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敏
摘 要:教師設計作業,要尊重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年段特點,要與語文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關聯起來,由傳統封閉走向開放,由陳舊單一走向多樣化,由整齊劃一走向個性化,由紙面作業走向生活實踐的綜合作業。把激發學生熱愛母語的興趣貫穿于語文實踐作業的全過程,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作業教學實踐;基礎作業;分層作業;預習作業;跨學科作業
一、緣起
一個周末,我與幾家朋友小聚,大家都夸一小男孩陽光帥氣,可是他媽媽卻在一旁抱怨:“哎,我這孩子,啥都好,就不喜歡做語文作業,兒子總是說,語文煩,作業多,一見作業就心煩。”另一個朋友馬上接話:“我家女兒才讀三年級,經常看見她一回家就做語文,什么生字詞語,抄抄寫寫,聽寫背誦,預習復習,單調枯燥,一點兒興趣都沒有,還占去了女兒大量的時間。”
我靜下心來思考:是啊,語文作業相對其他學科,確實是占用了孩子童年較多的時間。然而,大家對語文學習的效率并不滿意,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孩子究竟喜歡什么樣的語文作業?老師應該如何思考和創新設計作業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語文核心素養呢?
二、問卷
于是,我們進行了問卷調研,在五年級7個班共發放了307份問卷,回收了293份問卷(見表1)。
接著,在各班抽取了2名學生進行訪談。通過訪談,了解并梳理了目前教師設計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大致是:書面機械抄寫多,動手實踐運用少;知識鞏固重復多,自主靈活選擇少;教師隨意性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少。
我們舉行辦公室教研沙龍,決定先行先試,創新設計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又能讓孩子們在濃濃的書香和淡淡的墨香味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踐作業。
三、實踐
(一)關注兒童語用的基礎作業——詞語串串香
語文素養就是要在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滋養出來,針對人教版四到六年級每個單元的詞語盤點,如何讓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自主積累和運用呢?我們設計了簡單而有趣的“詞語串串香”作業題。
1.詞語還原法
首先,讓學生開火車認讀詞語,把這些詞語快速還原到單元課文中,找到原句勾畫出來,并大聲朗讀課文原句子。通過詞語還原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積累這些詞語就容易得多。
2.詞語糾錯法
接著,請每個同學把書寫這些詞語的易錯字找出來,提示大家辨析易錯字的方法,在旁邊做個記號,并寫一寫這個易錯字詞,看誰寫得最漂亮。
3.詞語串串香
重慶小朋友都知道,許多小巷子夜市都擺攤設點麻辣串串香。因此,我們鼓勵孩子們自主選擇盤點的幾個詞語,用一段話把它們串起來。請欣賞我班同學完成的作業。
例1:2+1(選擇2個二字詞語,1個四字詞語)
五年級上冊2單元詞語盤點:素凈、夢想、心靈手巧
我把在興趣班上剛剛學會的十字繡作品拿給媽媽看,她夸我:“你真是個心靈手巧的孩子。這幅作品畫面既漂亮又素凈,你哪兒來的功夫?”我笑嘻嘻地回答:“媽媽,因為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例2:3+2(3個二字詞,2個四字詞)
五年級上冊4單元詞語盤點:嚴厲、乞求、神情、不容爭辯、依依不舍
看到玩具店里擺著一個變形金剛,我用乞求的眼光看著一向嚴厲的爸爸,但我很快就明白,從爸爸那不容爭辯的神情里,是不允許買的,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玩具放回柜臺里去了。
(二)關注兒童需求的分層作業——星級闖關題
面對有學習差異的學生,如何改變作業設計一刀切的現狀,讓優中差三類學生都能對作業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采用分層作業設計法。關注人人的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得到不同層級的提高。
當學習了人教版四年級《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我們設計了讓學生挑戰自己的星級闖關作業題。
理解句子: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理解該句的意思后,學習排比句和比喻句的寫法。
積累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該句。
運用句子:根據學生學情,了解學生內心需求,設計不同層級的星級闖關作業題:仿句,練習說寫訓練。
1.一星級鞏固題
請寫出事物的一個特點,再用“得”字相連,把這個特點加以補充說明。這類題比較適合班里的學困生做。如,生1:我們學校圖書館里的書真多啊!多得好像滿天的星星。
2.二星級提高題
請寫出事物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特點,用“得”字相連寫成一組排比句。這類題須概括,有一定難度,適合讓中等生做。如,生2:花園里的花開得真多啊,多得讓人看了眼花繚亂;花園里的花開得真艷啊,艷得像燃燒的火焰;花園里的花開得真香啊,香得芬芳撲鼻。
3.三星級發展題
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排比句,原句:我愛大海、小溪和綠洲。
這類題完全憑借想象,重新組織語言,要求就更高些,適合讓優等生做。如,生3:我愛大海,愛她那浩瀚的蔚藍海水;我愛小溪,愛她那綿延的潺潺溪水;我愛綠洲,愛她那茂盛的生機活力。
這樣,通過星級闖關,面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學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練習的輻射功能,增強練習的針對性,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參與體驗作業帶來的愜意,孩子們練得輕松、有趣和扎實。
(三)關注兒童生活的預習作業——校內外鏈接題
語文學習要回歸兒童真實的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語文、在生活中學語文。我們設計了鏈接兒童校內外生活的語文作業。
教學低年級生字“坪”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家庭作業:預習三步法,自學生字“坪”。
我會觀察:我發現了“坪”字有什么小秘密?我會認讀“坪”。
我會書寫:我用什么方法記住“坪”字?我能漂亮書寫“坪”。
我會表達:在生活中我見過“坪”字嗎?和家人一起交流分享“坪”字的學習經歷。
第二天,我讓大家先在自己小組進行交流。然后邀請一組在全班分享了“坪”字的學習過程。請看第三小組6個同學的自主學習與分享:
生1:“坪”字可以和很多漢字交好朋友,組成:草坪、停機坪。
生2:我知道咱們重慶有個地名叫“楊家坪”。我家就住在楊家坪。
生3:上周末,我和媽媽一起去“鐵山坪”爬山,那里風景優美。
生4:昨天,在預習時,我查過《新華字典》,“坪”字,形聲字,形旁“土”,聲旁“平”。“平”就是壓扁、扁形的;“土”與“平”聯合起來就是扁形地面。
生5:爺爺昨天給我講過,咱們家鄉重慶是一座山水之城,我們把山區和丘陵地區局部的平地就叫“坪”。爺爺說他小時候就出生在“陳家坪”,那里是他的老家。
生6:我爸爸就在“黃桷坪”上班,那里有一所大學叫四川美術學院,他在那里教油畫。
生1:我還記得,上學期老師還帶領我們去過“南坪”兒童游樂園,那里特別好玩。
聆聽了孩子們的學習收獲和匯報,我由衷贊嘆道:同學們真會學習!是啊,在咱們重慶這座山水之城中,與山水相關的地名真是數不勝數!
這樣的預習三步法作業題,真實地呈現孩子們學習漢字的觀察與發現、經歷與體驗,讓兒童在學漢字過程中留下熱愛母語的成長印記。
(四)關注兒童核心素養的跨學科作業——快樂探究題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學科應立足學生,回歸生活,嘗試融合其他學科,引導學生適時開展跨學科課程學習。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創新設計一些孩子們動手體驗、實踐探究的作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實現整體育人和全面育人的功能,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全人發展。
1.低段:關注心靈的每日心語卡、班級循環心語書簽
每日心語卡:學生用簡單的文字和繪畫,把自己的心情描述出來。請看小宇的心語卡。
星期一:今天,媽媽獎勵我多看20分鐘《致我親愛的甜橙樹》,我很開心。
星期二:今晚爺爺打呼嚕聲稍微小一點就好了。
星期三:我想有更多玩的時間。
星期四:今天我又多交了一個好朋友。
星期五:這幾天,我同桌沒有上學,不知他的病好了嗎?
星期六:我養的小金魚好快活。
星期日:媽媽,我想有個弟弟。
班級循環心語書簽:按照學號,每周兩個同學,輪流完成班級循環心語書簽。
首先,由美術老師教會小朋友制作書簽的方法:在一張卡紙上做一個長17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書簽。正上方打個小孔,系上小絲帶。接著,在書簽上寫幾句心里話,并署名。還可以添加圖配文。收藏在班級的書簽大冊子里。作為禮物送給城鄉兒童手拉手小朋友。
2.中段:關注個性化表達的兒童書籍編寫、臺歷制作
編寫童書:孩子們最喜歡的作業是在自己的心語周記本上,進行“故事一條街”的系列創作,分為“校園故事我來寫,班級故事我來寫,家庭故事我來寫,動物故事我來寫,我的故事我來寫”等,老師要為兒童的自由表達搭建一個展示的實踐平臺。每個孩子每學年出版一本個人專輯,由老師為每個孩子親自寫卷首語。學生們已連續出版了《星星河》《菲菲歷險記》《金色童年》等童書。
制作臺歷:每年的12月,每個小組學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本新年臺歷制作。可以讓孩子們選擇自己一年來最滿意的心語日記12篇,然后非常工整地抄寫在12張大卡紙上,在數學老師和美術老師的協同教學下,配上新年的年歷表和個人生活照片。分別對制作人、文字、配圖等設計者進行署名。
3.高段:開展跨學科綜合探究作業
開展主題為“我是家鄉代言人”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在父母的陪同下,用腳步丈量童年生活,了解當地民俗民風、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以及美食文化等。為家鄉設計一句廣告宣傳語,請看學生作品:“游磁器口古鎮,品古色古香的閑情;觀朝天門碼頭,享山城風光的樂趣。”“長江、烏江、嘉陵江,江江盡秀美;巫山、南山、金佛山,山山皆俊俏。”
語文老師主動和美術、品德、綜合實踐活動老師聯動,開展跨學科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如,開展以“重慶火鍋”為主題的項目學習,用PBL模式,第一步:問題的確立;第二步:驅動問題的設計;第三步:問題的探究;第四步:成果發布。用一年的時間,和家人一起品嘗重慶火鍋50強。通過訪談、問卷、品嘗、講座、觀摩、閱讀、體驗、文獻搜索等,進行了解火鍋的來歷、火鍋文化、火鍋種類、制作方法、選材配料、實際操作、給你支招“吃火鍋小竅門”等探究性學習。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完成了以下實踐作業,并進行了成果發布:設計火鍋廣告宣傳畫,制作火鍋文化繪本,創作火鍋安全小手冊,寫出火鍋調查訪談報告。如,彤彤小女孩在這一年里,出版了很有創意的火鍋文化系列繪本作文:《重慶的夏天戀上火鍋了》《火鍋狂想曲》《毛肚和鴨腸的絕唱》《火鍋里的秘密》《夜貓子的食兒》《就是這個味兒》《鍋煮重慶,火遍四海》《麻辣天下,味溢家鄉》。
學生和老師在經歷跨學科學習中,收獲的是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從學會到會學,培養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同時,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逐步從“優秀的學科人”成長為“卓越的教育人”。
綜上所述,語文作業設計的背后,是教師視野的開放,也是語文課堂的開放,更是教師育人境界的開放。作業不是把學生的大腦裝滿,而是把生命點亮!
作者單位:重慶市巴蜀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