民教授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指出:“全媒體”的概念正在催生新的傳播體系。高度集中的一對多的大眾宣傳體系逐漸失靈,取而代之是分散的互動的溝通傳播體系。此觀點在《爸爸去哪兒》這樣一個微觀的傳播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實踐和印證。在用戶時代,對于傳統電視而言,由于媒介介質和內容監管的雙重局限,內容與用戶的互動一直難以建立,即使用機頂盒收視也仍然無法實現深層互動。但是,《爸爸去哪兒》從內容到品牌通過新媒體的各種互動所達成的影響力,的確給傳統電視帶來了有價值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彭蘭,《如何從全媒體化走向媒介融合——對全媒體化業務四個關鍵問題的思考》[J].新聞與寫作,2009(07).
[2]毛艷,徐思,《開啟戶外真人秀熱播時代<爸爸去哪兒>分析報告》[J].新聞前哨.2014年第1期.
[3]宋永琴,劉萍.《中國電視娛樂節目“新生態”建構》[J].新聞界.2008年第2期.
[4]約翰·菲斯克著.祁阿紅,張鯤譯.《電視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5]唐宏峰,《后現代語境下的狂歡》[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版.
[6]蔣原倫,《媒體文化與消費時代》[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
[7]張倫雯,《淺析<爸爸去哪兒>熱播的原因》[J].中國傳媒科技.2013年21期.
作者簡介:陳楚(1993-)女,湖南長沙人。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全媒體傳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