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養鵝生產中,不管種鵝與孵化條件多好,總會出現弱雛,在接雛時把明顯的弱雛挑出去,但由于飼養管理不當等原因,還會出現一定數量的弱雛。對于患病沒有治療價值的要淘汰,剩下營養不良、體質較差的弱雛,在加強飼養管理、適當的治療后,大部分可以趕上或達到健康鵝生長水平。
產生弱雛的原因有很多因素,但主要是種鵝飼養不當,病原菌感染,孵化時溫度、濕度、密度不達標以及育雛條件差、雛鵝出殼季節所致。
弱雛的康復護理及飼養管理方法:
1.將弱雛挑出,放在具有保溫性能的箱、筐內,單獨飼養,頭3d育雛舍內溫度為30℃,濕度70%左右,防止脫水,促進卵黃吸收。脫水嚴重的可供給口服補液鹽,不能自飲者,可用滴管向口內滴2~3ml。
2.盡快開水與開食。出殼后24h內開始初飲,在飲水中加0.02%的環丙沙星,并用5%葡萄糖(白糖)溫開水飲用,連飲7d,3d后每天早晨加飲1次酸牛奶,以促進雛鵝的消化吸收。飲水后2h左右,即可開食,喂給八成熟的小米或碎米,每10只雛鵝加喂煮熟的雞蛋黃1個或酵母片5片,研碎后均勻的拌在飼料里,每天喂1次,連續喂3~5d。
3.為了預防腸道和呼吸道疾病,應在飼料中添加0.03%的強力霉素或左旋氧氟沙星,每天1次,連用3d。同時,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和維生素C。
4.開食的第二天就可喂給經洗凈切成細絲的青飼料,如小白菜、苦荬菜、嫩草等,飼喂量逐漸增加,5d后可喂給配合飼料。為了調節胃腸功能,迅速增加體重,可在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如益生素、益康肽、復合酶等),連用1周以上,以增加雛鵝胃腸的有益菌群,抑制有害菌,促進食欲,增強抵抗力,促使弱雛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