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地方本科院校應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中把握好實踐教學質量。要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就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進行研究。從地方本科院校的角度切入,調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現(xiàn)狀,剖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弱的原因,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高和培養(yǎng)的原則、途徑與方式、政策、制度保障和組織實施內容。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451.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2-0220-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要堅持能力為重。優(yōu)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yǎng)。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要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1]因此,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雖然我們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強調實踐教學,強調實踐能力培養(yǎng),但事實是實踐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要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要求有一支理論與實踐能力高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隊伍,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著良好的實踐教學能力。
一、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現(xiàn)狀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內涵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將相關理論、專業(yè)的知識技能和實踐經驗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并能夠有效指導大學生實踐、科技創(chuàng)新等實踐活動的能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包括教師實踐動手能力和指導實踐教學能力兩部分[3]。
(二)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現(xiàn)狀
1.對個人實踐教學能力的調查。第一,教師個人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大多是重點高校碩士、博士畢業(yè),經過學術專業(yè)教育直接進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崗位;職場經歷以高校校園學習經歷為主,職業(yè)生涯大多數(shù)是從學校到學校,從課堂到課堂,缺乏在社會和企業(yè)、行業(yè)、政府等單位工作的社會實踐經歷,對于國情、民情的把握不夠,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了解不夠,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通過網絡,實踐教學缺少實踐案例背景,導致自身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能力不高。第二,個人實踐教學能力構成要素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信息技術的運用和傳授能力、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施能力、產學研結合的能力、社會活動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能力皆停留在中初級水平,缺乏高級水平的實踐教學能力[3]。
2.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在部門、學校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要求和培養(yǎng)方面的調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在部門、學校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要求和培養(yǎng)方面是空白一片。
3.教育行政部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要求和培養(yǎng)方面的調查。教育行政部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要求沒有提及。在培養(yǎng)方面,2008年教育部的相關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組織教師開展社會實踐、學習考察和學術交流活動。”[4]但是,由于各個地方本科院校經費和資源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社會實踐、學習考察不能常態(tài)化、制度化。
4.從政策、制度層面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要求和培養(yǎng)方面的調查。在政策、制度層面上都缺乏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方面的要求,如職稱評定方面沒有此類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上,2013年教育部出臺的有關文件中規(guī)定:“建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推動骨干教師國內社會考察活動規(guī)范化、制度化建設。每年暑期教育部組織200~300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赴我國重要革命紀念地、改革開放前沿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等進行國內社會考察。各地各高校要依托社會實踐研修基地廣泛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展社會考察。”[5]據(jù)網上相關調查,2013年5月23日教育部在全國建立了12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但在實際執(zhí)行層面上,分配到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社會實踐考察機會還是比較少的,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此外,省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活動培訓局限于各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或思政部主任,教學一線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有限,享有的交流、學習資源有限。尤其是針對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一線的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訓根本就沒有,全靠自己的摸索。
從上面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比較弱,亟待尋找造成問題的原因,探求解決之道。
(三)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弱的根源
1.傳統(tǒng)教育觀念重理論、輕實踐,導致認識誤區(qū)。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還是過去那一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觀念上,沒有真正理解馬克思的實踐改造世界的觀點,沒有把它貫徹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中去,輕視實踐所起的內化外化作用,因而導致自身對實踐教學能力的忽視。
2.自身沒有社會實踐經歷,缺乏實踐鍛煉,動手能力差,實踐能力不強。
3.缺乏自上而下對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方面的制度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不夠重視,沒有把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的內容作為問題來抓,沒有建立一整套關于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和相應的質量管理與評價體系,沒有激勵教師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的相關政策、制度,教師實踐教學水平不作為考核教師教學水平的專項內容,實踐教學全憑指導教師的責任心,其結果使得教師對自身專業(yè)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缺乏危機感以及壓力與動力。
4.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缺乏實踐教學方面的培訓,缺乏交流、學習的平臺和資源。
5.缺乏專項經費的制度執(zhí)行保障。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自身辦學經費緊張,對于教育部所發(fā)的文件要求,只做形式上的執(zhí)行,做了賬面數(shù)據(jù)了事,沒有實際執(zhí)行。
二、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高和培養(yǎng)的原則、途徑與方式
(一)原則
1.系統(tǒng)性原則。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高的系統(tǒng)性,一是指內容的整體性,包括教師實踐動手能力和指導實踐教學能力兩部分;二是指培訓的層次結構性,既有國家級、省級和學校、部門的實地培訓,又有網上的在線培訓,形成一個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系統(tǒng)培訓。
2.個性化原則。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高要凸顯應用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特色。
3.自我培養(yǎng)與學校培養(yǎng)相結合原則。既要充分發(fā)揮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解決自己在實踐教學能力上的認識誤區(qū),主動去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進行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又要充分發(fā)揮地方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yǎng)與提高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具體的途徑與方式
1.教師自身的努力。一是通過課程教學體系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課,建立課程教學平臺自我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二是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競賽的指導工作。如通過指導學生參加“挑戰(zhàn)杯”全國或省級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各種各級比賽來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三是項目訓練制。通過參與或主持地方政府橫向課題項目,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四是舉辦校級、省級實踐教學能力比賽,在比賽中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五是定期進入企業(yè)、政府部門、農村、城鎮(zhèn)社區(qū)一線調查,深入社會了解我國的國情,真正認識當代中國的巨變,在實踐調研中提升教師把握社會實際的實踐教學能力。
2.教育廳與地方本科院校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發(fā)展規(guī)劃,建立培訓機制。一是通過各級培訓、交流和學習,完善教師素質結構,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地方本科院校應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培訓,引導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而且要掌握如何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法。二是通過寒暑假輪流定期掛職或兼職鍛煉,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去城市、農村的基層社區(qū)、政府有關部門掛職體驗。三是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建立教師實踐基地,建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長效機制,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和學習考察制度。在省內外建立穩(wěn)定的省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國情社情教育實踐基地,有計劃地組織和安排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展實踐考察,每兩年一周期。通過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學術研討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地方本科院校應安排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每人每年至少10~15天的省內外社會實踐、學習考察或學術交流。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統(tǒng)籌組織教師到改革開放前沿、農村和城市社區(qū)、工農業(yè)生產基地調查研究,到革命歷史紀念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境)外學習考察。地方本科院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和學習考察活動,要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
3.通過學科建設來促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下添加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方向。
三、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高和培養(yǎng)的政策、制度保障和組織實施
(一)政策
一是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yǎng)專項基金,在思想政治專項經費中規(guī)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專項考察經費。二是制定培養(yǎng)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相關評估指標體系。三是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參加、指導社會實踐,并合理計算教學工作量,作為考評的重要依據(jù),以調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四是職前教育。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訓與考試模塊。
(二)制度保障
一是制定實踐教學能力培養(yǎng)獎懲機制。教師實踐鍛煉必須與教師職稱的晉升、實踐教學水平的考核結合起來。二是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到政府、企業(yè)、行業(yè)掛職或兼職鍛煉的制度和國外考察、進修和短期訪學的制度。三是完善以社會考察、參加研討會、學術會議等為主要形式的教師社會實踐制度。四是完善教師職務聘任制度。根據(j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崗位職責要求,進一步完善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標準,注重考核理論教學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和教學實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研究成果和社會調研報告凡被有關部門采納、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的,應作為職稱評定的依據(jù)。五是完善教師表彰獎勵機制。在教育系統(tǒng)各類教師表彰體系中,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的評比確定相應比例,進行統(tǒng)一表彰,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要及時發(fā)現(xiàn)、樹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先進典型,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三)組織實施
第一,建議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意見》。第二,各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根據(jù)各自的情況,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務任職條件具體要求中提出實踐能力的要求,建立執(zhí)行監(jiān)督機制。第三,學校出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實踐能力培養(yǎng)辦法和考核辦法。第四,建立和完善培訓體系。各地各高校要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能力培訓規(guī)劃,建立和完善有重點、分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系,努力使培訓工作經常化、制度化。重點深化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干教師研修和在職培訓。堅持先培訓后上崗,著力提高新任教師適應崗位要求、勝任實踐教學工作的能力。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實踐教學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各地各高校要從實際出發(f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師實踐能力培養(yǎng)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
67143.htm.
[2]朱紅暉.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現(xiàn)狀[J].梧州學院學報,2012(6):78-81.
[3]朱紅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研究[J].梧州學院學報,2012(12).
[4]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EB/OL].[2008-08-2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380.html.
[5]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yǎng)規(guī)劃(2013-2017年).教社科[2013]4號[EB/OL].[2013-06-2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30-
7/15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