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先生于2016年4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73歲。
陳忠實先生生于1942年,他將一生都獻身于文學事業。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后去》,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長篇小說《白鹿原》。《陳忠實小說自選集》(3卷),《陳忠實文集》(5卷),散文集《告別白鴿》等。短篇小說《信任》獲1979年全國優秀作品獎、《立身篇》獲1980年《飛天》文學獎,中篇小說《康家小院》獲上海首屆《小說界》文學獎、《初夏》獲1984年《當代》文學獎、《十八歲的哥哥》獲1985年《長城》文學獎,報告文學《渭北高原,關于一個人的記憶》獲全國1990~1991年報告文學獎,長篇小說《白鹿原》獲1993年陜西雙五文學獎、199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炎黃杯文學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陳忠實先生,2007年榮獲由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首屆陜西文藝大獎藝術成就獎。《白鹿原》等多部(篇)作品被翻譯成英、法、俄、日、韓等語種文字出版。被國家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人的30本書”。在權威的“改革開放三十年10部長篇小說”評選中名列第一。《白鹿原》已被改編或移植為電影、電視劇、話劇、舞劇、秦腔、繪本、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是當之無愧的文學經典,征服了國內外諸多讀者和觀眾。
陳忠實先生始終遵循社會主義的文藝方向,為陜西的基層文化建設、文學隊伍的培育和打造奠定了基石,為繁榮和發展當代中國的文藝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陳忠實先生的文學遺產,是中國文學的寶貴財富。他的逝世,是中國文學的重大損失,是陜西文學藝術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