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福(解放軍92785部隊,河北秦皇島 066200)
?
信息化武器裝備專項建設項目風險評估與管理
劉宗福
(解放軍92785部隊,河北秦皇島 066200)
【摘 要】信息化武器裝備主要特點是復雜程度高、技術水平高、規模龐大、系統環節多、周期長、耗費資金多,研制成敗影響大,決定了裝備項目研制過程中存在難以預料的風險因素,研制過程中有必要進行風險評估與管理。本文從裝備研制項目風險管理理論入手,結合信息化裝備研制項目的特點,建立了信息化裝備研制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關鍵詞】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 指標體系 風險控制
信息化裝備專項建設項目本身具有實戰性、系統性和反饋性等特征,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風險因素,部分風險因素是可以預見的,研制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控制和規避。從提裝備研制項目效益的方面,需要對裝備研制項目進行風險評估與管理,對研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及時規避,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任務。
根據風險理論,信息化裝備研制項目風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按照裝備研制項目風險源分類,可以清晰界定概念,不易遺漏風險元素,可操作性強,所以本文采用該方式進行分類[1],可將裝備研制風險分為:計劃風險、技術風險、組織管理風險、費用風險、采購風險、環境政策風險、生產風險等。
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建立風險管理的系統過程,從系統的角度來認識、理解和管理風險。風險管理過程由若干相互影響的主要階段組成,每個風險管理階段的完成都需要風險管理人員的努力。根據信息化裝備研制風險管理的情況,將風險管理過程分為風險規劃、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風險應對、風險監控6個階段,如圖1所示[2]。
4.1 信息化裝備專項建設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評估指標體系直接關系到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準確、有效,在構建裝備建設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時,一般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可測量性。對于定性或定量指標的測量建立詳細的評估標準。
(2)可得到性。可以準確獲得驗證該指標體系所需的數據,對于難獲取的數據,采用一些近似方法獲得。
(3)可跟蹤性。在評估指標構建時,應考慮提出的指標是否便于跟蹤監測和控制。
4.2 信息化裝備專項建設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反復迭代的過程,它包括資料信息的收集、目標分析、指標體系結構的確定、指標的收集與篩選、指標內涵與標度設計、指標體系的篩選與簡化和指標的有效性分析等步驟。
根據以上步驟以及裝備型號研制項目風險評估的需要,在對評估目標進行分析和綜合后,抽取某些共性的風險內容構成識別體系,依據指標體系設計原則建立層次型結構指標體系框架,如圖2所示。該指標體系可用于對信息化裝備研制風險進行整體的評價,為制定出合理的風險控制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風險控制是對試驗過程進行連續監控和糾正的過程,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和減小損失幅度而采取的風險處理技術。風險控制有反饋控制和前饋控制兩類:
反饋控制是通過對裝備研制風險發生的連續觀察和實時監督,發現風險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和補救。如各種形式的審查、匯報、工作檢查、階段性工作總結等,都是反饋控制的具體形式。
前饋控制是一種主動的風險控制方法,通過裝備研制項目管理人員的主動性預測,發現并降低裝備研制風險。做法是根據對風險的預先分析,制訂風險降低計劃,并跟蹤其執行情況,對易出問題的地方提前制定對策(預防措施),尤其對項目關鍵技術要實施重點管理。
裝備研制項目風險評價和管理研究是一個多學科、多目標的系統工程。裝備研制項目風險管理對裝備研制項目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對信息化裝備研制項目風險評價和管理問題做了探討性的研究,從裝備研制項目風險管理理論入手,結合裝備研制項目的特點,建立了裝備研制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林義.風險管理[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陳仕亮,主編.風險管理[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王德軍.我軍裝甲裝備采辦風險管理研究[D].2002.
[4]孔麗,等.裝備型號研制項目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戰術導彈技術,2011,(2).

圖1 六階段的風險管理過程

圖2 信息化裝備專項建設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作者簡介:劉宗福(1984—),男,碩士,工程師,現從事雷達裝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