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春
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影響
劉淑春
目的:探討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中心急救車送入醫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為觀察組,由家屬直接送入醫院的患者64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措施,分析實施前后患者的急診搶救時間、患者存活率及住院時間。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較,患者的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院前急救護理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院前急救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療效
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中心急救車送入醫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為觀察組,由家屬直接送入醫院的患者64例作為對照組。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平均年齡、病情等一般臨床資料對比上沒有顯著差異,具有組間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由患者自行送至醫院進行救治,入院前為實施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的鎮靜、吸氧、溶栓、心電監護等常規護理干預[1]。
觀察組由我院急診科醫務人員出車接診,具體包括接診前、接診、病情評估、術前準備和護送準備等。具體主要包括:(1)出車接診:接到呼救電話后3min內出車,接入呼救電話后簡單詢問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癥狀和所在位置,出診前應確保急救物資準備充分。(2)院前急救護理:迅速到達接診地點,迅速評估病情,給予面罩吸氧,給予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迅速建立靜脈通道,按照醫囑用藥,給予強心、糾正心律失常等藥物治療;(3)轉入醫院:等現場搶救工作做完后對患者進行轉移,轉移過程應平穩,動作輕柔且迅速;在救護車上,接通車上氧氣,打開心電監護并確認靜脈通道無扭曲、移位等;同時準備好應激儀器,如除顫器、吸引器、氣管插管等物品確保需要時能夠立刻使用。達到醫院前通過移動電話通知心內科專家,安排患者進一步治療。(4)到達急診室:患者到達急診室后,迅速啟用急診護理預案,立刻對患者病情進進行評估,并采取急救措施并召集相關專家進行現場或網絡會診并共同商定最佳治療方法。在專家進行會診的同時,護士進行術前準備,一旦最終治療方法確定可以最快速度開始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實施前后患者的急診搶救時間、患者存活率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所有數據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多組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之間的比較使用LSD-t檢驗,均以P<0.05表明差異有顯著性。
不同急診護理模式對AMI患者各項指標的影響:
由表1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急診搶救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存活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急診護理模式對AMI患者各項指標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P<0.05
AMI由冠狀動脈病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壞死,可引發斑塊破裂,形成血栓[2]。發病后若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患者心力衰竭、休克等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對AMI患者應及早診斷、治療對降低病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3]。院前急救護理為AMI患者提供快速急救措施,合理高效的急救技術,提高臨床救治成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對AMI患者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措施可快速實現急救反應,顯著性的縮短急診搶救時間及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作者單位: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院前急救)
[1]胥麗,賈長海,肖苓蓉,等.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2):1439-1440.
[2]趙紫英.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與護理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4):67-68.
[3]王燕.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80-81.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iu Shuchun,Jining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Pre-hospital first aid,Jining272029,Shandong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ty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o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128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64).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care model,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pre-hospital emergency rescue.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the emergency rescue time, survival ratio and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survival r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urative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