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是一個“零門檻”大眾傳播媒介,覆蓋廣、普及高,基本不需要觀眾主動選擇就可以收視,而且瞬間同步可以達到不同年齡、不同教育程度同時接受的“大眾傳播”效果。這種零門檻、同步性、大眾性的傳播特點,注定了電視(開路)在全世界都是規范最為嚴格、底線最為苛刻的媒介形式。而網絡劇的傳播方式與電視劇相比,有三個明顯區別:第一,如果電視是被動接受的話,網絡劇則是主動選擇,因此它提升了接觸門檻,至少大部分未成年人不會在不經意間接觸到網絡信息,這種主動選擇的“門檻性”導致其倫理和審美標準可以成年人的思維判斷力為底線。第二,如果電視是同步的空間傳播、一次到達的話,那么網絡劇則是延時的時間傳播、累計達到,因而網絡劇的影響力通常需要通過點擊的積累才能形成大眾傳播,其時效性相對更低。如果內容出現問題,可以有一定的管理緩沖余地,其產生負面影響的程度相對較低。第三,如果電視是大眾傳播的話,那么網絡劇則更偏向于分眾傳播。大眾傳播的受眾差異大、分歧多,一些相對敏感的話題容易引起完全相反的爭議,甚至導致意見沖突。但網絡劇的受眾則相對聚集,不同的受眾群會選擇不同的網絡劇,往往是人以群分、劇以類聚,認知差異導致的社會意見沖突現象也會減少。因此,從電視和網絡的不同傳播方式、不同受眾門檻、不同受眾構成幾個方面來看,電視劇與網絡劇的規范,的確應該具有一定的差異化。
雖然目前網絡劇領域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現象明顯,但大浪淘沙之后,網絡劇必然會在社會各種力量的推動下,也包括在不斷完善的相應法規制約之下,成為中國文化內容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天這樣一個社會快速發展、文化日趨多元的時代,給網絡劇規范一個健康的方向,同時開放一片自由天空,受益的終將是文化的消費者,以及一個更加理性、寬容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