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柄燕
分析發育支持性護理對早產兒生長的影響
吳柄燕
目的:觀察及分析發育支持性護理應用于早產兒中對生長產生的影響。方法:選取6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組,另選取60例早產兒作為參照組,常規護理方案應用于參照組,發育支持性護理舉措應用于研究組,對比護理的效果。結果:對比兩組的平均體質量、平均進奶量、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情況,研究組均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對早產兒實施發育支持性護理舉措效果更為理想,可以推廣于臨床護理實踐。
發育支持性護理;早產兒;生長影響;觀察及分析
早產兒為臨產期前出生的嬰兒,由于具有生長發育緩慢、身體抵抗力較弱、容易產生感染等情況,對早產兒的生命也會構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作為新型的護理模式,發育支持性護理方式能夠對早產兒的生長發育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本研究針對此問題實施深入分析,做出的報告內容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早產兒(2014年6月-2016年6月)分成研究組、參照組,兩組各60例,早產兒的家屬均具有知情權。120例早產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窒息、感染或者顱內出血等情況,胎齡為29至35周(32.8±1.6周),出生體質量為1220-2500g(1852.5±100.7g),包括70例男性早產兒以及50例女性早產兒。對比兩組早產兒一般資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早產兒實施常規護理方案:嚴密消毒新生兒病房、防控感染、做好呼吸管理、進行營養支持等。
研究組早產兒在參照組基礎上實施發育支持性護理方案:①體位護理:把嬰兒被設計為鳥巢性狀在保溫箱內進行預熱,然后輕柔的將嬰兒放入其中,保持四肢中線屈曲以及肩膀前屈和手傍口位等體位姿勢[1]。通過對嬰兒于產婦子宮內體位的模擬,讓嬰兒的姿勢更具有舒適感;②產婦參與:早產兒的生命體征獲得穩定之后,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母乳喂養。同時,讓產婦同新生兒進行接觸,推動嬰兒感受母親的呵護與愛,幫助建立良好的母親與嬰兒的關系,提升嬰兒安全感;③撫觸護理:每日對嬰兒實施撫觸,每次的時間掌控在20min左右,并且動作緩慢輕柔,采取溫柔的眼光對新生兒進行鼓勵,讓其感受關愛[2];④環境護理:使新生兒的監護病房保持舒適的溫度,將溫度控制在26℃左右,同時濕度控制為60%左右。因為早產兒發育器官尚未成熟,不具有良好的濕度自我調節能力,所以應將新生兒放入在保溫箱內。同時,室內要減少光線,避免對新生兒的睡眠質量、生理規律造成影響,因此需要防止陽光直射。此外,應該嚴密的保障監護病房內處于安靜狀態,降低護理人員說話以及儀器操作等產生的噪音量(<60分貝);⑤疼痛護理:治療以及護理期間,對早產兒首先需要進行輕撫,讓嬰兒產生一定的準備。操作期間,醫護人員要嚴密確保動作溫柔,避免產生護理傷害問題,給嬰兒造成痛苦。⑥吸吮吞咽反射訓練護理:應用空吸橡膠乳頭的方式實施吸吮力量訓練,每日于喂養、睡前或者護理操作期間,給予嬰兒橡膠乳頭吸吮,訓練肌肉協調功能等;⑦聽覺及視力發育護理:在距早產兒眼睛部位20cm處懸吊能發聲的、色彩鮮艷的玩具,覺醒狀態時緩慢移動玩具,每次3min,每日進行3次,能夠引起嬰兒的注視,并跟隨移動,發育聽覺及視力[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及對比兩組早產兒的平均體質量、平均進奶量、平均住院時間、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經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進行表示,經t檢驗,分析軟件為SPSS21.0統計學軟件,P<0.05時為統計學意義存在。
2.1 兩組早產兒平均體質量、平均進奶量對比情況
如下表1所統計,兩組早產兒出生體質量、第1天進奶量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出生5天、出生10天的體質量、進奶量研究組明顯優勢于參照組,P<0.05。
表1 兩組早產兒平均體質量、平均進奶量對比情況(±s)

表1 兩組早產兒平均體質量、平均進奶量對比情況(±s)
2.2 兩組早產兒平均住院時間、并發癥對比情況
如下表2所統計,兩組早產兒平均住院時間、并發癥對比結果顯示,研究組均優于參照組,P<0.05。

表2 兩組早產兒平均住院時間、并發癥對比情況
因為早產兒的出生時間提前,導致各器官的發育不盡完善,因而會給早產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針對早產兒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推動其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發育支持性護理舉措作為新型的護理模式,具備全面性、人性化特點,對早產兒的各個方面實施綜合的護理,包括環境護理、疼痛護理、撫觸護理、體位護理等內容,讓嬰兒充分獲得到安全感、舒適感,進而推動早產兒健康成長以及發育。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早產兒采取發育支持性護理舉措后,同實施常規護理模式的參照組相對比,平均體質量、平均進奶量、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情況均具有明顯的優勢,P<0.05,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針對早產兒實施發育支持性護理方案,可以對早產兒的生長發育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并且可以顯著減少住院時間,護理效果理想。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成都市新都區人民醫院兒科)
[1]劉華,馬耀紅,劉雯.實施早期發育支持性護理對NICU早產兒生長發育的效果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2(02):203-205.
[2]肖文,王衛平,徐燕飛,倪永麗.發育支持護理對早產兒胃腸道功能、神經行為、運動及智能發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06):104-107.
[3]劉韓青.發育支持性護理對早產兒生長影響的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