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紅宇 張萬盈
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怎么做?
要在以前,璧山區河邊鎮黨委書記唐應容一定回答得口若懸河:“上面有行政命令,中間有區里文件,鎮上有會議推動——這還用說?”
這種操作模式效果如何?
“上熱下冷——我們說破了嘴、跑斷了腿,群眾卻往往不理解、不接受。”唐應容說。
為何?
“缺乏對群眾意見和訴求的梳理、考慮,導致‘剃頭挑子一頭熱。”唐應容說。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歷經兩年不懈探索,河邊鎮找到了“法寶”——創新“一統雙加”社會治理模式。
“智慧碰撞”求共識
2014年,在河福路修建過程中,河邊鎮政府想拆遷一家企業自建的倉庫。
卻不想,企業雖同意拆遷,有村民卻不樂意了。
在一次民情征集會上,唐應容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好處都讓企業占了,我們不干。”
“倉庫拆遷補償款要歸村集體。”
“企業要將每年利潤的一半分給村集體。”
…………
唐應容深入一了解,才知道了村民反對的原因。
原來,企業修建倉庫所占的土地使用權原屬于村集體。近年來,隨著當地區位優勢提升,該倉庫經濟價值也得到大幅升值。
這讓部分鄉親覺得,企業賺得盆滿缽滿,村集體卻受益甚少,心里面太憋屈。
既要保護企業合法利益,又要穩定群眾情緒,保證道路按時施工,河邊鎮政府面臨不小的壓力。
怎么依法合理處置這個問題?
“鎮黨委、政府決定采用‘智慧碰撞的方式,以尋求群眾利益‘最大公約數為出發點,走一條‘訴求—對話—溝通—協商—達成共識—解決問題的解決路徑。”唐應容說。
為此,河邊鎮決定“雙管齊下”。
一是邀請區相關部門以及村組干部、村民代表和有意見的村民展開對話,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是由村黨組織引導村民走司法程序,并幫助村民申請法律援助,聘請律師。
講政策,擺事實,依法律……通過多次“智慧碰撞”后,大家最終達成一致:雙方各退一步,企業保留利潤,倉庫的拆遷賠償劃歸村集體實施公益事業。
問題解決后,河福路在2014年底順利通車。
從此,“智慧碰撞”成為當地社會治理的“常用妙棋”。
“比起以前,我們更強調政府治理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相結合。”唐應容說。
通過一次次“智慧碰撞”,一個社會治理全新模式逐漸成形——以村(社區)黨組織為統攬,綜合利用“村(社區)委員會+社會力量”和“依法自治+服務群眾”兩個車輪,各司其職,形成“一統雙加”治理新格局。
“項目式”推進解難題
近十年來,河邊鎮浸口村4組先后六次在政府動員下種植水果,卻均以失敗告終。
失敗的后果有些沉重:一是大量土地荒蕪,農民不再愿意種地。二是土地承包戶與流轉經營戶每年因土地租金,經濟糾紛不斷,導致不少村民上訪。
2014年初,璧山區公墓專用道路規劃從4組穿過。
殯葬產業能催生一定的人流量,對4組而言,這可是個機遇。
思考再三,鎮黨委、政府想借此盤活當地500多畝荒坡地,因地制宜,發展體驗式水果采摘項目。
問題是,農民們還愿意種嗎?
為規避這個問題,河邊鎮決定采取“項目式”工作法,換了個“套路”出牌。
第一張“牌”是以理服人——組織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四川蓬溪水果基地、西南大學柑橘研究所考察。
第二張“牌”是自主推進——給村民自主選擇權,挑選合適的水果品種。
第三張“牌”是市場驅動——村里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市場進行運作。
“項目”穩健推進,村民的信心也終于恢復——當年,4組就順利種植果樹近2000畝。
“以項目穩妥推進發展,通過步驟設計和精確推進,優先解決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這是‘一統雙加的關鍵一招。”唐應容說。
村民產業增產增收項目、助推企業發展項目、群眾普法用法項目、社會幫扶項目、文明自治項目……隨著河邊鎮“項目式清單”不斷加長,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也開始穩健提速。
“深度轉型”解民憂
河邊鎮有個垃圾收運站,原址位于319國道附近,臨近璧山區“母親河”——璧南河。
以前,垃圾站采取傳統的開放式轉運,弄得附近地區蚊蟲亂飛,臭氣熏天。
對此,周圍居民意見很大。
過去,河邊鎮也曾進行過垃圾焚燒和掩埋處理,但卻因治理不徹底,導致污染反彈嚴重。
“趕緊搬遷。”群眾呼聲強烈。
而運用“一統雙加”模式,鎮黨委、政府僅用三個步驟,就成功化解了這個難題。
第一步是廣集民意。
“鎮黨委、政府委托社區居委會召開居民代表會和周圍住戶代表會,就垃圾場搬遷的地址、距離,垃圾的收運方式,氣味和污水排放的處置進行多次協商和聽證。”唐應容說。
“我一個普通老百姓,也能參加聽證會,真是高興。”參加完聽證會,河邊鎮文昌社區居民胡新權很興奮。
多次溝通下,搬遷地點三次易址,最后遷建于文昌社區一荒蕪地塊。
第二步是聘請專業第三方建設管理。
“我們聘請了具有專業資質的單位承接垃圾中轉站的環保設計、建設,實現了垃圾集裝封閉收運,日產日清日轉,污水處理后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唐應容說,“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群眾提出的無氣味無滲漏無揚塵效果。”
第三步是由鎮政府投資20萬元,對垃圾廠原址進行了環保生態修復。
“變化很大,再也不那么臭氣熏天了。”胡新權說。
垃圾站搬遷事件,是河邊鎮政府職能進行“深度轉型”的一個體現。
“‘一統雙加,讓我們實現了社會治理從管控轉向培育、從管理轉向服務、從單方參與轉向多方共建三大轉變。”唐應容說,“依托這個全新模式,社會矛盾明顯減少,工作起來也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