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麗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解剖學特點與切口愈合
●白素麗
目的:對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解剖學特點進行討論分析,結合實例對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方法:選擇50例近年來在我院婦產科接受腹部手術的患者為樣本,通過對其臨床資料進行整合統計,分析討論患者的切口解剖學特點和切口愈合狀況。結果:采取下腹壁橫切口腹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的第一組,在術后臨床恢復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比例為36%,高于采取下腹壁縱切口腹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的第二組的20%。結論:在婦產科腹部手術過程中,不同的切口形式有著不同的解剖學特點,針對不同患者應該充分考慮患者的體質、年齡、疾病病理等因素,做到因人而異。在婦產科腹部手術臨床手術護理切口愈合過程中,采取下腹壁縱切口腹部手術方法出現不良反應的比例相對較小,在臨床上更有推廣意義。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解剖學;特點;切口愈合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不斷發展,現代化的醫療設備和醫療條件為婦產科患者接受腹部手術治療帶來了可能。對于婦產科疾病來說,接受腹部手術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患者術后的快速恢復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當前在腹部手術治療過程中,常見的腹部手術切口形式有橫切口和縱切口兩種,對于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據患者的年齡、體型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切口形式,而不同的切口形式對于切口的愈合有著不同的影響。本文通過相關臨床資料統計分析不同切口特點及其對切口愈合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1.1——2016.1.1期間在我院婦產科接受腹部手術的50例患者作為參考資料。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1歲到55歲,平均年齡為(35.52±1.02)歲,病程在5個月到3年不等,平均病程為(2±0.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醫療衛生組織規定的,經過專業確診的腹部有腫瘤病癥,均需要接受腹部手術治療。對50例患者均分為兩組,第一組采取下腹壁橫切口腹部手術方法,第二組采取下腹壁縱切口腹部手術方法,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病理等方面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的腹部均有腫瘤病癥,根據臨床醫學疾病診治要求,均需要采取腹部切除手術進行治療。術后康復護理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按照相同的護理指標,具有相近的飲食標準和生活作息標準,通過臨床護理對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進行定期的復查,時間間隔為5天,對傷口愈合過程中出現的紅腫、積液、化膿等狀況進行統計分析,經過20天后對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進行統一化的復查。
通過對兩組患者在術后傷口愈合過程中出現的不良臨床資料的統計分析(見表1)可以看出:采取下腹壁橫切口腹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的第一組,在術后臨床恢復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比例為36%,高于采取下腹壁縱切口腹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的第二組的20%,兩組對比有著較為顯著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切口愈合不良臨床資料
3.1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解剖學特點討論
從婦產科腹部手術臨床解剖學觀點來說,常見的腹部手術切口形式有橫切口和縱切口兩種,而對于下腹壁縱切口手術形式來說又分為臍下正中縱向切口解剖和下腹至上腹部正中縱向切口解剖兩種。而其中臍下正中縱向切口解剖從臍下沿腹正中線作為切口,這種情況下使得手術過程的視野比較寬,手術進腹過程比較簡單快捷,相對出血量比較小,對皮下組織的傷害也比較小,特別是對于惡性腫瘤等需要進行較大范圍腹部手術來說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下腹至上腹部正中縱向切口解剖則是從下腹到上腹正中進行全面的解剖,這種解剖手術的進腹過程也比較快,出血量相對較少,可以用于婦產科良性較大卵巢腫瘤的切除,由于這種手術方式剖腹范圍較大,因此在術后傷口的愈合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局部供血量不足,進而影響腹部手術切口的愈合。下腹橫切口解剖則是從下腹部進行橫向切口,對腹部肌肉的神經刺激比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與此同時這種解剖方式能夠降低切口疝出現的可能性,對于術后的美觀具有良好的臨床作用,但是這種手術方式在手術過程中的術野相對較小,手術風險較大。
3.2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愈合討論
術后護理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手術切口的愈合,對于腹部手術切口的愈合過程來說,在護理過程中最為主要的就是避免切口感染,因此需要經常對術后切口處進行消炎處理,對于出現紅腫、積液、化膿等不良反應,應該采取紅外線燈照射、“神仙水”外敷等措施進行一定的臨床干預,進而有利于切口的愈合。此外,對于一些貧血、糖尿病患者來說,為了促進手術切口的愈合速度,還需要進行必要的補血和控制血糖等措施,提高患者術后修復能力。最后,對于一些年齡較大的患者來說還需要加強對患者術后切口愈合的干預,提高她們術后切口的愈合速度和效果。
本次研究通過對采取不同切口手段的兩組患者進行臨床分析,得出在婦產科腹部手術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切口形式的不同解剖學特點,充分考慮患者的體質、年齡、疾病病理等因素,提高患者術后切口的愈合效果,在婦產科腹部手術臨床手術護理切口愈合過程中,采取下腹壁縱切口腹部手術方法能夠降低不良反應出現的概率,對于提高切口的愈合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鞏義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1] 姜玉杰.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解剖學特點與切口愈合[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9):159-159.
[2] 馬景華.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解剖學特點及切口愈合[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9):55-56.
[3] 周維, 孟鑌, 牛鵬輝,等. 95例腹部手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分析[J].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09(1):40-40.
[4] 張亞輝.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解剖學特點與切口愈合[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16).
[5] 梁敏, 葉兆媛, 余雪霞,等.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36例分析和預防[J].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6, 14(2):220-221.
[6] 鐘玉華. 分析針對性的優質護理干預對婦產科手術患者腹部切口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2).
白素麗(1961~),女,鞏義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大專學歷,(河南醫科大學醫療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