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gA腎病是人體免疫球蛋白A在腎臟沉積引起的、以血尿和蛋白尿為主要表現的腎小球腎炎。
吳先生是一名26歲的計算機工作者。一星期前,吳先生患上感冒,咳嗽不止。吳先生想著年輕抗一抗就好,就沒有去醫院診治。周一的早上,吳先生起床小便時,意外發現尿液呈紅色。吳先生感覺事情有些嚴重,便來到醫院診治。經檢查,吳先生得的是一種腎臟病,叫IgA腎病。
那么,到底什么是IgA腎病?IgA腎病能治愈嗎?
IgA腎病最早于1968年在法國報道,目前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腎炎。來自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腎活檢登記資料顯示,在原因不明的慢性腎炎患者中超過一半的患者為IgA腎病。
由于該病發病年齡高峰在20~30歲年齡段,超過30%的病人會在發病10~20年后進展至終末期腎病(尿毒癥),很多病人進入腎衰竭階段仍然處在青壯年,是青年人尿毒癥的常見原因,因此對我國造成較重的醫療和健康負擔。
臨床表現是什么?
該病好發于青壯年,其突出的特點是血尿,典型的臨床特點是病人在感染后特別是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體炎等)后1~3天突發無痛性、肉眼血尿:尿色加深如濃茶色或洗肉水樣,持續時間數小時到數日不等,急性發作后病人常常遺留下持續性僅僅通過尿檢才能發現的鏡下血尿,即尿檢時潛血陽性。還有相當部分病人并沒有以上發作性肉眼血尿,僅僅在常規體檢時才發現的血尿。
除了血尿這一表現外,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即在尿液檢查時尿蛋白陽性),血壓升高,水腫這些臨床表現。少數病人在發病時就已經發現腎功能下降。值得強調的是腎臟是一個無聲的器官,很多病人在發生血尿蛋白尿的時候,尤其早期并沒有臨床不適的感覺,常常需要通過體檢才能發現。
該病是否必須經過腎活檢才能診斷?
的確目前對于該病人類還缺乏有效的無創性的診斷方法,必須通過腎活檢,并通過熒光顯微鏡觀察到腎臟(主要在腎小球系膜區)沉積,才能診斷這個病。
如何自我監測病情的嚴重性?
很多患者會對血尿存在很大的顧慮,也就是認為尿潛血有幾個加號非常的恐懼和顧慮,但是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所進行的研究發現血尿的存在只是疾病存在的一個信號,其輕重程度與病人遠期是否發生尿毒癥并沒肯定的關系。也就是病人沒有必要因為尿檢中潛血加號的多少而過度擔心,反而是尿蛋白的程度(24小時尿蛋白的定量)、血壓的嚴重程度、血肌酐的升高(代表了腎功能下降)以及腎活檢病理損傷的程度是病人將來是否發生尿毒癥密切有關。
特別治療過程中尿蛋白程度和血壓是否良好的控制決定了病人腎功能下降的速度,因此我們尤其強調病人需要定期復查血壓、尿蛋白定量以及腎功能水平。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常規尿液檢查中蛋白加號的多少并不能準確的反應尿蛋白控制程度。
一般而言如果24小時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克以下,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病人腎功能基本就可以穩定,進一步發生腎衰的風險就很小了。
如何治療達到腎功能穩定?
病人一旦患有該病,也沒有必要過度擔心,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善和服用藥物多數病人只要達到上述治療的目標,一般就可以避免遠期發生腎衰竭:
生活方式改變
要求病人必須嚴格控制的鹽分的攝入,每日服用食鹽的總量不能超過5克,而目前國人大多數鹽分攝入在7.8~16克之間(130~260毫摩爾),如果超過這一要求很多病人會發生治療抵抗現象,也就是服藥后病人蛋白尿和血壓無法下降。病人可以通過尿鹽的檢查來監測自身是否存在攝入鹽分過多。此外還需適當控制蛋白攝入,一般我們要求每日總蛋白攝入低于0.8克/公斤體重,但是也要避免過度攝入引起營養不良;鼓勵病人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所以很多病人患有腎病后不敢運動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血壓控制
特別強調病人必須監測好血壓,對于蛋白尿患者血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的患者均應當服用降壓藥物,應當首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降壓藥物(例如貝那普利、雷米普利、纈沙坦、氯沙坦、厄貝沙坦等等),這些藥物在降壓的同時,還可以發揮降低蛋白尿作用。
尿蛋白控制
持續性顯著蛋白尿大于0.5g/天的患者,只要血壓能夠耐受需要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降壓藥物來控制蛋白尿,大約超過一半以上的患者應用類似藥物可以達到蛋白尿緩解的目標。值得提出的是如果病人攝入過多的鹽分可以導致該類藥物失效。對于應用此類藥物后仍然存在大量蛋白尿超過1克/天的患者可以考慮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但是對于使用該類藥物雖然可以短時間控制蛋白尿,但是其長期腎臟保護作用仍然存在爭議,特別是服用該類藥物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副作用。
患有IgA腎病的女性患者是否可以懷孕?
由于絕大多數患者處在生育期,特別是一些年輕女性面臨懷孕的問題。在妊娠的過程中面臨著腎臟惡化、不良妊娠并發癥(妊娠期高血壓、流產、早產、低體重兒等)的風險。但是并非所有人不能妊娠。來自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和意大利多中心數據均顯示對于腎功能穩定血肌酐小于97umol/L的女性患者、在血壓和蛋白尿均控制良好的患者進行妊娠并不增加病人遠期發生腎衰竭的風險。病人可以在咨詢相關腎科和產科專科大夫的情況下決定有關妊娠的問題。
呂繼成,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研究方向:IgA腎病臨床和發病機制以及CKD心血管防治循證醫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項目(2013)、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012)獲得者;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編委、中華腎病研究電子雜志編委。悉尼大學喬治研究所研究顧問、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學會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