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煜華
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不僅是政治性比較強、涉及面比較寬泛、難度比較大的一項審計工作,同時也是政府部門加強對企業領導監督的一種切實有效的形式。當前階段,國家審計機關對市場經濟中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進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不僅是我國強化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實際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從根本上預防和解決貪污腐敗等問題的重要策略。政府部門通過不斷強化對國有企業領導的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可以切實有效的組建和優化現代企業發展的相關制度,進而全面增強和規范企業的發展,其對市場經濟內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監管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為此,審計部門需要不斷探索并搞好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這一工作不僅有利于全面促進建立和完善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也極大地規范了市場經濟中對國有企業領導的管理與監督工作。筆者在文中對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簡單的分析,并為完善現行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提出了具體的策略。
一、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
由于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涉及范圍比較廣,周期性比較長,需要進行審計的內容比較繁雜。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離任審計的目標,筆者認為,必須在審計中要突出以下幾項內容:
(一)以被審計領導任職期間該企業的負債資金及數額為重點審查內容。
審計人員需要以被審計的企業領導任職期間該企業的負債資金及其數額,作為離任審計的重要內容,進行深入的核查,以此來保障該企業的具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進行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企業潛虧。為此,審計人員在具體審計過程中,需要對被審計領導任職期間的總資產、總負債情況進行深入的考證,以該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為關鍵內容,通過反復的查證、盤點、核算等審計方法,進而科學的驗證其資產、負債、損益數據的真實性。審計人員要對企業內的非資產性經濟項目進行合理的處理,對企業內的不合法的資金進行正確的界定;對部分被遺落的企業負債資金及其數額進行二次確認,從而為確認該企業真實有效的資產、負債、損益情況提供證據支撐。
(二)對企業內控制度進行重點審查,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工作。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真正的切實有效,這一問題直接關系到該企業是否可以長期維護內部資金安全等內容。切實有效的企業內控制度,不僅有助于推進該企業內部資金鏈條的合理化、規范化,更有利于不斷強化內部的廉政建設,抵制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不良風氣等。市場經濟中的國有企業,尤其是內部資金鏈條比較復雜的企業,由于自身內部的管理制度的涉及范圍比較廣,筆者認為,審計組在對該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中,必須要加以重視。
(三)以被審計的企業領導在任期間的企業經濟發展目標完成情況為審計重點,科學的評價離任者的工作能力。
審計組需要將對被審計的企業領導在任期間的企業各項經濟發展指標的完成情況的核實,作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點。審計組要對企業的銷售收入、投入成本、回報率等各項數據指標,進行逐項的審計,審計其數據的真實性,進而切實有效的評價離任者在該企業任職期間的所有經濟責任和經濟業績。
(四)以企業資金的安全與完整作為離任審計工作的重點。
市場經濟中的國有企業是推動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基礎。當前階段,由于我國市場經濟仍然只是處于一個初級發展的階段,諸多與之匹配的制度、舉措并沒有落實到實處。國有企業的部分資產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凸顯出嚴重的滯后問題,甚至有一部分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對于該企業中的實際賬目認識不夠透徹;賬目外另設一些賬目;賬目中的數據存在不實等問題。為此,我們需要將企業資金的安全、完整性設定成為離任審計中的核心工作。在進行審計企業資金安全的過程中,需要將審計的重點放置于相關的資產實物、貨幣投資、項目投資上。深入審計其資金、資產,是否賬實相符。同時,審計組也要審計資金的投入流向,促使其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提高自我的經濟實力。
二、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難點
(一)存量資產的確認清查。
國有企業內部存量資產的確認和清查,已經成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中的主要難點之一。主要表現為:首先是企業內部數據數量上的偏差。企業中的領導人在進行離任過程中,需要該企業進行全面的清查和盤點其內部的存量資產,內部賬務必須要做到真實有效。但是市場經濟中的大部分國有企業大多存在著盤盈、盤虧的問題;其次,審計組在進行具體審計過程中,需要徹底的清查企業內部賬目中存量資產的數量,這一工作并不是很難完成,但可能因為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而進一步導致審計組無法確認若存量資產賬實不符具體是誰的責任,被審計的企業離任者需要具體承擔什么責任;最后,審計組在審計報廢的國有資產時,需要對該企業資產全面進行清查、核查和核算,而審計人員可能不具備對企業資產作出具體的質量鑒定的專業技能,這一問題也為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增加了諸多的難度。
(二)企業各項資金、債權、債務的確認界定。
當前階段,在我國經濟體制不斷變革的背景下,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內部之間的債權債務往來的次數非常頻繁,金額也非常大,同時其債務資金拖欠的時間也比較長。在企業正常的內部管理中,企業會將其所有債權、債務記錄在賬目中并經過核查,這屬于正常的企業核算狀態。不論是三年以上的實際應收款項,還是單獨被記錄在賬目中的項目,都需要最大限度的進行催收余款。但是在國有企業領導離任時,由于企業內交接雙方之間所處的位置不同,對于該企業債務的處理態度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企業中的離任者希望內部所有的應收款項全部進行處理,并認定自己如果可以一直在職,就必定會收回來。接任者則經常性的提出對于超出三年或因其他原因導致的應收款項必須要進行壞賬處理,而審計機關在對上述往來進行審計時,一無確切的時間,二無確切的物證證據。因此,審計部門需要對部分具有普遍爭議的企業內的應收款項,逐項進行核查,無形之中增加了審計的難度。
(三)審計組在進行離任審計時認定領導責任缺乏相關標準。
審計組在對離任者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企業領導責任與分管責任、首要責任與次要責任、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失誤責任與有意識的違規責任等多個責任區分,而現階段在區分這些責任時嚴重缺乏統一的界定標準。為此,審計人員在實際審計過程中,面對上述這一系列的問題時,可能會做出各不相同的責任界定結果,無法依據最為標準的數值進行衡量每一位企業中的離任者。審計人員在進行實際責任界定過程中,很多只是借助自我的審計經驗來進行判定職責,最后的判定結果直接決定了離任領導的責任輕重,以及審計報告結果的客觀公正。
三、完善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具體策略
(一)選用科學有效的審計方法。
審計組在正式實施審計時,首先需要確定此次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中被審計的主體對象、審計的具體范圍和審計事項等。在實際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可以進行適當的擴展性審計,運用多元化的審計方法進行科學的審計。審計組需要借鑒當前階段中對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經驗,對此次離任審計中涉及的所有工作環節,選擇恰當的審計或審計調查方式。例如,運用統計調查法來進行深入的核查企業內部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運用核試點調查法,來進行全面掌握企業內部中的經濟政策的具體執行情況;運用重點調查法,來進行深層次的調查企業內部的所有經濟案件等。
(二)制定系統完善的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相關制度與方案。
審計部門中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實際審計過程時,需要充分了解被審計企業內部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經濟項目,對審計工作中需要的數據進行全面的采集,對相關材料進行認真的研讀、客觀的分析,使離任審計的內容更加具有真實性及實效性。審計組同時要認真調查并分析該企業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并將審計結果與該企業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有機的結合,綜合數據的共同點從而達到精準審計的目的。審計組在開展正式審計前,需要事先制定對該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方案,進而合理的安排此次審計中實際所需審計員的數量、審計時間以及審計的具體形式。審計組還需要依據在具體審計過程中出現的諸多無法預料的事情,進行不斷的調整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方案,使此次審計能達到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相關要求。同時,審計組還要依據相關的審計流程的要求,綜合評定最為有效的審計方法,以此來尋求最佳的審計成效,全面提升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在文中深入的闡述了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以及難點的相關內容,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客觀、科學、精準的評價,并為完善現行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提出了具體的策略。以健康的企業發展觀,作為衡量的相關標準來進一步科學的評價企業領導人員的工作質量,極大的推動了我國現有的國有企業領導離任經濟責任審計。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