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佐治亞州學前教育質量評級目的并不在于將學前教育機構分出三六九等,而是為各類學前教育機構提供全方位幫助以促進學前教育的整體提升。評級以明確的質量標準為引導,全方位公平援助為后盾,評級指標聚焦于“人”,評級方式與結果綜合考量,多種方式擴大質量評級影響,大力營造質量提升監測氛圍。建議我國學前教育建立明確統一的評價系統——變“多綱多本”為“一綱多等”;調整評價聚焦點——由靜態向動態、由重“物”向重“人”轉變;糾正評價目標取向——由評出“優質園”向“保障基本質量均衡”轉變;公開整個評估過程——由封閉的單向度評估向多方參與、監督轉變。
關鍵詞:學前教育質量;質量評級;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6)03-0105-07
美國各州開展學前教育質量評級的實踐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自1998年俄克拉荷馬州首推學前教育質量評級與促進系統(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s,QRIS)以來,越來越多的州開始借鑒這一做法 [1 ]。佐治亞州2011年宣布研發學前教育評級系統,2012年在全州范圍內正式實施,2013年向大眾公布第一次評級結果,并參照評級結果對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分層次補助 [2 ]。短短幾年間建立起來的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級系統在佐治亞州學前教育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佐治亞州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級的實施
1. 資格要求
可以申請參與評級的學前教育機構或項目包括:在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注冊,招生三名及以上幼兒的保育機構與家庭日托中心;在國防部門注冊的部隊附屬保育機構;州政府補貼、地方學區負責管理的學前教育項目;早期開端(Early Head Start)與開端計劃(Head Start);大學與技術學院開辦的實驗學校;根據相關條款為殘障幼兒服務的早期學習與發展項目以及根據《初等中等教育法》條款1(Title I)開辦的早期教育機構。參評機構或項目首先必須達到各自的注冊要求,如保育機構應達到保育機構的注冊要求。但那些暫時沒有達到注冊要求的學前教育機構,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可以通過提供技術援助及培訓等方式幫助其達到注冊要求然后申請評級。
2. 評級過程
(1)申請評級 學前教育機構負責人或指定人員在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質量評級網上注冊,提交評級申請。申請被確認后,登陸注冊賬戶獲取有關質量評級的文檔材料、信息等。
(2)參加培訓 參評機構至少派一名管理人員接受有關質量評級培訓,主要了解評級的實施過程及相關評價指標。培訓工作由所在地區兒童保育資源與咨詢中心(Child Care Resource and Referral Agency)負責組織,州政府出資,不收取學員任何費用。目前佐治亞在全州范圍內共分片設有六個上述咨詢中心。
(3)技術援助 參評申請審核批準后,參評機構可以選擇自行準備參評材料,也可以申請技術援助。如果選擇后者,地區保育資源與咨詢中心將派專業工作人員提供個性化的免費技術援助,幫助參評機構進行自評,認清本機構的優勢與劣勢,并提出改進計劃。
(4)靜態質量評估 參評機構網上提交以下五方面參評材料,接受結構性質量評估(structural quality assessment)。
第一,負責人、教師的資質及專業發展。此項指標旨在敦促參評機構招聘和留住高質量師資,并促進教職工知識技能不斷提升。參評機構需向佐治亞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登記系統(Geogia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gistry,PDR)提交所有教職工及行政人員的相關資質材料以及專業發展記錄。此項最高得分為36分,分別從負責人和教師的教育水平、專業學習計劃以及年度培訓情況等三個方面計分(見表1)。
第二,幼兒健康、營養與體能活動。此項指標旨在促進學前教育機構反思其提供的健康、安全、營養等情況,并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與家長密切配合,全面持續觀察幼兒生長情況,并將相關信息反饋給社區其他組織,以共同掃除孩子成長中的障礙。此項最高得分為18分,從營養與體能活動自評及改進計劃、教師的急救資質、書面健康信息及與家長合作等三個方面計分(見表2)。
第三,推動家庭參與。此項指標旨在衡量參評機構在推動家庭參與幼兒成長方面的表現。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對幼兒各方面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佐治亞州質量評級實踐非常重視學期教育機構在推動家庭參與方面的作用。此項最高得分為18分,從教職員工參與“加強家庭”(Strengthening Families,SF)項目培訓 [6 ]、參評機構參與SF計劃的自評情況以及參評機構推動家庭參與的具體政策措施等三個方面計分(見表3)。
第四,教學實踐。佐治亞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提供若干種課程計劃,各學前教育機構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同時,佐治亞州頒布《早期學習與發展標準》(Georgia 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tandards)。此項標準旨在評價參評機構依據州《早期學習與發展標準》選擇適合課程、進行教學設計以及評價的能力。此項指標最高得分12分,分別從課程規劃、課堂教學設計以及評價等三個方面計分(見表4)。
第五,師生比。研究表明班級規模適度、師生比越小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長。考慮到合適的師生比由多種因素決定,比如說孩子的年齡等,因此,佐治亞州學前教育質量評級系統分三個層級對參評機構的師生比情況進行評分,最高得分20分。表5是不同年齡組師生比評級依據。然后將每一個層級的班級數除以幼兒園班級總數得出每一個層級的百分比,按百分比最高的層級計分,第一層級師生比記8分,第二層級師生比記14分,第三層級師生比記20分。endprint
網上提交靜態質量評估材料之后,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向參評機構發送確認郵件。確認郵件發送后的90天內對參評機構提供的材料進行評審。參評機構在以上五個方面的原始得分及對應的靜態質量評估得分如表6所示。
(5)現場過程評估 一旦參評機構被告知其網上參評材料已被接收,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在之后的90天內在不告知的情況下派評估人員對參評機構進行現場評估。
評估人員根據參評機構類型及幼兒年齡組使用不同的現場評級參照系統(Environment Rating Scales,ERS):1)低幼組評級系統(Infant/Toddler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ITERS)。用于評估招收兩歲半(30個月)以下幼兒的幼教中心及日托小組;有的招收2~3歲的保育中心和日托小組,如果大多數幼兒年齡在兩歲半及以下,也按此評級系統評估。2)幼童組評級系統(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ECERS)。用于評估招收兩歲半到五歲(60個月)的幼教中心及日托小組。3)家庭托管中心評級系統(Family Child Care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Revised Edition ,FCCERS-R)。用于評估那些招收0~12歲的家庭日托中心。4)學齡兒童托管中心評級系統(School-Age Child Care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SACERS)。用于評估課前課后托管5~12歲學齡兒童的托管中心。
現場評估內容涉及影響幼兒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幼兒與教師的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家長以及其他成人之間的互動,同時,評估員觀察幼兒使用各種材料和進行各種活動的情況,以及參評機構為幼兒提供的場地、材料以及活動安排等情況。
根據參評機構辦學規模,現場評估持續數天不等。通常分別任意選取各年齡組班級數的三分之一進行現場評估。例如,如果一個參評機構分別有三個低幼班和六個學前班(preschool),那么接受現場評估的班級就包括一個低幼班和兩個學前班。每個班級現場觀察時間不少于三小時。一般三到四小時的現場觀察之后,評估人員還會與班級教師就某些有待進一步明確的問題交流至少20分鐘,但不會與參評機構的任何人就評估結果進行任何現場交流。最后的評級結果以一份完整報告的形式呈現給后者。此外,現場評估結束之后的幾天,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會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參評機構就評估過程展開問卷調查,旨在幫助早期保育與教育處改進現場評估過程,與評級結果無關,參與與否完全自愿。
使用現場評級參照系統(Environment Rating Scales,ERS)進行現場評估的最高原始得分為7分,共分為四個層級對參評機構進行打分,然后分別將各個層級的原始分轉化為過程質量得分(見表7)。
(6)評級結果的計算與通知 除以上靜態質量評估與現場過程評估得分外,佐治亞州質量評級系統還為通過某些全國性質量認證的參評機構提供獎勵分。獲得全美幼兒教育協會(NAEYC)、全美家庭保育協會(NAFCC)、蒙臺梭利協會(AMI)、美國蒙臺梭利學會(AMS)、認證理事會(COA)等機構認證,得獎勵分2分;獲全美早期保教認證(NECPA)、南部學院與學校認證學會(SACS)、全美認證委員會(NAC)、路德學校認證委員會(National Lutheran School Accreditation)、基督教學校認證協會(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Schools International)等機構認證,得獎勵分1分 [3 ]。每個參評機構總獎勵分最多4分,網上提交相應證書為據(見表8)。
也就是說,最后評級所得總分由三部分組成:靜態質量評估得分、現場評估后的過程質量得分、獎勵分。早期保育與教育處根據參評機構所得總分,在現場評估之后的60天內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告知評級結果,同時提供詳細的各項評分及依據等供后者查閱。
3. 評級結果處理
(1)申請獎勵和申訴 參評機構在獲知評級結果之后,如對評級結果滿意,即可根據自己所獲星級申請由早期保育與教育處負責組織、其他機構與個人資助的相應獎勵包。一、二星級獲評機構可從家具包、材料包及其他包中分別選擇4份和3份。三星級獲評機構負責人可獲獎500美元,教師250美元,機構本身獲獎1 000美元,同時獲兩人次參加佐治亞幼兒事務協會(Georgia Council on Young Children)會議資助 [7 ]。
如果參評機構對評級結果不滿意,可向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提交詳細書面陳述以啟動申訴程序。指出具體問題的詳細申訴書需在接到評級結果的十個工作日內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遞交給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負責評級事務的部門,后者負責申訴事宜。除此之外,參評機構可以在下一年度繼續申請評級。
(2)評級標識的使用 為激勵更多學前教育機構通過參與質量評級進一步提升辦園質量,擴大質量評級系統的影響,佐治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還專門設計質量評級(quality rated)標識,鼓勵所有獲評星級機構在全州范圍內利用廣告牌、網頁、信封、校車及其他宣傳材料和社會媒介等使用和宣傳評級標識,甚至建立網上商城,為獲評星級機構定制帶有質量評級標識及該機構相關信息的各類產品。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向家長和社會表明獲星單位為學前教育事業所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全州范圍內形成一種對不斷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共識與氛圍。那些參加了質量評估但未獲星級的學前教育機構雖然不能使用質量評級標識,但可以告知家長它們正在朝獲得星級評價而努力。
(3)評級結果的維護與更新 質量評級每三年為一周期,但每年獲評星級機構需進行網上年度審查。年度審查可有三種選擇。1)原有星級登記。即那些愿意維持原有星級的機構在質量評級網站上按提示一步步在線完成年度審查登記,勿須提交其他材料。2)持續質量提升獎(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Award,CQI)申請。那些愿意維持原有評級,但是覺得在某些方面又有改進的機構可以選擇此項年度審核。申請機構除需按提示一步步在線完成CQI獎申請流程外,還需上傳相應的佐證材料。3)重新評審申請。即在評級結果三年有效期之前申請重新評審。這種情況下,申請機構(一星、二星機構或之前參評未獲得星級者)需重新提供新的資料接受靜態質量評估以及現場過程評估,以此決定其評級是升是降還是維持原級。重新評審后的結果有效期也將是三年。endprint
二、佐治亞州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級的特征
1. 明確的質量標準為引導
顯然,質量標準是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依據,更是指導教育評估與監測的準繩 [8 ]。佐治亞州首先要求參評機構或項目必須達到各自的注冊標準。同時,2004年佐治亞專業標準委員會出臺《0~5歲學前教育教師資格標準》,根據教育資質從低到高將學前教育從業人員職業水平分為12等級,每一等級有非常具體的資質要求。2006年9月到2007年4月,質量體系指標委員會(Quality Systems Indicators Committee)研制出佐治亞學前教育質量標準及指標體系。2013年,研制并實行最新《早期學習與發展標準》,劃定學前教育五大領域,每一領域包括若干標準(standard),每一標準又有針對每一年齡段幼兒的具體發展指標。所有這些為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級提供了明確的評級依據。
2. 評級指標聚焦于“人”
與最低辦園標準更側重于硬件等靜態的評估不同,佐治亞學前教育質量評級更關注學前教育過程中的參與主體及他們之間的互動。首先就靜態質量評級的五個指標體系而言,緊緊圍繞教職員工資質、幼兒成長、家長的參與以及他們之間彼此互動的數量與質量(比如教學、師生比)展開;其次,現場評估側重關注幼兒與教師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家長以及其他成人之間的互動。除此之外,評價指標比較具體,比如具體到每年舉行家長會的次數等。
3. 全方位公平援助為后盾
佐治亞學前教育質量評級本身并不是要將學前教育機構分出三六九等,而是幫助后者持續提升質量。為此,各類學前教育機構都可以申請參與評級,甚至那些暫時沒有達到注冊要求的學前教育機構,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可以通過提供技術援助及培訓等幫助它們達到注冊要求然后申請評級。參與、接受評級的過程中,只要有需要,可以隨時向所在地區兒童保育資源與咨詢中心提請幫助。最高星級即三星學前教育機構所獲獎勵并不像我國省級示范幼兒園較普通幼兒園一樣體現巨大優勢。同時,質量評級雖然大體為每三年為一周期,但每年的年度審查為已有不同星級機構提供了三種選擇,即原有星級登記、申請持續質量提升獎或重新評審。這些都為學前教育機構提升質量提供了持續動力。
4. 評級方式與結果綜合考量
佐治亞學前教育最終評級得分不僅綜合考量靜態評估與過程評估,同時還為通過某些全國性質量認證的參評機構提供獎勵分。從分值的分布看,佐治亞學前教育質量評級更偏向過程評估。與靜態質量評估指標較為量化不同,過程評估更突顯質性評估。無論靜態評估、過程評估還是評估總得分,分數區間都有較大彈性,充分體現評級本身并不是要將學前教育機構分為三六九等的指導思想,為各類學前教育機構自我完善提供內在動力與空間。在向參評機構告知評級結果時,附有詳細的各項評分及依據。參評機構如對評級結果不滿意,可以提請申訴。
5. 大力營造質量提升監控氛圍
為了擴大學前教育質量評級的影響,在全州范圍內營造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監控氛圍,佐治亞早期保育與教育處除了將評級結果通過網站、手冊等向全社會公布外,還專門設計質量評級標識,鼓勵所有獲評星級機構在全州范圍內利用各種途徑與方式使用和宣傳評級標識。由此家長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詢幼兒園的等級。即使那些未獲星級的參評機構,雖不能使用質量評級標識,但也可以告知家長它們正在朝獲得星級評價而努力。這無疑產生一種激勵、輻射作用,大大擴大質量評級的社會影響,喚醒家庭、社會對學前教育尤其優質學前教育的關注,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質量提升氛圍。
三、對我國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估的啟示
1. 建立明確統一的評價系統——變“多綱多本”為“一綱多等”
我國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相繼出臺了《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之后,2001年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12 年又分別發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盡管較之前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已相對明確具體,但與佐治亞州《0~5歲學前教育教師資格標準》、《早期學習與發展標準》相比,還是較為籠統,評價指標尤其評分標準還不夠明確具體。與此同時,目前我國不同省、市,甚至縣區都有不同的幼兒園評估標準,差異性非常大。有些省還依據學前教育機構申報等級不同制定不同的評估標準,如示范園標準、一類園標準、二類園標準等,造成“多綱多本”。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差異,這種“多綱多本”盡管存在一定合理性,但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 [9 ],我國至少應該在省一級統一等級評定標準,在教師、兒童、課程以及設施等關鍵評定指標方面實現“一綱多等”,即統一評定指標,根據得分情況確定等級。亦即建立明確統一的評價系統。
2. 調整評價聚焦點——由靜態向動態、由重“物”向重“人”轉變
反觀我國幼兒園分級分類實踐,首先重視對靜態因素的評價而忽視對動態因素的評價,如重硬件設施、師資學歷等靜態因素,對教學過程中師幼互動、教師對教育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教師與家長的交流互動等方面的評價涉及很少。其次涵蓋面太廣,導致對重點內容尤其教育教學活動中“人”及其互動的關注不到位,如缺乏對師幼比例、班級規模、師幼行為、課程學習環境、師幼互動、教師培訓、為家長和社區服務、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等內容的關注。最后,評價指標籠統,往往直接引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教育原則,如“建立平等、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幼兒有安全感、愉悅感和被信任感”等等 [10 ]。誠然,這種重靜態重“物”、以首先保證基本辦學條件的思路與做法也許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在此基礎上,我國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思路或聚焦點應該從靜態走向動態,從重“物”轉向重“人”。
3. 糾正評價目標取向——由評出“優質園”向“保障基本質量均衡”轉變endprint
與佐治亞州為各類學前教育機構公平提供全方位援助不同,長期以來我國政策存在一種慣性思維,似乎一談“質量”就要參照“優質”標準,斥大量資金建設“示范園”或少數“優質園”;關注建筑外墻面的裝飾、塑膠地面的鋪設,而不思考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改善教師的待遇、崗位培訓;簡單關閉未注冊不達標民辦園而不投入一定資金幫助后者改造并納入管理框架 [11 ]。所謂“優質園”不僅能得到更多投入,而且在教師職稱評定、培訓、專業支持等多方面享有優勢。更糟的是,這種政府調控的受益者往往僅限于政府舉辦的所謂“體制內”幼兒園,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即使進行了評級,也無法得到上述大部分實惠 [10 ]。這樣的政策取向顯然不符合我國國情。在我國目前學前教育機構辦園質量參差不齊,尤以民辦幼兒園占主體的情況下,應先把目標定位在“保障基本質量均衡”上,不能急于求成地、拔高式地建設“優質園”,人為拉大質量差距 [11 ]。為廣大真正需要幫助的幼兒園盡可能提供全方位援助。
4. 公開整個評估過程——由封閉的單向度評估向多方參與、監督轉變
由于我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工作主要由各地行政部門及其下屬機構承擔,評價者手中又往往有特殊的權力影響幼兒園,因此很少有人對評價結果提起重評與申訴 [12 ]。評估往往是單向度的評估主體對被評估托幼機構的一種判斷,被評估托幼機構的反饋、申訴往往得不到重視。同時,評估結果的公布與使用也應該成為整個評估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重“評”不重“用”會使整個質量評估的作用大打折扣。重視評估結果的公布與使用能讓廣大的幼兒家長參與到質量評估的過程中來。由此廣大家長將成為學前教育質量評估與監控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而目前我國幼兒家長了解學前教育質量的信息渠道更多是零散的,甚至來自家長之間的口耳相傳。因此,主管部門通過發布評估信息、公布實情,給家長、社會提供及時準確的對等信息顯得非常必要。
總之,我國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以園所分級分類為特色的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方式,雖對我國幼兒教育質量提升有重要貢獻,但其目的主要在區分評價對象的優良程度,驗收標準的制定多以經驗為主,評價指標相對籠統且“多綱多本”,偏重靜態評估而非過程評估 [14 ],不重視對評估結果的監督、反饋。反觀佐治亞學前教育質量評級,評級并不在于將學前教育機構分出三六九等,而是依托各方質量標準,為已達到最低辦園標準或注冊要求的各類學前教育機構提供診斷并進而提供多方位援助,為后者創造持續不斷地追求質量提升的條件。所有這些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實踐中加以反思。
注 釋:
① 佐治亞州根據教育資質從低到高將學前教育從業人員職業水平分為12等級。職業水平3的標準是:高中畢業且有3年或以上早期保育與教育經驗和61及以上小時州認可的培訓;或者獲得15個長學期(春、秋學期)學前教育課程學分或25個短學期(夏、冬季學期)學前教育課程學分。職業水平4的標準是:擁有非學前教育相關專業的副學士、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或者兒童發展副學士(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CDA);或者專業標準委員會認可的半專業人員。職業水平5的標準是:擁有學前教育或兒童發展方面的技術證書。
② 《早期學習與發展標準》關涉5大領域(domain):體能發展與運動技能;社會與情感發展;玩、學的方式方法;交流、語言與讀寫能力;認知發展與常識。每一領域包括若干標準(standard)或維度。每一標準或維度又有針對每一年齡段幼兒的具體發展指標。
參考文獻:
[1]劉 昊,王 芳,馮曉霞. 美國學前教育質量評級與促進系統評介[J].比較教育研究,2010(4):72-75.
[2]Quality Rated History[EB/OL].[2015-04-20].http://qualityrated.org/quality-rated/quality-rated-history/.
[3]Geogia Department of Early Care and Learning. Quality Rated Program Manual[EB/OL].[2015-04-23].http://www.georgiachildcare.org/Resources/Documents/PM_ProgramManual.pdf:22-23;24-25;26-27;28-29;30-31;18;18.
[4]Georgia Department of Early Care and Learning. Career Levels[EB/OL].[2015-04-28].https://pdr.decal.ga.gov/documents/CareerLevels.pdf.
[5]Georgia 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tandards[EB/OL].[2015-05-02].http://www.decal.ga.gov/Prek/GEL DS.aspx.
[6]Strengthening Families Program[EB/OL].[2015-04-30].http://www.strengtheningfamiliesprogram.org/index.html.
[7]Geogia Department of Early Care and Learning. Bonus Package[EB/OL].[2015-05-08].https://qualityrated.decal.ga.gov/Shared/Help.aspx?v=bp.
[8]辛 濤,樂美玲.學前教育質量監測的幾個問題[J]. 學前教育研究,2012(9):3-7.
[9]李政云,匡冬平.我國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狀況實證分析[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6):109-114.
[10]劉麗湘.當前我國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的誤區及調整策略[J].事業發展與管理,2006(7-8):85-87.
[11]郭良菁.以“系統”思路解決學前教育質量的保障與提升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13(9):8-14.
[12]劉 昊.我國學前教育質量監控中需處理的三對關系[J]. 學前教育研究,2014(1):43-47.
[13]郭力平,謝 萌.美國的早期教育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及其啟示[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2(5):46-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