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堯
再過幾天,自稱“40歲以前不懂政治”的富家女蔡英文將成為臺灣首位女性領導人。江湖傳言,2015年,蔡英文在高雄與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共進日餐。她把最后一片鮪魚夾給記者:“你可以告訴別人,臺灣的下一任‘領導人為你服務過。”
蔡英文何時開始“霸氣側漏”?很難說清。可以肯定的是,2012年大選投票前夜蔡英文小鳥般依偎在李登輝胸口、眼泛淚光的一幕已然絕版。
從學者到官員,從無黨籍到“綠營共主”,昔日“小白兔”成為政治叢林中的勝者,自有其生存法則。野性與謹慎、強勢與低調的矛盾體,工于心計、精于算計。檢視蔡英文在臺灣政壇前行的軌跡,無論進退選擇、伙伴取舍、資源分配、時機抓取,都顯示她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更不是天真爛漫的鄰家大姐。今天的蔡英文雖然從李登輝的政治哺育中“斷奶”,但在政治權謀和理念上仍處處可見“臺獨教父”的痕跡。
2011年,蔡英文因政策抽象而得“空心蔡”之名。實問虛答、語焉不詳,她以純熟的語言技巧躲避政策實質的功力被媒體冠名“廢話神功”,卻無礙她走完“最后一里路”。言必稱“臺灣民意”的蔡英文主政后“蜜月期”有多長?輿論并不樂觀。連一貫偏心她的外媒也承認,蔡英文并非靠實力擊敗了國民黨,是聲望低迷的馬英九“幫忙”。上臺后如果拿不出實實在在的政績,她的“廢話神功”很快就會破功。藍綠位置互換,“打馬”相挺的名嘴們為了收視率勢必調整靶心,從“萬人迷”到“票房毒藥”的馬英九便是殷鑒。
民進黨執政后,面臨經濟和兩岸關系的諸多考驗,開高走低不是不可能。臺灣民眾不滿馬英九執政期間經濟下滑、荷包縮水,想換換人,選了蔡英文和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后有什么高招可提振經濟?她說不清道不明,只是強調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不能過度依賴大陸,要積極發展與其他經濟體的經貿關系。一方面污名化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煽動“反中防中”情緒,鼓吹降低對大陸經濟的依存度;另一方面,為了爭取中間選民,又號稱自己兩岸政策的主軸是“維持現狀”。個中自相矛盾之處,民進黨的選民可以不深究,但對臺灣經濟的傷害卻要所有臺灣民眾來買單。
臺灣自1992年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目前大陸已成為臺灣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地區與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兩岸經貿往來是經濟規律使然,若為了降低依存度而人為切割,對臺灣經濟將是一大災難。近幾年因為政治阻滯,臺灣錯失了太多發展機遇,如果蔡英文上臺后繼續選舉思維,意圖在經濟上與大陸切割,那她就自求多福吧。
再說“維持現狀”。維持什么現狀?如何維持?這兩個問題蔡英文一路打太極,眼看就要走到5·20。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到了講清楚的時候了。近日發表的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重申了大陸在維持現狀問題上的原則和底線:“九二共識”就是兩岸現狀的一部分,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就是改變兩岸關系現狀,就是破壞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否定這一政治基礎,兩岸政治互信及制度化協商機制就會坍塌,所謂的“維持現狀”只能是一句空話。通俗地說就是,現狀不是你想維持就能維持的。
是堅持“九二共識”,確保兩岸關系行穩致遠,還是采取模糊的態度,拒不放棄“臺獨”主張,讓兩岸重回不安與動蕩?這是擺在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面前的必答題。大陸的“最后通牒”,蔡英文讀懂了嗎?這是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發表后輿論對蔡英文的喊話。以蔡英文的理解能力,讀懂不難,清楚回答不容易。說清楚了,要么得罪“臺獨”基本教義派,要么失去中間選民,無異于政治自殺。但從長遠來說,如果兩岸共同政治基礎被破壞,兩岸關系動蕩不安,臺灣經濟欲振乏力,民眾日子不好過,自然會再次拿起表決器,滅民進黨的燈。與其等人來滅,不如主動選擇,做出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