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王璐菲++申淼
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卡特上任以來,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SCO)這一主要致力于發展顛覆性作戰能力的秘密機構,逐漸被揭開神秘的面紗。2016年2月,卡特首次披露SCO2017財年預算情況,并公開了該辦公室目前在研的部分項目。SCO通過系統集成和概念創新,發展近期可用的新型顛覆性作戰能力,為美國新“抵消戰略”提供重要支撐,其動向值得關注。
2012年8月,時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卡特創建了SCO,其主要使命是“應對高端威脅,提供顛覆性能力”,發展“高風險、高回報”的軍事技術,針對俄羅斯和中國創造“技術突襲”,保持對俄中的技術優勢。現任SCO主任威廉·羅珀稱,這一決策是在對整個國防部進行審視,并“意識到為與俄羅斯和中國等強國展開競爭,需要國防部恢復許多自蘇聯解體后已蟄伏的能力”之后做出的。

美國戰略能力辦公室主任威廉-羅珀展示新研發的微型無人機
SCO與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同為推動美國國防科技創新的重要機構。SCO的主要職能是為DARPA爭取時間,使其能夠研制出下一代領先技術。兩者相比,DARPA更關注謀求遠期技術優勢,重點通過原始性創新,研發全新技術獲取顛覆性能力;SCO更關注滿足近期現實作戰需求,重點在于通過系統集成和作戰概念創新,快速發展和部署新的作戰能力;DARPA年度預算約30億美元,SCO的研發經費從2014財年的1.3億美元,提高到2017財年的9億美元。

美國正在研制“武庫機”,屆時可攜帶大量彈藥與戰斗機協同作戰
SCO主任羅珀現年36歲,先后獲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物理學學士、碩士學位和英國牛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導彈防御局和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任職。SCO目前有6名政府雇員、13名軍職人員、約20名合同制技術工程師。
采用新的創新手段。羅珀把美國比做一支偉大的足球隊,其對手多年來都在密切關注并認真研究。美國在中東地區持續數十年的作戰,為對手研究美軍武器裝備與戰略方面的弱點,提供了有價值的范例。但是,當美國認識到他們正在被人觀察研究時,通過非常規的“迷惑對手的打法”,贏得了比賽勝利。SCO正是通過作戰概念創新和系統集成,對現有武器系統采用出其不意或敵方無法應對的方式,通過創新制造出“技術突襲”的效果。
SCO主要基于現有武器系統,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技術突襲”效果,因此其研發過程本身就具有創新性。與傳統武器系統不同的是:傳統武器系統從作戰需求出發,研發未來作戰系統,而SCO的創新是一個逆向過程,即從現有武器系統反推到作戰需求,在考慮現有武器系統硬件和軟件制約條件下,研究新系統可能實現的作戰能力。

美軍試射“標準”一6導彈
與軍種和作戰司令部保持密切聯系。由于SCO都是在現有軍種和機構所擁有武器系統基礎上進行創新,因此與軍兵種、作戰司令部及情報部門保持密切合作是SCO取得成功的秘訣。目前,SCO與海軍、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及導彈防御局建立了伙伴關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和歐洲司令部已在SCO派有常駐代表。2016年,美國戰略司令部及特種作戰司令部也將啟動相關工作。SCO重點負責戰略與分析,各軍種則充分發揮工程和設計優勢。每年SCO都會召開年度“特別專項”會議,向各軍種征求項目建議,“武庫機”項目就是在2015年的“特別專項”會議上由空軍提出的。

麻省理工學院和林肯實驗室聯合成立的海貍工作室負責“山鶉”無人機的研制
此外,因為需要賦予老系統新的作戰任務,就算這些老系統本身是成熟的系統,SCO的概念在驗證之前仍具有高風險。SCO在現有軍兵種項目辦公室的資助下,開展周期為2~4年的樣機試制工作,可以為未來的技術轉化做好準備,提高技術轉化的成功率。
精心遴選項目,縮短研發周期。SCO著眼快速形成作戰能力,精心遴選項目,加快成果轉化。每年1月,SCO為最佳的5~6個新項目編列預算申請,提交國防部辦公廳及成本評估與項目評價辦公室審查。SCO的年度預算并不包括未來項目的經費,羅珀稱,“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不能提出新項目,這一機構就將消亡,從而使我們一直保持不斷創新的緊迫感”。自2012年成立以來,SCO已完成15個項目,共包含23種能力,其中6個項目已從樣機階段轉為正式裝備項目,沒有一個失敗的轉化案例。SCO每個項目的實施周期約3~4年,相比美軍目前平均14年的武器系統研發周期大幅縮短。
賦予已有系統新任務。即把為某項使命任務設計的某種系統用于徹底不同的新使命任務。隨著武器系統的設計方案更加開放、有效載荷模塊化程度更高,這一途徑變得更加容易。賦予現有系統新的作戰能力具有降低成本、縮短研發周期的優點,可使老裝備煥發新青春,同時也有助于“快速形成力量體系”。SCO在此方面正在開展的項目主要有以下幾項:
“標準”-6導彈為美國海軍防空和彈道導彈末段防御導彈。2016年1月18日,裝備“宙斯盾”基線9C作戰系統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射“標準”-6導彈,擊沉了1艘退役的“佩里”級護衛艦,首次展示“標準”-6導彈的反艦作戰能力。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標準”-6導彈通過不改動硬件,僅使用新軟件的情況下就實現反艦能力。“標準”-6導彈具備反艦能力,是落實美國海軍“分布式殺傷”構想的重要舉措。該導彈也成為美國首款同時具備防空、反導和反艦作戰能力的多功能導彈。
“戰斧”導彈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一直是美國海軍水面艦艇及潛艇長期使用的武器,但主要用于攻擊陸地目標。作為“打擊擴展”項目的一部分,SCO與海軍合作,正在研制反艦型“戰斧”導彈。未來10年,美國海軍任何一艘可發射“戰斧”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水面艦艇或潛艇,都有可能裝備射程超過1800千米的反艦型“戰斧”導彈。反艦型“戰斧”導彈預計2021年開始試驗并裝備,搭載平臺將從水面艦艇開始,隨后是潛艇,其部署將極大促進美國海軍“分布式殺傷”概念的實現。
SCO正與美國陸軍、海軍及空軍合作研制一種“超高速炮射武器系統”。該系統使用為海軍電磁軌道炮設計研發的超高速射彈(HVP),從現有陸軍155毫米“帕拉丁”榴彈炮、海軍傳統火炮進行發射,由空軍F-15“鷹”式戰斗機雷達改進而來的移動、地面雷達提供制導。其中,HVP速度的馬赫數約為3,單價約2.5萬美元,是“標準”-6導彈的1.3%。該項目旨在為基地、港口及艦船等高價值目標提供應對大規模導彈攻擊的低成本點防御能力。
美國空軍F-15“鷹”式戰斗機的雷達于20世紀70年代研制,一直在不斷進行現代化改進。SCO與導彈防御局合作,正在發展基于F-15戰斗機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地基改進型,用于保護前沿作戰基地免受敵導彈齊射攻擊,提供與“超高速炮射武器系統”相配套的移動傳感器。
將系統集成為編隊。單獨用系統A或系統B不能解決問題,但是將二者進行集成就可以完成任務。系統的協同編隊可以經受住單一、獨立使用武器無法經受住的對抗性環境,依靠的是各有所長、各負其責的編隊內分系統,而非一個單獨的“超級明星”系統。
隱身戰機是為應對敵防御系統而設計,但卻犧牲了大載彈量性能。美軍將從服役時間最長的四款大型飛機(B-52、B-1戰略轟炸機以及C-17、C-130運輸機)中挑選一種,改裝為可攜帶大量精確制導彈藥的“武庫機”,與F-35和F-22戰斗機協同作戰。F-35和F-22戰斗機將發揮前置探測器和目標指示器作用,通過與防空區外的“武庫機”組成編隊,這些前沿戰斗機可以繼續對目標實施致命監視,無需中途著陸進行武器補給。SCO計劃2017年研制出樣機,2020年前具備作戰能力。
SCO與美國海軍合作正在研制基于商業技術的部件,將現有艦艇轉變成自主航行的“海上蜂群”,通過組網完成艦隊防御及島嶼抵近偵察任務。2014年,美國海軍13艘無人水面艇,以集群攻擊模式包圍和攔截敵方艦艇,成功完成護航任務。SCO近期已經使用一艘長11米的充氣艇,開展了800千米距離的運輸工作。
快速吸收新興商業技術。引入商用技術改變“作戰規則”。羅珀認為,“商用技術正在改變一切”。在基礎硬件甚至并未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生成了新的、變革性應用。這一革命當前正在加速蔓延至國家安全領域。雖然不斷出現的商業產品可能無法滿足國防部的所有傳統需求,不過,跟不上商業技術發展的速度則會帶來風險。因為按照傳統技術引入流程,美國國防部在準備好使用第一代系統時,商用技術可能已進入第三代,因此“必須改變技術引入流程以跟上商業世界的發展步伐”。
現有空對地武器(如小直徑炸彈及聯合直接攻擊彈藥)使用GPS導航,用于執行對恐怖分子打擊任務非常有效,但當GPS信號被干擾或削弱時,其作戰效能將大幅減弱。SCO與美國空軍合作,正在利用商業、智能手機級探測器,為空軍2017財年預算中涉及的超過3.7萬件武器提供智能導航。SCO正在研究將商業智能導航系統安裝在小直徑炸彈上,提高小直徑炸彈的作戰能力。
戰場指揮官使用空中、地面、海上通用作戰圖(COP)來了解和響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這個無處不聯網的世界,了解信息環境越來越重要。得益于大數據和深度學習領域的商業技術進步,人們現在已經可以實時利用海量開源數據,但目前美軍作戰司令部尚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數據。SCO與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及海軍陸戰隊合作,建設并試驗了一種仍處于原型階段的信息通用作戰圖(iCOP)。它可以使操作人員理解美國有關行動的效果,以及他國企圖破壞這些效果的嘗試。近期,SCO剛剛發布首個β測試版iCOP,支持美菲“肩并肩”聯合軍演。
戰斗機注重速度和機動性,不能在敵領空長時間巡邏。而裝備了3D打印“蜂群”微型無人機的戰斗機則可以在無需將飛行員置于險境的情況下,有效搜索危險區域。SCO與美國空軍合作,已經在F-16及F-18戰斗機上進行投放“蜂群”微型無人機試驗。試驗中,F-16戰機在以692千米/小時的高速飛行時,利用曳光彈撒布器投放了一組小型曳光管,曳光管利用自身攜帶的降落傘緩慢降落,并在預定高度釋放出內藏的“山鶉”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在空中自主展開折疊的機翼,并利用鋰電池驅動尾部小型螺旋槳飛行,通過數據鏈保持聯系,完成各自作戰目標。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多次強調,SCO的相關技術和項目,將為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提供重要支撐。基于現有成熟系統,將現有能力與近期可成熟技術、商用系統、作戰概念相互交叉匹配、融合,形成新的作戰概念和“可改變作戰規則”的新型能力,其經驗和做法值得研究借鑒。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