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欣 李志標 郭蕾 肖作源
泡式持續氣道正壓通氣8cmH2O 和 8cmH2O 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
●施欣 李志標 郭蕾 肖作源
目的:探討泡式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8cmH2O與8cmH2O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 NRDS 的療效差異。方法:BNCPAP組應用BNCPAP前已經出現呼吸困難、胸部 X 片有不同程度RDS表現。PS+BNCPAP8組應用PS治療前已經出現呼吸困難、胸部 X 片有不同程度 RDS 表現,在入院后行氣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拔管后接 BNCPAP,初始壓力為8cmH2O。記錄機械通氣率、死亡率、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結果:BNCPAP8 組 95.45%臨床癥狀及血氣指標改善,4.55%機械通氣。PS+ BNCPAP8 組成功率為 85.71%,機械通氣率為14.29%。BNCPAP8與PS+ BNCPAP8在治療NRDS的療效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BNCPAP8治療組的肺部感染發生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較低。結論:早期應用BNCPAP8與PS+ BNCPAP8治療NRDS的療效相近,并能減少肺部并發癥、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氣泡式正壓通氣;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質(Pulmonary surfactant PS)缺乏并伴隨肺部結構不熟,造成廣泛性肺泡萎陷、肺不張而導致換氣不足與低氧血癥,主要發生于早產兒以生后不久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為表現。
8cmH2OBNCPAP組(應用壓力為8cmH2O的BNCPAP):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監護病房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早產兒43例為研究對象,患兒羊水泡沫實驗(-~+),存在自主呼吸,因經濟條件無法應用PS,出生后半小時內即應用BNCPAP,初始壓力為8cmH2O。患兒出生時均無胎糞吸入、重度窒息及其他嚴重心肺疾病。所有患兒母親產前均接受了糖皮質激素治療。產后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紫紺、胸部 X 片有不同程度RDS表現。BNCPAP組:共22例,患兒應用BNCPAP前已經出現呼吸困難、胸部 X片有不同程度RDS表現。PS+BNCPAP8組:共21例,患兒應用PS治療前已經出現呼吸困難、胸部X片有不同程度RDS表現。
NCPAP8組患兒在生后半小時內接BNCPAP,初始壓力為8cmH2O;PS+BNCPAP8組患兒均在入院后均行氣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拔管后接BNCPAP,初始壓力為8cmH2O。
記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天數、死亡率、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
各組患兒經處理后,當吸氧濃度已達0.6(BNCPAP8 組壓力≥10cmH2O),而患兒經皮血氧飽和度(TcSO2)<90%,PaCO2 >65 mmHg或 PH<7.2;或者有嚴重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呼吸暫停,即給予氣管插管,注入PS并予常頻呼吸機治療。
3.1 一般情況比較
BNCPAP組與PS+BNCPAP8組患兒在性別、胎齡、出生體重、生產方式、母親情況、羊水泡沫實驗、Apgar 評分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詳見表 1。

表 1 一般情況比較
3.2 BNCPAP組與PS+BNCPAP8組療效比較
3.2.1 BNCPAP組BNCPAP8組
22例觀察對象中,其中19例患兒治療2小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開始緩解,動脈血氣分析提示二氧化碳潴留好轉,氧分壓升高,12小時內患兒臨床癥狀及血氣分析均有明顯改善,1例患兒12小時后臨床癥狀開始緩解,動脈血氣分析改善,24小時內臨床癥狀及動脈血氣分析均有明顯改善,1例患兒呼窘迫仍不能緩解,改用機械能氣治療后癥狀漸緩解。BNCPAP的治療成功率為95.45%。
3.2.2 PS+BNCPAP8組PS+BNCPAP8組
21例觀察對象中,在治療2小時后有15例臨床癥關狀及血氣分析逐漸出現改善,6小時后臨床癥狀及血氣分析得到明顯改善;1例患兒(胎齡31周,出生體重1350克,羊水泡沫“-”,胸片分級Ⅳ級)生后48小時內發生呼吸衰竭進行了第二次給藥,給藥后6小時患兒臨床癥狀及血氣均改善;3例患兒出現進行性呼吸窘迫(羊水泡沫實驗均為“-”,胸片分級為Ⅳ級),在生后6、12及48小時后均加用機械通氣,機械通氣時間分別為14、48及48小時;PS+ BNCPAP8組治療成功率為85.71%,機械通氣率為14.29%。
早 期 應 用 壓 力 為 8cmH2O 的 BNCPAP 在 治 療 NRDS 成 功 率 上高 于PS+BNCPAP8cmH2O, 且 PS+BNCPAP8cmH2O 組 的 機 械 通 氣 率高 于8cmH2OBNCPAP組,但是兩組間治療成功率及機械通氣率的差別在統計學上沒有意義(P>0.05)。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早期應用BNCPAP8與PS+ BNCPAP8治療NRDS的療效相近,并能減少肺部并發癥、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但本研究患兒為28周以上尚未具體劃分胎齡及體重等,下一步可對胎齡、體重等劃分階段進行研究,并可開展對小于28周患兒BNCPAP與PS+BNCPAP防治NRDS的臨床研究。另外,下一步可與產科合作,開展對NRDS早產高危兒在更短的時間內應用BNCPAP療效的研究;并且可加大樣本量,更系統的評價臨床癥狀及血氣分析,并對BNCPAP各項值的最佳預設置、改用PS及機械通氣的最佳時機等進行研究。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
[1]. Polin, R.A. and R. Sahni, Newer experience with CPAP. Semin Neonatol, 2002.7(5): p. 379-89.
[2]. Sweet, D.G., et al., European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term infants-2010 update. Zhonghua Er Ke Za Zhi, 2011. 49(1): p. 27-33.
[3]. 肖作源,陳國娟等, 早期應用泡式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8cmH2O和5cmH2O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防治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09.4(3):p295-300.
[4]. Hillman, N.H., et al.,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and surfactant decrease lung injury during initiation of ventilation in fetal sheep.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11. 301(5): p. 712-720.
[5]. Ammari, A., et a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he early failure of nasal CPAP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J Pediatr, 2005. 147(3): p. 34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