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琳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建筑工程專業作為當前社會發展比較成熟完善的傳統專業,同時也是對一個行業有著無限發展前景的熱門專業。然而,學習本專業的每一位學生必須從它的基礎課著手。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研究的建筑力學,建筑力學已經成為建筑工程、道橋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工科類專業中一門不可缺少的基礎課。但現在的中職學校的學生建筑力學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將對建筑力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政策。
一、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方面
底子薄。隨著近幾年中等教育入學率的不斷提高,普高熱持續升溫,職業教育生源素質大幅度下降,學習的基礎普遍較差(尤其在數學、物理方面),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較弱。
缺乏動力。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進校后注意力轉移,抱著混三年拿張文憑的心態,得過且過,從而缺乏學習動力。
學法不當。雖有部分學生想學點專業知識和技能,但在學習方法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不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公式的內涵以及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只是死記硬背,亂套公式。
2.教師方面
觀念陳舊。有些教師總是拿著同一把尺寸去衡量不同時期、不同基礎的學生,就是抱著固有的觀念去對待現實的學生,要求偏高,學生的學習基礎持續下降,而教師為了應付上級的各項考核,取得好的成績,在授課、作業、練習、考試中難度較大,這樣既喪失了自己的信心,又讓學生感到灰心,毫無成就感。
重教材的鉆研,輕學生能力的研究。教師的備課往往十分重視備教材、備教法,而對備學生常常忽略,對學生的基礎差異、個性差異、接受能力差異、學習力的差異等因素研究不足,致使學生無法掌握所授的知識。
3. 教材方面
目前的教材仍舊是按傳統的學科體系而編寫的,十分重視系統本身的完整性和嚴密性,強調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題技巧,忽視了基本理論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導致許多學生產生不搞設計力學課程無用的錯誤觀念。不會運用力學知識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不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改革措施
1.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現代教育要求教師不僅具備專業水平,而且要掌握現代職業教育的教育特點和規律,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基本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單純傳授知識的傾向,注重專業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整合教學內容
高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急需的技術型、應用型的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這類人才既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又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能,按照這一目標定位要求,教學內容應該剔除繁瑣的推論,刪去理論性強而工程實際中應用較少的章節,突出適用性、適應性,強化定性的分析。講授的內容以“必須、夠用”為度,讓學生感覺它有用,而不是難,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為職業技術課程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建筑力學》課程不同于數學等基礎課程,有很強的工程背景,且工程應用性強。在教學中,應突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廣泛聯系實際工程,如講物體受力分析、力矩的計算、平面平行力系塔式起重機起吊重物的確定等,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處理工程實際問題。由于學生對實際工程分析很有興趣,一旦發現今后工作中的問題能夠自己解決,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積極性,從而主動去查閱相關資料,通過自學加強對本課程的理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工程意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加強了理論知識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能力。
4.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加強直觀性和情境性教學。建筑力學雖然是研究工程實際中的各種構件和結構,但受力作用后產生的內力、應力、應變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直觀性教學,創設現場教學的情境。
(2)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F代教育媒體的多樣性,教學原則的多重性,使得教師有了更廣泛、更先進的教學手段。如直觀教學、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任務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等。
總之,我們廣大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從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各種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和激發中職學生學習建筑力學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