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麗麗 孔翠翠
急診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武麗麗 孔翠翠
目的:探討急診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搶救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急診護理,觀察組采用急診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種護理措施對于患者搶救事件、搶救預后、急診護理滿意度、意外事件發生情況及并發癥等的影響。結果:觀察組患者搶救時間、搶救預后、急診護理滿意度、患者發生意外情況及并發癥等,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護理能有效縮短顱腦損傷患者急診搶救時間,顯著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診護理;顱腦損傷;應用效果
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搶救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急診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為探究不同急診護理方式在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搶救中的臨床效果,本文隨機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急診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急診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種護理措施對于患者搶救事件、搶救預后、急診護理滿意度、意外事件發生情況及并發癥等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3例,男2例,女1例;年齡3-74歲,平均年齡(51.72±7.02)歲;其中,交通事故傷1例,高處墜落傷1例,工傷事故1例;接診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5分1例,6-8分1例,入院時呼吸、心跳停止1例。觀察組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年齡11-69歲,平均(47.52±6.78)歲;其中,交通事故傷2例,工傷事故1例;接診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5分1例,6-8分1例,入院時處于瀕死狀態1例。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及入搶救室行GCS評分情況等,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急診護理,主要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如清除患者口咽呼吸道等分泌物、血液以及嘔吐物等并給氧;連接心電監護儀,監測患者心電圖、血氧飽和度以及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道并抽血;留置導尿;必要時配合醫生行患者緊急氣管內插管,并遵醫囑及時給藥,詳細記錄相關的病情及數據。
觀察組采用急診護理干預措施,包括:由1名責任護士及1名輔助護士組成搶救小組,責任護士由高年資擔任,患者進入急診室后,由責任護士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患者口咽呼吸道等分泌物、血液以及嘔吐物等并給氧,監測患者心電圖、血氧飽和度以及生命體征等,必要時配合醫生行氣管插管,輔助護士行靜脈通道開放并抽血,留置導尿并遵醫囑及時給藥。如患者發熱,通過冰敷大血管體表部位降溫;早期行營養支持;協助昏迷患者家屬行康復護理,如被動活動患者肢體以及按摩、翻身拍背等,神志好轉者指導其功能鍛煉。
比較兩種護理措施對于患者搶救事件、搶救預后、急診護理滿意度、意外事件發生情況及并發癥等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急診科救治時間;急診救治預后情況:經積極搶救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2 d,且有自主呼吸及心跳為早期搶救成功,患者無自主呼吸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患者以及死亡患者為早期搶救不成功;患者家屬行李克特量表行滿意度評分。患者轉運、治療、檢查過程中窒息、休克、心跳驟停等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等。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所有相關數據的統計學處理,均采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x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搶救情況以及急診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入急診搶救室后,對照組救治時間顯著長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急診救治預后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兩種急診護理行李克特量表滿意度評分,觀察組急診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搶救情況及急診護理滿意度比較(%)
2.2 兩組患者意外事件發生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兩組護理患者意外事件發生情況,發現觀察組意外事件發生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肺部感染、應激性潰瘍、中樞性高熱以及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搶救情況及急診護理滿意度比較(%)
隨著創傷搶救醫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搶救護士的職能已不再從屬于醫生充當副手,而是與醫生共同積極搶救,提高創傷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因此,如何有效快捷地完成搶救任務,是未來急診護理發展的趨勢。入院早期的合理急診護理,如心電病情監護、生命支持等對患者的積極救治以及后續的進一步救治提供有力的保障。本研究通過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行不同的急診護理方式,發現急診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患者入院后在急診科的救治時間,為后續的手術治療以及其他后續治療贏得寶貴時間,通過對比兩組患者搶救預后,發現急診護理干預組的搶救成功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患者家屬行李克特量表滿意度評分發現,患者家屬對急診護理干預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急診護理干預組意外時間發生人數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急診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也能有效防止醫患糾紛及醫療事故的發生,對緩解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具有良好的作用。通過對兩種不同護理方式的患者的并發癥統計發現,兩組患者均有肺部感染、應激性潰瘍、中樞性高熱以及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發生,但實施急診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綜上,急診護理能縮短急診搶救時間,不僅能為進一步后續治療提供了寶貴的時間,也能顯著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單位:兗州中醫院)
[1]林娜·哈龍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7:191-192.
[2]杜厚倩.急診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2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