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蛋鴨養殖大部分采用河網、溪流或池塘等水域放養模式。不過浙江省蒼南縣農業局科技特派員陳培賽卻研發出“蛋鴨生態網床干法圈養技術”,走出了蛋鴨“無水”生態養殖的新路子,有效破解了養殖過程中的水體污染困境。
據了解,“蛋鴨生態網床干法圈養技術”是采用欄舍全程無水網床圈養,徹底改變了蛋鴨依賴水域放養的傳統模式,減少了對水體的污染。這個技術,是對之前的第二代“蛋鴨生態網床圈養技術”的升華。
“在第二代網床加小水池的養殖基礎上,我們撤去了小水池,采用無水的干法養殖,蛋鴨完全脫離游泳水體,在網床上面生活喝水、吃飼料、產鴨蛋。”陳培賽說。
除了減少水體污染、降低養殖成本外,該技術還有一個特點是:一個養殖周期結束后,養殖戶可以將網床下的蛋鴨糞便收集起來作為有機肥,變廢為寶,增加額外收入。采用完全干養的養殖方式后,鴨子身上掉落的水分少了,鴨糞的含水量也大大減少,能夠最大限度地把鴨糞保存下來,用作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