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爾夫
一家意大利美食超市是如何成為意大利軟實力最佳代表的
在意大利出差,偶然發現一家特別讓人賞心悅目的超市,名字也很有趣,叫做EATLY —— “吃”(EAT)和“意大利”(ITALY)的結合體,又和“意大利”(ITALY)本身諧音,是非常好的“雙關語”。
顧名思義,這是一家專賣意大利食品、原料和酒的超市。但跟一般超市不同,EATLY更像是一座“意大利美食博物館”,讓人進去就想慢慢看、慢慢品、慢慢拍,而不光是買完東西付款就走那么簡單。
首先,它的空間很大,采光很好,絲毫沒有一般超市緊張逼仄的感覺。我去的那一家,依據空間分隔為上下兩層,中間以緩梯連接,走幾步即可上下,不需要爬多層樓梯或乘電梯,讓人更覺閑適。
超市里賣的“意大利特產”,也別出心裁。
除了一般超市里有的常見經典品牌以外,這里推出了很多當地、當季的新鮮有機食材。貨架上方會有一張小地圖,標注出食材的具體產地。比如,我拿起一瓶紅葡萄酒,上面會詳細標注說某年產自托斯卡納大區某村的某酒莊——這樣一來,我的腦中立刻就會浮現出托斯卡納的艷陽和藍天,覺得與這瓶酒似乎有了某種情感關聯。
貨架旁,還會有一塊試吃區,你可以隨意試吃新鮮的奶酪、火腿、水果等,嘗好再去買。
EATLY里有一條標語:Eating is an agricultural act(“吃是一種農業行為”)—— 換言之,吃不是一種商業行為,應該盡量減少中間加工和運輸環節,直接從當地農戶采購,吃最新鮮、應季和本地化的食物。
意大利朋友告訴我,EATLY在誕生初期,就認定本地化和最新鮮的理念,舍棄“大品牌”,集合并推出了一批以傳統方式種植食材和生產食物的小農場、小作坊,因此一炮而紅。
目前,EATLY約一半食材產于本地區,45%來自意大利其他地方,進口只占5%,且商品是直接向約900位生產者采購,不額外收取上架費,最大程度減少了生產方和零售商之間的環節。
這樣的理念,我想,也是當下追求健康生活的中國人特別認同的吧。
這家超市的另一個特色,就是還設有一個小圖書館(閱讀區),陳列很多美食雜志和書籍,逛累了可以坐下來翻翻雜志,看到心儀的食材馬上就可以去買,一舉兩得。
在我這個外國人看來,這個小圖書館也是意大利美食“軟實力”的最佳展示區——一個對食物如此寵愛和尊重的國家,實在值得一去再去。
聽說,EATLY已經成功打入了美國、英國、阿聯酋等國家,且生意火爆。
我在想,同樣具有豐富食材資源和深厚美食傳統的中國,是不是可能在某天誕生這樣的一家“中國美食”高端超市呢?這會是我們一直談論的中國軟實力的最佳展示,也可以打造出“中國菜”的最現代形象,一定是一門很好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