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內涵、特征和體系。軍民融合式發展內涵豐富,特征鮮明。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需借助一定的體系建立來實現,主要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隊人才培養、國防動員等體系。
【關鍵詞】軍民融合;內涵;特征;體系建立
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改革目標和任務做出了具體的部署。軍民融合是我黨領導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一貫指導方針。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強調,把軍民融合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相一致,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強國必須強國防,推進中國特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對于實現強國夢強軍夢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的科學內涵
軍民融合是指通過打破“軍”與“民”相互分割和自成體系的封閉系統,促進“軍”和“民”之間全領域、全要素、高效益的物質和信息等的交流與滲透,從而形成一個軍民兼容、相互協調和良性互動的開放對流系統,使一次性資源投入獲得國防安全利益和經濟社會利益雙重產出,實現經濟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
在十三五期間,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十分重要而緊迫,意義重大而深遠。因此,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按照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要求,從中國具體國情和軍情出發統籌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建設,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提高國家整體建設效益,不斷推進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建設全面、協調和高效發展,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
二、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一般特征
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既是我國主動順應世界科技革命和世界新軍事革命的重大戰略抉擇,也是走中國特色富國強軍之路的必然選擇。軍民融合是世界發展之潮流,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是世界主要國家的共同政策取向,其一般特征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軍民系統開放互動。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建設是國家建設系統的兩個子系統。軍民融合發展的前提是打破兩個子系統相互封閉和自成體系的發展格局,推動“軍”與“民”的人才、物質、資本、技術和信息等相互滲透和交融,從而實現兩個子系統的相互開放和良性互動。
2.軍民市場有效對接。打破國防市場和民用市場這兩個細分市場互相分割的局面,實現國防市場與民用市場的有效對接,需充分發揮市場對軍民融合發展的牽引作用。國防建設方面,除少數國防專用性和安全保密性較高的領域及產品技術外,需要充分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積極推動國防市場向民用市場開放,通過市場競爭方式讓更多的綜合實力較強的優勢民用企業進入國防建設領域,廣泛引入和充分利用社會優勢資源參與國防建設;經濟社會建設方面,需鼓勵民用企業積極參與國防建設,推動民用技術和產品有效滿足國防建設需求,支持民用企業采用軍轉民技術和產品。打破國防產品成本加成的單一定價機制,推動國防產品與民用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有效對接,不斷擴大國防產品競爭性價格形成機制范圍,擴大國防市場競爭的充分性。
3.軍民資源成果共享。打破軍民資產分頭投資,軍民資源、成果各自專用的分割局面,積極推動資源的共享性建設,實現資源共用、成果共享。在產品科研生產方面,都力求在同一工廠、同一車間或同一生產線,采用共同的勞力、技術、工藝、設備、材料和設施等,既生產武器裝備等軍用產品,又生產相應的民用產品;人才培養方面,都力求依托軍地高校等人才培養系統培養軍地人才,采用共同的人才培養資源;物流方面,依靠同一物流系統,既滿足軍隊物質保障需求,又滿足地方部門和單位物質保障需求;成果產生和應用方面,無論是國防建設領域,還是經濟社會建設領域,都力求開發軍民兩用技術和產品,。擴大通用標準體系的使用范圍等,使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建設成果,既可用于軍用目的,也可用于民用目的。
三、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體系建立
1.建立軍民融合式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建立這一體系是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思想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是提高我軍武器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益的有效途徑。建立軍民融合式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應著重在改革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管理體制、優化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結構布局、完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運行機制、消除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行業壁壘等方面下功夫、見成效。2.建立軍民融合式軍隊人才培養體系。人才是治國之本,也是強軍之道。黨的十八大從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高度,科學闡明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建設重點是人才培養。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進一步完善軍民融合、寓軍于民的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健全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隊人才體制機制,拓寬利用國民資源和國家人才資源渠道,加大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和引進社會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的力度,吸引社會高層次人才到軍隊工作,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獻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3.完善軍民融合式國防動員體系。軍民融合式發展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必由之路。國防動員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銜接經濟與國防、溝通軍隊與地方的橋梁和紐帶,在推動軍民融合式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當前,國家安全與發展的戰略環境、社會條件和任務要求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著眼全面深化改革,強調要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既對國防動員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在新的形勢下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必須進一步凝聚融合共識,完善融合機制,提高融合層次,增強融合實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合芳,軍隊人才培養走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的對策措施[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NO.5.2013.
[3]于川信,周建平.軍民融合式發展理論與實踐[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3.
[4]宋協鵬,薛寶儀.推進國防動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對策思考[J],國防科技,2014.6.
[5]呂彬,肖振華.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7
作者簡介:李鵬,男,漢族,西安政治學院政治工作學專業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