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盈 李小菊 肖菊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推進,醫患矛盾不斷加劇,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采取抽樣調查和分層調查的方式分別對醫學生、醫務人員和社會人士進行問卷調查。整理總結出一些緩解醫患關系緊張現象的對策,同時為在校醫學生提出實際可行的建議,為日后良好的醫患環境打下夯實基礎。
【關鍵詞】醫患關系;醫患矛盾;醫學生
基金項目:2015年度湖南省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項目編號:長醫教〔2015〕64號
引言
醫患關系是指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是在診療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人際關系,它對治療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醫患關系的認識和思考使醫學生們能對自己未來的社會地位更加明確,本次調查研究得出一些切實可行的結論去幫助醫學生們解決這種矛盾心理,促進醫療環境的良性循環。
一、基本調查情況介紹
制作三類針對性調查問卷:醫學生2400張,就職醫務人員400張,社會各界群眾600張,總計3400張。分別對不同年級的臨床和非臨床專業進行抽樣調查,向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醫學生分別發放100張調查問卷,對以長沙為代表的內陸地區和以廣州為代表的沿海城市醫院的醫務人員和社會群眾分別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65.13%被調查者是通過媒體報道了解醫患關系的,可見媒體在社會宣傳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約72.83%的醫務人員是親身體驗醫患關系(不和諧方面),11.94%的醫學生和22.16%的社會群眾也親身體驗過醫患關系。
2.認為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80.76%被調查者認為醫患溝通減少或溝通技巧欠缺是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且在各類人群層面中都居于首位;65.10%被調查者認為患者醫學知識欠缺,對醫生期望值過高是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其他原因也占有很大比例。
三、解決方案及建議
1.政府:政府主導作用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保障
(一)推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是關鍵。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還不健全,國家醫改還處于摸索實踐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健全基本藥物制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落實相關法律的施行。尊重醫務人員,保障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讓醫鬧入刑不再是一紙空文。
(三)進一步規范媒體輿論,新聞媒體應當尊重科學,尊重醫患雙方,真實、客觀、公正的報道。
2.社會群眾:廣大群眾的理解和包容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
(一)建立網絡評價系統,設置完善的網絡平臺,監測網絡輿情,防止對醫患糾紛和醫療事故的過度宣傳。
(二)媒體工作者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客觀公正地報道醫療事件,對醫護人員的辛苦工作和奉獻精神予以真實關注和報道,報道醫療糾紛時應多與醫患雙方溝通。
(三)增強對我國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的理解與支持,了解我國醫療體制和相關法律。有利于發展良好的醫患關系和創造和諧社會。
3.醫學生:加強對醫學生教育引導式和諧醫患關系長存之計
(一)更早地認識了解社會復雜的醫患關系和國內外醫療體制。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只有對當下的醫患關系有著清晰的認識,并了解國內外對醫療體制的改革,才能更好的把握住社會發展方向。
(二)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加強自身的維權意識。多年來我國醫學高等院校在醫學教育法制方面存在諸多盲點,導致部分醫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不能按照法律要求合法、規范地開展醫療工作,也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法律武器規避醫療風險。
(三)注重對專業技能知識的提高和與人溝通能力的提升。專業知識是船,承載著患者康復的希望,溝通能力是帆,引導著走向和諧的方向,若要遠航,兩者必須相輔相成。
(四)確保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健康。強健的身體可以事半功倍,一切行動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作為基礎。作為一項執掌他人生死攸關的工作者,容不得絲毫偏差和誤念,所以健康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減少醫療糾紛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王華偉,許慧婷.天臺縣部分醫院醫患關系的調查和分析[J].重慶醫學,2006,35(14):1330-1322
[2]馬媛.新時期醫患關系現狀及對策探討[J].首都醫藥,2012,5(下):9-10
[3]梁俊萍.我國醫患關系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1):107-107.
[4]葉子芳,王艷.德國醫院人性化護理與啟示[b]3護理學雜志,2013,28(20):12-13.
作者簡介:蔣盈(1994-)女,2013級本科臨床在校生。
通訊作者:鄧玉梅女,講師,發表論文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