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泰
動力型支具康復訓練配合手部伸肌腱修復術后恢復的療效觀察
胡興泰
目的:探討手部伸肌腱修復手術后使用動力型支具配合康復訓練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為期,挑選患者共11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其中一組采用常規術后治療,不開展康復訓練,記對比組;另外一組則在對比組基礎上引入動力型支具康復訓練,記研究組。結果:研究組患者手部伸肌腱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2.73%(51/55),明顯高于對比組63.64%(35/55),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利用動力型支具配合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提升伸肌腱手術患者功能恢復,提高治療效果。
手部;伸肌腱;動力型支具;康復訓練;效果
當前國內手部外科手術技術發展越來越快,臨床治愈率也越來越高,但是在手術結束后,如果患者未開展科學的術后康復訓練,則很容易出現肌肉、肌腱萎縮等問題,嚴重時可發生肌腱粘連,影響肢體功能。本文即是研究手部伸肌腱手術后動力型支具配合康復訓練的效果,如下為具體方法和研究結果: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為期,挑選手部肌腱損傷患者110例,將其分為兩個小組。對比組中男:42例,女:13例,患者年齡最長者為59歲,最小者為22歲,中位年齡為(30.07±1.73)歲,手部受損伸肌腱共涉及138指。研究組中男:45例,女:10例,患者年齡最長者為56歲,最小者為21歲,中位年齡為(29.82±1.87)歲,手部受損伸肌腱共涉及136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以數字隨機法將110例患者分為兩個小組,所有患者均開展伸肌腱修復外科手術,手術均在患者傷情發生后6h到12h內結束。手術后采用常規消炎、止痛等治療,并在患肢下部放置軟墊,防止局部水腫的產生[1]。其中一組患者不采取任何康復訓練手段,記對比組;另外一組則在動力型支具的配合下開展康復訓練;記研究組。
動力型支具選擇以低溫熱塑板為原料,安裝支具時要求患者的腕部關節應保持20°到40°之間的自然伸展,各手指關節與手掌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支具的長度根據患者手臂長度而定,前端位于手掌關節末端;后端則位于小臂的中段部位。同時動力型支具還配備有用于固定手指的彈力支架,彈力鋼絲的連接根據患者受傷手指恢復情況實際調節[2]。研究組患者均在創口完全止血后安裝支具,并立即開展康復訓練。由護理人員指導開展被動型康復訓練,即利用支具中手指彈力鋼絲進行屈伸訓練,開始階段每小時屈伸5次到10次即可,需全天佩戴動力型支具。在手術結束后第3周,將前臂部位的護具移除,僅保留手腕部動力支具,此時要求手腕的伸展角度控制在40°,仍需要全天佩戴支具,但可以開展主動屈伸訓練。手術結束后第4到6周時,由全天佩戴改為半天佩戴(僅夜間佩戴),并為手指屈伸訓練提供輕柔的阻力。手術結束后第7周,全天無需佩戴支具,并開展抓握、提拿等負重訓練[3]。
1.3 評價標準
采用TAM肌腱療效評價標準,患者關節活動范圍完全恢復正常者記優秀;恢復幅度超過50%者記良好;恢復幅度低于49%者記較差。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n(%)來表示計數數據,并利用x2對數據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將兩組患者恢復情況進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

表1 兩組患者恢復效果對比表[n(%)]
上表顯示研究組患者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對比組,兩組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手部肌腱損傷是現代四肢外科手術治療中常見病癥,其中伸肌腱由于自身厚度較低,且結構偏向于扁平,因此更加容易撕裂。在開展修復手術后,也是由于其自身特征原因,如果不開展有效的康復訓練,則很容易導致其與指關節骨骼發生粘連,進而影響關節運動功能。常規術后護理中采用手掌石膏固定的方法,需要連續固定6周作為方可開始訓練恢復,這種強制制動的保護措施不僅容易引發皮膚并發癥,而且還容易出現肌腱畸形恢復的情況,嚴重時可導致肌腱萎縮[4]。動力型支具是目前較為科學的伸肌腱術后恢復工具,其采用了開放式的牽引固定,并且手指關節利用彈性鋼絲支撐,可利用其彈力開展早期被動康復訓練。隨著手術結束時間的增加,還可以逐漸減少佩戴面積和時間,為康復訓練提供更多條件,從而幫助肌腱健康快速的恢復。從研究結果中可見,動力型支具配合康復訓練的患者手指恢復情況明顯較好,大部分關節活動恢復正常。(
作者單位:三峽大學仁和醫院手足顯微外科)
[1]鄧愛萍,曹小軍.動力型支具治療手部伸肌腱損傷修復術后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01):23-24.
[2]李連楚,李連春.使用動力型支具時手指肌腱的力學變化分析[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10):102-103.
[3]陳志剛,梁程亮,董超.自制手部多功能外固定支具牽引修復伸指肌腱Ⅱ區損傷[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5):2361-2365.
[4]李國花.動力型支具康復訓練在手部伸肌腱修復術后的護理[J].廣東醫學,2011,32(24):3294-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