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橋
摘 要:自成立伊始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就決定了廉政思想在中國共產黨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幾十年的艱苦求索及不懈發展,借鑒古代歷史經驗及國外建設先進理念,中國共產黨在以黨的幾代領導集體的引領下,逐漸形成了極具有中國特色的廉政文化,并在廉政文化建設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經驗教訓。自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又提升到了新高度。之前所積累的經驗教訓,對中國共產黨今后的廉政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廉政建設;基本經驗
中圖分類號:D26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2-0164-02
廉政建設,于世界各國、各黨而言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尤其是對擁有8 000萬黨員、領導著世界1/5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開始,便開始對廉政、反腐敗方面建設進行了一系列探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廉政文化并不斷補充發展。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于中國當前腐敗現象嚴重的情況,將反腐和廉政建設提到了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習總書記從黨的光輝歷程和世界政治格局著眼,從深層次闡述了黨員干部增強自身免疫力,對于強健黨的肌體,增強黨員隊伍先進性、純潔性和戰斗力的重要性。
一、中國共產黨廉政文化思想的科學內涵
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與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而馬克思主義的廉政思想是其必經之路,我們必須要大力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廉政思想,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為實現無產階級政黨的最高目標,我們必先解放自身,實現全人類的解放。作為無產階級先進黨派,中國共產黨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廉政文化思想。而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足跡下,更要不斷地繼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精粹,其中廉政文化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古有“大同”思想,促進國富民強;現有“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都基于放棄個人利益,提高個人修養,強調廉政文化建設,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徹底實現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的這一偉大思想。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領導就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要始終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其根本任務就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實現無產階級的終極追求——實現人民全面的自由解放與發展,還不能離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大背景,同時還需要面臨各種新的形勢所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在種種艱難條件下,建設具有中國共產黨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設是極其重要的。在面對國際資本主義的資本主義色彩的沖擊下,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負面影響下,以及“改革開放”之后“劣根性”的迅速膨脹等,導致出現嚴重的腐敗現象,讓中國共產黨廉政文化建設迫在眉睫。在此情形下,中國共產黨重新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徹底清除腐敗!
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以及胡錦濤同志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都把反腐倡廉作為共同的政治追求。不僅吸收了中華民族傳統廉政文化建設的精髓,同時結合了中國革命的寶貴經驗,汲取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廉政理論。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不可以任由腐敗現象發展下去,如果我們再不引以為戒,我們勢必將再次面對“亡黨亡國”的歷史窘境。針對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打鐵還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蒼蠅老虎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等一系列充斥著真知灼見的反腐新思想、新觀念、新辦法,有力度地指引我們展開一場長期有效的反腐倡廉運動。這些內容升華了中國共產黨廉政文化建設的意義。中國共產黨廉政文化思想的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文化形態上的反映,是我們黨執政實踐的進步和提升的重要體現。
二、中國共產黨廉政文化思想建設的基本經驗
中國共產黨一直特別重視關于反腐、廉政方面的建設,進行了一系列艱難的探索和實踐發展,通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積累了一些關于廉政思想和建設的一些基本經驗。
第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廉政建設。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基本前提和關鍵就是要廉政。我黨的幾代領導人都一直特別重視廉政建設并對此都有各自獨特的見解。毛澤東向來重視和關心關于黨風、反腐敗、廉政建設方面的發展情況,認為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這一問題關系到黨的性質和政權性質,關系到人心向背和我黨的生死存亡。因此,毛澤東指出,如若共產黨人不倡廉,腐敗貪污,則整個社會主義制度以及社會主義事業就會付之東流,會被徹底葬送。對此,鄧小平也多次強調指出:“要整治好我們的共產黨,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現象,特別是黨內的高層干部的腐敗現象,就會有失敗的危險處境。腐敗現象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江澤民立足于當代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局認為堅持反腐敗斗爭是順利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政治保證。他尖銳指出:“若是我們不注意增強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消極處理脫離群眾的現象,任由腐敗現象蔓延,現在執政中國的共產黨也會慢慢改變,逐漸喪失人心,搞不好經濟會下臺,把經濟搞上去了,如果腐敗現象還是如此泛濫,貪污賄賂橫行遍布,脫離群眾,還是一樣也會下臺!”面對新形勢、新變化,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重申:“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容的,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黨的重大政治任務!”自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更是堅決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做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反腐倡廉政策,保持黨的肌體康健,一直都是中國共產黨所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廉政文化建設是廣大人民群眾以及干部領導密切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物必先腐,而后蟲生。”這些年來,有些國家因長期累積的矛盾,致使政府垮臺、社會動蕩、民怨載道,貪污腐敗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大量的歷史事件告訴我們,腐敗現象愈演愈烈,如果我們消極對待,不嚴肅處理,最后必將亡黨亡國!因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的歷代干部領導們都把反腐敗放到了“失敗”、“下臺”和“生死存亡”的高度。因而始終將其作為“第一重要問題”和“重大政治任務”來抓。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能夠始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夠在國際形勢劇變的情況下領導中國昂首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道上。
第二,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必綜合建設完善的制度保障。腐敗貪污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們不僅要嚴肅處理,更要積極預防,做好制度方面的保障,讓腐敗貪污等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讓廣大黨員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一個擁有8 000萬黨員的執政黨來說,離不開先進制度的保障和制約。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開始就是本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為百姓造福。近年來,腐敗現象頻發,對黨和國家的形象、人民的利益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害。面對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我們不僅要從罪犯的個人角度上去分析,更要完善國家的相關法律制度。對腐敗現象零容忍,讓貪污分子得到嚴肅處理,付出慘痛代價,讓干部敬畏法律,遵紀守法。毛主席曾說過,對于反腐,首先必須依靠民主,即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監督。我們必須讓人民在監督黨和政府的貪污腐敗現象上成為有效武器,遏制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讓黨和政府更加有效地為人民服務,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次必須依靠法律制度約束,實現科學反腐。民主建設是離不開完善的法制制度的。我們必須制定更為科學、嚴密、完備、有效地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加強黨的反腐倡廉監察體制,加強權利制約,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各級紀委、監察、司法監督權利的獨立性和有效性。科學地分配權利,加強黨的領導干部的內部監督、加強事實公開化,讓黨和政府與人民在公開中共同監督各項權利的正確運用。同時,落實責任的具體化,強化黨委的主體責任,不僅犯罪個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各級黨委也要負起監督不力等責任。廉政文化建設需要制度的保障。只有讓民主監督擁有更強有力的法律效應,同時也讓法律的權威得到尊重和敬畏,這樣中國共產黨的廉政文化建設才能更好地發展。
第三,我們要對腐敗問題加大懲處力度。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必須對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進行嚴厲懲處,絕不放任任何腐敗行為,不讓任何腐敗行為逃脫于黨紀國法之外。對腐敗行為要嚴肅認真調查處理,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放過一個貪污分子。許多黨員干部之所以會發生腐敗問題,就是心存僥幸心理,認為查不到,即使被查到了,所遭受的損失遠遠小于獲得的利益。正是之前的利益與損失相差過大,才會接二連三地出現腐敗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加大懲罰措施,無論金額大小還是腐敗問題情況,必須按照法律規定嚴格判決,不姑息任何一種違法行為。
第四,在廉政文化建設的道路上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腐敗的行為和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讓人防不勝防。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根據形勢的不斷變化而進行創新發展,重要的是能夠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進行理論和方法上的創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讓中國共產黨的廉潔奉公與國民黨的貪污腐敗形成鮮明對比,從而也決定了人心向背。面對革命的即將勝利,毛澤東又及時提出了“兩個務必”告誡全黨要警惕敵人糖衣炮彈的攻擊。在新中國成立后,在開展三反斗爭的根本上,毛澤東又指出了新問題,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依據廉政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問題提出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江澤民科學總結當今世界一些執政黨興衰的歷史經驗提出了“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力求提升共產黨內領導干部的水平、執政水平,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根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基本原則,重申要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新階段的反腐倡廉戰略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員干部隊伍的主流始終是好的。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發現,當今社會某些領域大量地出現了消極腐敗現象,某些重大違法違紀案件有著非常惡劣的影響,反腐倡廉的政治問題依然很嚴峻,人民群眾還存在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廉政文化建設和反腐倡廉斗爭是一項持久、繁復并艱巨的任務。反腐倡廉必須一直堅持不懈,拒絕腐敗,必警鐘長鳴,關鍵就是要經常抓、要長期抓。我們一定要堅定反腐倡廉的決心,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