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平
國內的進口牛奶保質期長達一年,比國產奶的保質期多了半年,這讓很多人產生了疑惑,是因為進口牛奶好所以保質期長還是路途遙遠的無奈之舉?聽營養師來說道說道~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與食品營養,國產牛奶自從2008年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后事故頻發,導致不少消費者在心理上對進口奶制品更加信賴,更青睞購買進口牛奶,認為進口牛奶比國產牛奶更安全營養。進口牛奶真的比國產牛奶好嗎?進口牛奶真的更安全、營養嗎?其實,外來的和尚未必好念經。根據2月29日《北京青年報》報道,進口牛奶保質期長達1年,“特供”中國市場這一現象,讓不少以前不把進口牛奶保質期放在心上的消費者對進口牛奶的飲用性產生了懷疑,這么長的保質期難道是加了防腐劑?進口牛奶還能喝嗎?種種擔憂和疑惑,讓我們來一一分解。
保質期長達一年,純屬無奈之舉,并非品質更佳
其實,進口常溫奶保質期長達12個月,比同類型國產奶多6個月,并不是因其品質更好,能存放更長時間,純屬無奈之舉。據相關資料顯示,進口常溫奶大約需要長達3個月的檢測、運輸時間才能進入國內市場銷售,如果保質期和國產常溫奶一樣只設定6個月,那么進口牛奶將面臨一上貨架就即將過期的困頓局面。而我國對牛奶的保質期未有相關法律法規,其保質期完全靠企業道德自律來確定。因此,進口牛奶理所當然的被“延保”。
進口牛奶“壽命延長”6個月是食品添加劑之功勞嗎?
想要弄清楚進口牛奶的保質期與防腐劑究竟有沒有關系,需要先了解牛奶生產過程中常用的兩種滅菌方法(注:剛擠出來的生鮮奶,因為含有大量細菌不能直接出售,必需事先進行滅菌處理)。
1. 巴氏滅菌,由“微生物學之父”、法國科學家巴斯德于18世紀發明,是指將生奶加熱到75℃~85℃,保溫15~16秒,瞬間殺死有害微生物,而非致病微生物有少量殘留,但在保質期內不威脅人體健康。由于滅菌相對溫度低,殺菌不徹底,所以該方法生產的巴氏奶保質期僅為3天左右,并且其儲存、運輸需要全程冷鏈(2℃~7℃)。
2. 超高溫滅菌,是指在135℃~150℃下,保溫4~15秒,瞬間完全破壞牛奶中可生長的微生物和芽孢,并在無菌狀態下灌裝。該滅菌方法生產的牛奶保質期常溫下為6-9個月。
如此看來,以上兩種滅菌工藝都不能讓牛奶保質期達到1年。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洋牛奶”保質期長達一年?其實,除了滅菌工藝外,牛奶的保質期與包裝也是有很大關系的,進口牛奶的保質期進一步延長一般靠的是包裝工藝。常溫牛奶主要用無菌磚型紙盒包裝,包裝中的復合膜一般在五層以上,透氧概率小,密封性能好。也就是說采用超高溫滅菌加上更嚴格的無菌包裝,牛奶保質期達到一年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因此,絕大多數正規的乳品企業是沒有必要往牛奶中加食品添加劑的,進口牛奶“壽命延長”6個月與食品添加劑基本沒有什么關系。
“長壽牛奶”營養價值如何
根據實驗數據表明,與巴氏奶相比,“長壽牛奶”損失掉了大量不耐熱的營養素,如表1中數據顯示。經巴氏消毒的牛奶,在乳清蛋白、維生素、可溶性鈣等營養素方面沒有什么明顯的損失,而超高溫滅菌奶中乳清蛋白、維生素B1、維生素C、葉酸、可溶性鈣損失較大,損失程度分別為:71%、35%、60%、30%、較多。換而言之,超高溫滅菌的進口牛奶“長壽”是以損失牛奶的營養素為代價的,其“長壽”與營養不可兼得。
進口牛奶,還能喝嗎
上文中提到保質期延長對于牛奶的營養不利,那對于一直青睞進口牛奶的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呢?是果斷舍棄進口牛奶,對國產牛奶投懷送抱嗎?
其實,進口牛奶還是有它可取的地方。進口牛奶和國產牛奶執行的是不同的奶質標準,總體而言,美國,歐盟和澳新等國家的奶質標準高于中國,生產過程中安全控制更好,抗生素殘留問題、激素問題、添加劑問題等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概率更低,我國奶業在制度的完善和管理上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對于擔心牛奶安全性的消費者而選擇購買進口牛奶也是可取的,但最好購買離生產日期近的大品牌進口牛奶,因為基本上從牛奶出廠后的第四個月開始,牛奶的物理性質變化明顯,其香氣、風味、甜度、口感等都開始下降。盡量不要為了貪圖便宜,大量購買超市降價促銷的快過期的進口牛奶。
如何科學飲用牛奶?
日常居家具備冷藏冰箱條件,而且有時間經常去超市采購,建議選擇營養保留更多的國產巴氏奶,但是一定要放在冰箱里冷藏,并注意在保質期內飲用完。如果居住在偏選的地區或者外出,不具備冷藏條件,則首選保質期為6個月的國產超高溫滅菌奶,因為這種奶儲藏不受溫度限制,便于攜帶。 對于每天飲用多少牛奶合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飲奶300g或相當量的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