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萍
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患者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
陳素萍
目的:探究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患者控制呼吸機相關肺炎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隨機抽取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間接診的60例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抽簽的形式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0例患者,參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則施以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滿足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機械通氣患者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治療過程中輔以循證護理效果顯著,降低炎癥的發生,提升護理效果,建議在臨床中積極擴大應用范圍。
循證護理;機械通氣患者;相關性肺炎;控制;應用
從目前情況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患病人群正在逐年增長,通常情況下,合并呼吸衰竭發生的情況相對較多,臨床中對上述癥狀的治療主要是以配合機器同體的形式展開,繼而延續患者的生命,具有極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是在治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危險,尤其是相關性肺炎發生機率相對較高,如不及時治療將會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臨床中必須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1]。本文中將重點闡述機械通氣患者控制相關性肺炎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隨機抽取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間接診的60例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抽簽的形式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0例患者,這其中參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齡在35-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4±5.6)歲;實驗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在37-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8±5.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含入院指導、床邊護理、用藥操作、健康教育等等。
實驗組:對患者采取循環護理措施,具體操作如下:第一,發現問題。分析患者是否存在交叉感染,從某種程度來說,患者一旦出現相關性肺炎癥狀,基本上是與患者護理環境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護理人員應根據病患的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而且醫護人員必須做好自身的工作,在治療過程中洗手與消毒,從而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機率。此外,針對ICU病房來說,日常用品由于擱置問題很有可能引發患者感染,因而必須給予統計處理。第二,加強素質教育。護理人員自身能力決定了護理效果,因而強化他們的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從而使其具有一定的職業精神,促使其在工作中能夠具有使命感與責任感,當他們在進行護理操作過程中極為重視消毒工作[2]。第三,有效管理呼吸機。呼吸機必須得以有效的管理,每周定期進行清洗和消毒,施以管道更換。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護理體位予以干預,體位更換過程中,必須避免冷凝水到達管道之內,而且需要對其進行廢物處理,不可以亂倒。第四,對患者進行口咽部預防措施。針對機械通氣患者來說,定植菌通常是引發患者出現感染及并發癥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對患者插管過程中,必須要及時進行口腔護理工作,特別是口腔分泌物,與此同時,還需要進行人工氣道管理,從而防止感染情況發生[3]。
1.3 觀察方法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具體參考指標為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還有機械通氣時間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針對數據分析及處理部分,選取全新的統計學軟件包--SPSS19.0,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效果及相關性肺炎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參照組,且實驗組相關性肺炎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而且通氣時間較短,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滿足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具體數值參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n(±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n(±s)%]
2.2 臨床指標對比分析
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均優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滿足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數值參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及護理情況分析(±s)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及護理情況分析(±s)
臨床中慢性阻塞肺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增長,而且該疾病極易合并呼吸衰竭情況,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這是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的并發癥,臨床中機械通氣治療存在一定的弊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相關性肺炎,如不及時予以妥善的解決對策將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治療效果不甚理想,因而在對患者進機械通氣治療過程匯總需要輔以循證護理,以期降低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有研究顯示,機械通氣治療患者運用循證護理可以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增強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在臨床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建議在今后的臨床護理中積極擴大應用范圍,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4]。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模式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治療效果,患者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明顯降低,相較于參照組的27%具有顯著優勢,而且實驗組患者通氣時間明顯優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滿足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實驗組患者臨床指標及護理情況相較于參照組表現極為明顯的優勢這主要體現在有創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NAS評分三個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循證護理在控制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治療中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及時發現患者感染狀況并采取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通過針對性預防護理干預將獲得更好的臨床應用效果,提升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患者由于諸多的影響因素導致患者極易出現呼吸機相關肺炎癥狀如不及時處理將會出現極為嚴重的后果,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為了避免患者出現上述并發癥,在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控制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循證護理措施,以期獲得最佳的護理效果,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升臨床治療有效率[5]。在對患者進行循證護理過程中,胃食管反流護理更為重要,具體操作如下:首先需做好患者鼻飼工作,一旦患者出現胃管堵塞,或是胃內壓力升高的狀態,從根本上緩解上述狀況的發生。與此同時,針對到達患者胃內容物反流情況,需要進行精確的確認,假設患者是處于昏迷狀態,必然會存在吞咽困難,因而護理人員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空腸喂養措施[6]。與此同時還需注意的是,向患者給予蛋白質,還有熱量,并且優化患者流食護理工作,這樣可以補充患者體內所需的營養,身體保持足夠的能量,從而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中,通過實驗數據分析獲取到具有客觀價值的臨床研究結果,而且這一研究成果與郁海芹、朱遠美、王薇[8]等人所著一書中的觀點基本類似,這足以說明本次研究成果在臨床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由此可以看出,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患者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建議在今后的臨床護理中積極擴大應用范圍。
總體來說,循證護理于機械通氣患者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不僅可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而且還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升護理滿意度。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循證護理在降低相關性肺炎中的具體實施及應用價值,從而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作者單位: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
[1]邵紅艷,林興鳳.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患者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09(45):797-798.
[2]徐桂玲,王緒山.循證護理在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34(34):6352-6354.
[3]曹淼,田永明,胡雪.循證護理在控制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10(20):23-25.
[4]李寧,易靜葉.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患者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07(27):930+932.
[5]張慧,胡建.循證護理在序貫性機械通氣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1,01(12):34-36+39.
[6]鄧明映.循證護理在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外醫療,2013,22(16):137-139.
[7]趙邛.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四川醫學,2013,05(34):777-778.
[8]郁海芹,朱遠美,王薇,黃紅娟.循證護理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6(0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