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純
在“償二代”考評體系下,保險公司進入季報的監管時期,相比以往更加嚴格,目前有5家償付能力低于110%,他們將選增資等手段來解決困境。
日前,“償二代”體系下已有73家壽險公司披露了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據統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的壽險共12家,其中中融人壽、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數,嚴重不足,僅有-18.22%、-3.91%。
值得關注的是,二代償付能力考評體系下,盡管多數險企達標,但仍有超七成償付能力環比下滑。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壽險出現償付能力大面積下滑的現象與“償二代”體系更加嚴格有關,“償二代”體系將險企的資產及負債根據不同的風險程度進行細分計算,在此情況下,一些風險較高的資產將拉低險企的償付能力。
總體來看,險企償付能力較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有的是股東增資積極性明顯不強,還有的是險企權益類投資風險較大,也可能是公司業務短期內擴展過快導致。不過險企的償付能力也不是越高越好,庹國柱稱,償付能力太高說明資金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這對公司發展并不有利。
針對險企發布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投資者報》記者對排名倒數前五位的中融人壽、新光海航、富德生命人壽、華夏人壽、長城人壽等險企進行了采訪,5家公司均沒有回避問題,及時給出了回應。
股東爭斗導致償付能力告急
股東爭斗造成償付能力告急的典型是新光海航人壽。據相關年報顯示,新光海航的償付能力從2013年開始大幅下降,2012年公司償付能力為500.07%,2013年則驟降到130.47%,而這一指標于2014年又上升到221.86%,這與當年公司主動限制銀保業務規模以降低最低資本有關,而2014年的實際資本降幅卻高達31.46%,這也導致了償付能力在2014年之后繼續惡化。
新光海航的情況引發了保監會的關注,2014年3月,保監會決定暫停公司增設分支機構,2015年11月,保監會責令公司停止新業務的開展。
據媒體報道,新光海航的資金缺口為5億元,其一大股東新光人壽方面的2.5億元早在2014年6月就已到賬,而海航集團卻遲遲沒有注資,對此,新光海航方面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公司已于2015年12月、2016年4月召開了董事會,對改善償付能力議題進行磋商,但最終未能達成有效共識。
海航集團萌生退意主要是與合作方新光人壽在諸多理念上存在很大分歧,后來才不得不成立新的壽險公司——渤海人壽。
最新數據顯示,新光海航一季度償付能力為-3.91%,較低的償付能力是否會影響客戶權益呢?新光海航方面對《投資者報》記者強調,公司目前正常運轉,并且能夠保障客戶的分紅和理賠權益不受影響。
投資端風險開始暴露
在“償二代”的評估體系下,一些投資風格較為激進的險企開始暴露風險。
據中融人壽披露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8.22%,因償付能力嚴重不足,保監會于今年1月份責令中融人壽停止開展新業務并暫停增設分支機構,2月份又下函令中融人壽不得增加股票投資,并告誡公司應采取有效應對和控制措施,切實防范投資風險。
這與中融人壽在二級市場上的頻繁投資不無關系,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5月19日,中融人壽仍持有20家上市公司股票,以5月18日的收盤價計算,中融人壽持倉總市值高達33億元。
而在去年12月份,中融人壽舉牌的天孚通信、真視通及鵬輝能源在經歷開年股市大跌時期出現近2億元的浮虧,這也拉低了一季度公司的償付能力。
此前中融人壽也對媒體透露,公司今年2月底將推出一個增資方案,但該方案目前未報保監會審批。中融人壽方面對記者表示,目前尚不便對外告知股權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股東清華控股一定會參與增資。同時中融人壽也表示,公司目前現金流充足,客戶的各項正常權益都將履行,不會受到影響。
與中融人壽類似,華夏人壽的投資風格也相對激進,截至5月19日,華夏人壽持有22家上市公司31億股股票,總市值約376億元,2015年年報也顯示,截至年底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股票投資相較年初增長了5倍有余。對此,華夏人壽方面表示,公司加強對投資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的管控。
華夏人壽一季度償付能力為106.58%,略高于紅線,華夏人壽方面對《投資者報》記者稱,公司償付能力持續滿足監管要求,下階段將著力發展期交價值業務,以提高償付能力。去年9月份,華資實業擬對華夏人壽進行增資的方案已于去年12月份獲得保監會審查通過,對于增資方案的進度,華夏人壽方面表示目前在正常推進中。
業務結構不合理拉低償付能力
除投資端風險外,業務結構問題也容易引發償付能力下降,如長城人壽、富德生命人壽等。
據保監會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長城人壽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72.9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73%,不過從今年一季度數據來看,這一比例已下滑至43.5%。
雖然理財類產品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但2016年一季度長城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仍不容樂觀,僅為108.54%,但下階段公司的償付能力有望提高,長城人壽方面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目前公司已有確切的增資計劃,并且已在走流程,但增資規模等詳細信息還不方便透露。
富德生命人壽近年來也依靠理財類產品獲得了迅速發展,不過公司也在不斷降低高現價理財產品的比例,2013年理財型產品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比例為69%,而從最新數據來看,2016年一季度該比例已下降到38%,業務結構調整效果明顯。
但前期規模快速擴張而引發的資本金消耗過快仍使得公司一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104%,為近三年來最低水平,富德生命人壽方面對記者表示,償付能力下降主要是因為公司保費規模的提高,目前公司也在采取措施進行改善和提升。而對于采取的措施中是否包括股東注資的手段,富德生命人壽方面對此并未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