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東
同一種元素由于原子的空間排列結構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質。例如,同是碳元素,可以形成用手指即可捻成粉末的石墨,也可以形成堅硬無比的鉆石。同樣,軍隊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各組成單元簡單的“堆積”已無法滿足需要,適時地根據作戰需求形成不同的“結構”,已成為當今軍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
戰爭是在人類原始社會末期產生的。最初的軍隊不是常備性的,都是臨時性的,是一種兵民合一的力量。戰時為兵,平時為民。隨著國家的出現,軍隊產生,戰爭的頻繁爆發,使常備軍隊相繼出現。

兵種是自然產生的。從戰爭發展演進史可以看出,軍隊的最初力量是步兵。這主要是因為人類生活在陸地空間,利益的博弈也主要是在陸地空間展開。從人類最早進入原始社會的四大文明來看,也是如此。不論是中東地區的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還是東方的黃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這些文明最初產生的軍事力量都是步兵,從事陸地的博弈,以爭奪和維護利益。

傳統的兵種、軍中是自然產生的
步兵出現后,隨著博弈空間的擴大和技術的發展,新的兵種也不斷地產生。如從陸地向水域,甚至向海洋空間擴展博弈的過程中,水兵產生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車兵等也相繼出現。隨著與來自草原地區的游牧民族之間的軍事爭奪日益激烈,農耕地區也出現了騎兵。可以說,從軍隊發展史來看,兵種的產生要早于軍種,步兵的出現要早于其他兵種。當然,如地中海地區,水兵的出現可能要早于步兵。

虛擬空間成為博弈的新焦點
軍種是自然產生的。隨著戰爭的日益激烈,兵種的不斷發展和種類的不斷增加,軍種也隨之自然產生。在軍種的發展歷史進程中,陸軍是軍種家族中第一個產生的。這主要還是因為人類的主要利益爭奪空間在陸地。從軍種產生時間看,海軍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個別地區產生的時間要早于陸軍,但只限于個別地區。
陸軍和海軍出現后,這兩個軍種的存在持續了漫長的時間。這主要是因為技術的發展還沒有使人類社會進入到新的博弈階段。新軍種的萌芽是在已經出現的軍種內部產生并不斷發展的。如空軍就是在陸軍內部產生,后來出現分化形成的。飛機最初編入陸軍,是為陸軍服務的一種力量。隨著在戰爭中運用的不斷增多和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航空兵終于發展成為空軍。后來,隨著火箭力量的發展以及對火箭力量使用的深化,火箭軍也產生了。隨著飛機和導彈能力的上升,防空軍也產生了。
從傳統的兵種和軍種產生與發展看,它們都是隨著博弈空間的擴大以及技術的發展而自然產生的,不是人為設計出現的。
新型戰場需要新型軍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改造新時期。信息是一種無形的東西,這使得信息化社會與傳統人類社會具有了很多不同。已經從有形空間延伸至虛擬空間,這種由有形空間和虛擬空間“有機地”結合從而形成的“融空間”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戰場的作戰空間。當然,有形空間也與傳統作戰空間有所不同,如大氣空間向太空延伸,形成了太空作戰。雖然太空作戰在很多方面與大氣空間作戰有所不同,但仍沒有脫離有形空間。虛擬空間作戰則不同,它是人類無法親自進入的一個空間,只能通過技術手段在這種空間中展開博弈。同時,人類在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的作戰過程中,既可以在現實空間作戰,也可以在虛擬空間作戰,還可以“穿越”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作戰。這樣的作戰空間,既是人類社會博弈空間的一個新發展,同時也是與傳統作戰空間完全不同的一種博弈空間。這種作戰空間內的博弈與傳統空間內的博弈已經發生了諸多根本性的改變。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新型兵種或新型軍種的產生將是一種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如美國將網絡司令部由一個次級司令部升格為一個戰略級司令部,與六大戰區司令部平級。這一舉動表明,虛擬空間的博弈同現實空間博弈具有相同的重要地位。這也正是印度、英國、法國等諸多國家近年來不斷重視網絡力量的一個深層原因。在這種新空間博弈中,哪一個國家都不想在力量建設方面落后。
當人類社會進入到融空間博弈后,博弈的力量也將隨之發展和壯大。其實,這種力量并不是在融空間出現后才出現的,而是與融空間同時產生和發展的。
就傳統的兵種、軍種而言,人類的博弈空間在擴大和延伸后,這種博弈的力量才產生。就融空間博弈而言,是設計出來力量后才進入到這種融空間進行博弈的。它是一種由力量“逼”出的一種博弈空間。融空間,包含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融空間的博弈,既有現實空間的博弈,也有虛擬空間的博弈,同時還有在現實與虛擬之間“穿越”的博弈。這種博弈,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人類自己設計出來的。在這種設計出的空間中博弈,就需要同樣設計出來的軍事力量來實施。
人們普遍認為,自海灣戰爭以來,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化戰爭時代。在這種大勢之下,軍事強國也開始探索如何建立新型軍事力量開展新型博弈。在融空間戰爭時代,新型力量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著博弈空間。不過,各國設計的新型力量不會與傳統兵種、軍種的產生那樣“整齊劃一”,而是根據本國的情況和對新型戰爭空間的理解,設計不同的新型力量。基于這種認識,未來新型力量的名稱和力量的組成將是百花齊放、各有特色。
自海灣戰爭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信息已經將武器裝備不斷地“串”起來,武器裝備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這種體系化的武器裝備才是支撐戰爭的核心力量,“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如冷兵器時代,元帥一個人的本領就可能決定整個戰斗的命運;火器時代,手持毛瑟槍的幾個士兵就可能打敗幾千人甚至上萬人的對手;機械化戰爭時代,突然運用于戰場的幾種先進武器可能會轉變戰爭的走向,如一戰時機槍的廣泛使用使西線處于防御狀態;直到坦克的出現,這種僵持才有所改變;二戰時,蘇聯突然使用火箭炮極大地改變了蘇德戰爭的膠著狀態。
如今,人們紛紛重視體系化建設。其實,這種體系化建設的關鍵是進行力量的結構設計與構建,結構是新型力量的樞紐。結構決定力量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這個時代,不僅武器裝備重在結構,軍兵種同樣重在結構。這種結構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自然產生的。當今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在對本國軍事力量進行著新的設計。美國有五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并劃定了六大戰區。最近,美國將網絡力量升格為戰略力量。雖然還沒有與其他五大軍種平起平坐,但這支力量發揮的作用卻可與之比肩,其發揮作用的空間,狹義上說是在網絡空間,廣義上說是在融空間發揮作用。俄羅斯也做著同樣的準備工作,以適應未來戰爭博弈空間的新形勢。如俄羅斯自成為獨立國家后就不斷進行軍事改革,探索軍事力量建設問題。俄羅斯獨立時從蘇聯繼承了5個軍種,即戰略火箭軍、陸軍、海軍、空軍和防空軍。經過20多年的改革,俄羅斯的軍種和獨立兵種幾經變化,目前暫時穩定為3個軍種即陸軍、海軍和空天軍和2個獨立的兵種即空降兵和火箭兵。從美俄軍事力量結構的調整和重新構建看,軍事大國都在進行著為適應未來戰爭的新型力量構建設計,重組新的力量。僅就軍種的力量組成看,雖然傳統軍種的名稱還在運用,但其內部兵種構成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兵種的任務和職能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這充分說明,隨著戰爭空間向著融空間方向發展,戰爭力量正在進行新的構建。在這一進程中,向力量結構要戰斗力已經成為這次軍事力量改革的主線。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