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瓊
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兒童智力低下
周婉瓊
目的:探析針灸與康復訓練配合醫治兒童智力低下臨床療效。方法:選擇在我院進行醫治的68例智力低下患兒為觀察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34例與對照組34例。對照組采用僅施以針灸醫治,觀察組除針灸醫治外,配合康復訓練,對比分析2組臨床作用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7.06%,顯著高于對照組64.71%,對比存在高度統計學意義(χ2=11.51,P<0.01)。結論:針灸與康復訓練配合醫治智力低下兒童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語言障礙,提高交往能力,對促進患兒智力發育具有積極意義,值得借鑒與推行。
針灸;康復訓練;兒童智力低下
智力低下是指大腦遭受外界因素的損傷而導致人的認知能力受限。造成兒童智力低下的原因有多種,如遺傳變異、內分泌異常、腦部創傷以及病毒感染等均可使患兒出現腦發育欠缺,從而影響智力的發展。為更有效的改善兒童智力低下的臨床醫治效果,本次研究特選擇我院收治的68例患兒作為觀察對象,就針灸與康復訓練的聯合作用效果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醫治的智力低下患兒68例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方式,將68例患兒均分成觀察組34例、對照組34例。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范圍11個月-12歲,平均年齡(5.3±1.8)歲。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范圍1-11歲,平均年齡(6.2±1.4)歲。采用統計學處理手段,比較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常規資料。P>0.05表示無統計學價值,故可用于對照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僅施以針灸醫治,觀察組除針灸醫治外,配合康復訓練。①針灸醫治:體針取穴包括大椎、風府以及風池等;頭針取穴包括百會、顳三針以及四神聰等。體針操作使用1寸毫針,頭針操作采用1.5寸的毫針;待進針得氣,行捻轉平補平瀉手法;留針0.5h,期間運針兩次;針對患兒臨床不同癥狀加針,若存在語言受限者,加刺神門、大鐘;若存在運動受限,加刺太沖三陰交、風市、外關以及曲池;若存在吐舌流涎,加刺水溝、承漿;若存在平衡障礙,加刺翳風、聽宮。②艾灸醫治:取穴腎俞、大椎以及百會等,每穴5min;如果艾灸過程,出現皮膚稍紅為正常表現;若出現小水泡,機體能自主修復,無需額外處理;若為大水泡,需放出水液并涂上燙傷油,以免發生感染。③康復訓練:安排專業康復醫師進行指導,主要訓練患兒的肌力、手功能、認知能力并指導運動訓練;采用1對1的訓練方式,30min/次,1/次;30的為1個療程,不間斷訓練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選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評定2組患兒的智力水平,根據韋氏測評法提升15分為1個標準差。評估患兒醫治3個月后的臨床效果,具體療效評定為:①顯效:智力評分提升至少15分;②有效:智力評分提升5-15分;③無效:醫治前后,智力評分未提升,甚至降低。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匯總數據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醫治后,觀察組患兒的顯效率高于對照組,且無效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比存在統計學價值;2組有效率比較無顯著區別,P>0.05對比不存在統計學價值;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1.51,P<0.01組間比較存在高度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2組患兒臨床醫治效果的比較[n(%)]
智力低下的兒童,其在語言、動作方面的發展十分緩慢,并且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生活。在遺傳方面,染色體異常以及基因突變均可導致兒童發生智力低下[1]。在孕期損害方面,孕婦產前不良行為也會影響孩子后天的智力發展,如吸煙、飲酒以及孕期營養不足等。
小兒智力低下臨床上多表現出記憶力差,對知識的掌握需反復多次學習,并且一次接受的知識量較才正常兒童少;存在言語障礙,僅能表達難易程度較低的語句;欠缺數字概念,僅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會簡單的加減運算;感知不靈敏,不論是視覺方面還是聽覺方面,均表現出較慢的反應速度,但視覺刺激能較聽覺刺激好些;欠缺邏輯思維,對抽象事物無法發揮想象,語言概括組織能力差,并且無法觸類旁通;容易情緒化,自主控制能力非常差,易動怒且情緒波動大。臨床對智力低下兒童醫治采用針灸法,因為從中醫角度分析,該病是由髓海空虛、氣血虛弱所致[2]。因此,臨床醫治時需要補益腦髓、養心益智,并通調督脈。通過針刺風府、百會以及四神聰可起到疏通經絡、通調督脈的效果,并能夠促進醒腦開竅,改善患兒行為障礙,對提高患兒智力具有積極作用。由于智力低下兒童通常不會配合醫治,再加上針灸給患兒帶來的疼痛等因素,更加使得患兒躁動不安。因此,進針操作務必保證動作輕柔,并且快、穩、準。對智力低下兒童配合進行康復訓練,對改善患兒運動能力,促進其社交與生活自理均十分有益。
本次研究,觀察組患兒采用針灸與康復訓練配合醫治,而對照組患兒僅施行針灸醫治。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7.06%,對照組總有效率64.71%。可見針灸與康復訓練的配合效果,明顯比單純采取針灸醫治的效果好,對比存在高度統計學意義(χ2=11.51,P<0.01)。
綜上所述,針灸與康復訓練配合醫治智力低下兒童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語言障礙,提高交往能力,對促進患兒智力發育具有積極意義,值得借鑒與推行。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
[1]黃奏琴,裴建,王偉明.針灸結合康復訓練綜合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的進展[J].天津中醫藥,2015,32(11):700-704.
[2]李勇.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的應用效果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2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