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生 宋長虹
【摘要】基本農田是指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大規模建設基本農田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舉措,對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意義。基本農田關系國家糧食安全、人民生活和農民切身利益,特別是在當前我國人口持續增加、經濟建設不可避免要占用部分耕地、糧食生產不容樂觀的形勢下,建設基本農田就更加迫切而必要。
【關鍵詞】農田;建設;建議
1、湟中縣基本農田建設情況
近年來,湟中縣先后實施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項目、省級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補助資金項目、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等一系列項目,建設了數十萬畝的基本農田。湟中縣在十二五規劃中統計(2011-2015)顯示,截到2014年底,湟中縣有耕地面積是97.91畝,其中基本農田是76.63萬畝,一般農田是21.28萬畝。
2、基本農田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田塊破碎度大,權屬狀況復雜
耕地形態細碎、零亂,田坎比例超過部分兄弟區縣。有的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土地面積小塊數多,不僅不適合使用大型農業機械開展規模化作業,對于農戶自身來說,由于其承包的耕地零星分布在不同區位,耕種起來也極為不便。這種狀況嚴重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發展,也是基本農田建設工作面臨的巨大障礙。一方面,為減小田塊破碎程度,提高耕種效率,確保道路通暢,則必須降低田坎系數、小田并大田,同時修建的灌排設施和道路要占用原有耕地,所有這些都涉及到權屬調整工作,牽涉到農民土地權益,十分敏感和復雜,為避免產生糾紛,一些地方開展有關工作時,僅對修建農田設施占用土地進行權屬調整,項目區田塊較為破碎的現狀仍然沒有改變。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通過土地整治完成了權屬調整,形成了規范的格網條田,但由于農民承包的土地面積較小,戶與戶之間又重新筑田埂做界址,土地重新破碎化,因此有效耕地面積小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2.2 投資分散,綜合效益難以發揮
按照有關部門工作職責,開展與基本農田建設相關的工作,包括:國土部門開展的農村建設相關的工作,包括:國土部門開展的農村土地整治工作,通過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積、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改善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建設基本農田為主要目標;農業綜合開發辦安排的土地治理項目,以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結合優勢農產品業帶建設,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農田;農業部門安排的高產創建項目,主要包括推廣優良品種、集成高產技術、綜合防控病蟲草害、普及測土配方施肥和推進機械化生產等內容;水利部門安排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各部門分別組織開展有關工作,投資分散,投資標準低,難以發揮綜合效益。此外,近年來農民外出打工現象日益普遍,農村勞動力減少導致部分地區農民降低復種指數,或將原來的精耕細作改為粗放式經營,更有甚者撂荒耕地,這些地區農民對開展基本農田建設的意愿非常高,希望借此優化農用地利用結構,加大機械化作業,在有效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下,能夠理行適度規模經營。但村集體等基層組織怕麻煩,意愿不大,沒有及時爭取相關部門資金。
2.3 與新農村建設協調不夠
多年來,基本農田建設將重心放在農田建設方面,對村莊整治、農村環境、交通建設等方面關注度不高。在一些項目區,常常能夠看到農田配有建設標準較高的混凝土質田間道,而與田間道對接的村莊道路則高低不平、損毀嚴重,也常能看到雜樹、雜草,垃圾亂倒亂堆等環境不良現象,與新農村建設不相協調,且長久下來勢必對已建成的基本農田造成不良影響。
3、針對基本農田建設的幾點建議
3.1 項目整合,規模治理
縣政府積極協調,項目整合,扎實推進基本農田建設。把農發水保坡改梯項目、新增千萬斤糧食能力項目、小流域治理等項目整合捆綁,規劃打破鎮村界線,集中連片,大規模建設。按照地形地貌特點,以道路為骨架,田、林、路、渠統一規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結合實施,沙石道路、行道樹、排水溝、溝頭防護、植物護埂等一并建設,做大做強做好項目。在資金管理上,做到專款專用,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并發揮最大效益。
3.2 創新機制,強化管理
項目實行動態管理,引入競爭機制。選擇積極性高、工作力度大和配合密切的鎮村作為項目區,并在項目確定后,要求鎮村做出有關承諾。對各施工單位,獎罰分明,末位淘汰,保證施工質量合格。質量優良的獎勵,質量不合格的處罰,令其返工,直至合格。施工結束經質量評比,對排在末位的施工隊,下年度取消投標資格,優勝劣汰。
3.3 落實責任,強化考核
將農建工作納入到年度目標考核之中。工程建設落實目標責任制,縣上與各鎮和項目涉及的村委會簽訂目標責任書和投工投勞承諾書。縣水務局建立局領導包抓工程制度,深入工地,檢查指導和協調,現場解決問題,促進項目順利實施。縣水務局在局系統抽調技術人員,常駐工地,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并劃片包干,與施工隊同獎同罰。
3.4 注重質量,建造精品
始終把質量放在基本農田建設的首位,強化措施,嚴格管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實行技術人員包抓質量責任追究制,縣鄉技術人員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堅持量化質量標準,工程規劃結束后,及時繪制規劃圖。從規劃、施工到驗收,堅持一個標準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條繩子拉到底。
3.5 規模建設,產業跟進
把強化農業基礎、改善民生作為基本農田建設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著力點,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把基本農田建設與旱作農業和發展特色產業相結合。大力推廣旱作業技術,增加農業收成。依托大規模的基本農田建設,帶動發展溫室大棚蔬菜基地等特色后續產業,建設提高群眾收入的穩定平臺,促進當地群眾的經濟發展,增強農業發展后勁,使群眾從項目建設中真正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