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望志
摘 要:教育督導,是行使教育督導職權的機構和人員,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對下級教育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評估、指導。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督導機構在工作理念、方式等方面的專業化水平較低,督導未能真正發現和解決學校的實際需求,學校沒有主動參與到督導中,督導效能不高。就如何發揮教育督導的工作效能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教育督導;督導制度;督導效能
一、加強教育督導工作隊伍建設和管理
1.健全科學的督導規章制度
健全科學的規章制度是有效開展教學督導工作的根本保證,一些基本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學督導委員會工作條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年級組教學工作評價體系,聽課制度等。其中,教學督導委員會工作條例,應當規定教育督導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模式,督導成員的產生與任免條件,職責和權利,工作的原則和方法,工作制度,以及待遇及獎懲事宜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當明確評價對象,評價標準,評價組織與實施,評價結果產生與處理事項等等。
2.建立穩定的教學督導隊伍
教學督導人員理應是教師的教師,教學督導人員必須具備相當高的個人素質和業務素質。因此,我們應當認真選聘一批教學督導人員,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教學督導隊伍。選聘上的教學督導人員,應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熟悉黨的有關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有較高的政策水平;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管理經驗,學有專長,有較高的認可度;對本校的教學狀況、教學規律、專業特點和課程設置比較了解;身體健康,有時間、有精力、有熱情從事教學督導工作。
3.加強督學培訓,提高教育督導人員工作水平
一是加強督導理論培訓,要進一步結合實際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范疇,認真學習教育督導相關理論、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教育督導人員的綜合能力和水平,用教育督導專業理論武裝頭腦,盡快適應教育督導工作。二是強化職業道德修養,要讓教育督導人員認識到做督學與當教師不同,要進一步強化全局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質量意識、學習意識、廉潔意識。
二、充分履行教育督導的各項職能
1.監督職能
教育督導工作,首先具備的就是依據“督政”“督學”和質量監測三大任務,對同級政府的相關部門和屬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檢查和督促。國家的教育政策法規和上級的決定、決策是下級部門開展相關工作的依據,但下級對其執行情況如何,必須進行檢查督促。
2.評價職能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校要發展,首先要制訂學校的總體發展規劃。如果在制訂規劃前,能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自主性,通過教育督導評價,分析學校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與教師的發展追求、學生的發展需求相融合的辦學理念、發展規劃,那么它將有效地貫穿于學校各項工作過程中。
3.引領作用
教育督導從教育管理、教育課程、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從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到學校,以至每個課堂,都需要教育指導。要求督導人員精通業務,能善于發現問題,能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能給被督導單位予以指導,促進被督導單位整改與提高。
三、正確處理教學督導工作中的幾個關系
1.督導員與教師的關系
教學行為主體是教師,教師既是主要的督導對象,又是教學的主導。教師處在教學工作第一線,有其對教育教學的自我見解。因此,督導專家親臨課堂聽課,應本著向教師學習的態度,去了解教學的真料情況。要立足于調動教師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要擺脫單純糾察、考官、裁判的角色,成為教師的良師益友。
2.教學督導與管理部門的關系
教學督導是學校內部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評估和指導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其宗旨首先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教學督導要服從學校工作大局,為學校及其職能部門完成好各項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學校及其教學單位和職能部門,尤其是教學管理部門要配合督導部門開展好教學督導工作,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到位不越位,參與不干預,咨詢不替代,建議不決策。
3.督與導之間的關系
督與導應當結合,而且總體上應該以督促導,以導為主。但督導工作的特殊性是:有督才能導,先督后導。這使我們在工作中容易形成重督輕導、重目標輕過程的偏向,容易引起督導與被督導之間的矛盾對立。實際上,督與導起督導工作中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或兩項任務。“督”的任務主要是發現問題、找出差距;“導”的任務主要是解決問題、引向正確。因此,要正確認識督與導之間的辯證關系,要注重落實預防為主的措施,要勤于調查研究、敏于發現偏向、勇于揭露問題、善于典型引路,要采取正面激勵、反饋信息、個別指導、加強教育等多種“導”的形式,達到以教學督導促進教學工作的真正目的。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