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 磊
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協莊煤礦醫院(山東泰安 271000),E-mail:fblw666@163.com
?
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對血壓控制的影響
婁磊
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協莊煤礦醫院(山東泰安 271000),E-mail:fblw666@163.com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壓病人吸煙、飲酒、睡眠、活動等生活方式對血壓控制的具體影響。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壓病人的臨床資料,由2名經過培訓的專業護士對所選病人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調查病人生活方式及血壓等。結果整理數據分析,100例病人中血壓控制達標52例(52%),血壓控制未達標48例(48%);血壓控制達標與未達標病人在性別、吸煙、飲酒、運動以及睡眠時間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01);而在年齡、教育程度、體重指數以及高血壓家族史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將性別、吸煙、飲酒、體力活動時間及平均睡眠時間等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睡眠時間超過8 h、適量運動、飲酒與血壓控制情況存在相關性。結論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率不佳,吸煙、飲酒、低于適量運動者比例較高,采取推薦量運動、不飲酒、充足睡眠有助于控制血壓水平。
關鍵詞:高血壓;生活方式;血壓控制;吸煙;睡眠時間
高血壓是心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國內外均有較高的發病率,嚴重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已成為世界性公共健康問題之一[1]。高血壓可以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外周血管性疾病的發生,危害病人健康,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危及病人生命[2]。相關文獻報道,高血壓病人繼發腦血管病較正常血壓者高7倍。高血壓控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3]。高血壓是一種可預防、可控制的疾病,大量研究報道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膳食行為、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直接關系到高血壓病情的發展和治療效果[4]。因此,合理膳食,積極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限鹽、限酒、控制體重,將有利于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本研究以我院100例高血壓病人為研究對象,探討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對血壓控制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壓病人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齡38歲~78歲。所選病人均為非初診原發性高血壓病人,均為普通飲食,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高血壓病程不足1個月,嚴重心、肝、腎、腦等基礎疾病病人以及采取特殊膳食病人。
1.2方法
1.2.1調查問卷設計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和衛生部《防治高血壓宣傳教育知識要點》等高血壓控制相關內容[5],結合研究目的,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經預調查修改完善后確定。問卷內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血壓、體重指數、高血壓家族史等)、生活方式(包括吸煙、飲酒、睡眠、體力活動等)。由2名經過培訓的專業護士對100例病人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收集數據。
吸煙,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吸煙是指一生中連續或累積吸煙6個月及以上;“現在吸煙”指達到吸煙者標準,在調查時前1個月內吸過煙者;“戒煙”指吸煙者吸煙1年以上后戒煙達半年以上;“從不吸煙”指既往不曾吸煙[6]。
飲酒,是指每周飲酒1次或1次以上連續6個月者;“現在飲酒”指調查時存在飲酒行為,不包括以前飲酒目前不飲酒;“戒酒”指飲酒者飲酒1年以上后戒酒半年以上;“從不飲酒”指既往未曾飲過任何酒[7]。
適量運動: 相當于每周運動3 d~5 d,每天運動時間 30 min~60 min;低于適量運動: 每周運動頻率少于3 d,或每天運動時間少于30 min,超過適量運動,每周運動時間超過5 d,每天運動時間超過60 min[8]。睡眠即指夜間平均睡眠時間。
1.2.2調查方法首先向病人講解調查的意義、問卷的內容、各項條目的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等,發放調查問卷表,填寫后現場收回,并核對,共發放1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8份,有效率98%。
1.2.3血壓測量血壓測量及高血壓診斷標準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0》,非同日3 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或調查時,血壓值未達到上述標準,但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史或有服降壓藥史者,均判定為高血壓[9]。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獨立危險因素,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壓控制效果不同的高血壓病人基本情況100例病人中血壓控制達標52例(52%),血壓控制未達標48例(48%)。血壓控制達標病人男性少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壓控制達標與血壓控制未達標病人在年齡、教育程度、體重指數以及高血壓家族史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血壓控制效果不同的高血壓病人基本情況
2.2血壓控制效果不同的高血壓病人生活習慣、行為比較血壓控制達標與血壓控制未達標病人在吸煙、飲酒以及運動量、睡眠時間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詳見表3。
2.3血壓控制效果的多因素Logstic回歸模型以血壓控制是否達標為應變量,高血壓家族史、飲酒、體力活動時間及平均睡眠時間為自變量,將以上因素帶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方程,結果顯示,睡眠時間超過8 h、適量運動、飲酒與血壓控制情況存在相關性見表2。

表2 血壓控制效果不同的高血壓病人

表3 影響血壓控制率的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結果
3討論
高血壓是心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根據發病原因分為原發性高血壓以及繼發性高血壓,主要臨床表現是血壓升高,伴或不伴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征。至今高血壓病人病因仍不明確,考慮與遺傳因素、不良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病人所處環境存在一定關系。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以及適量運動,能夠使血壓得到穩定的控制[10]。病人及其家屬在充分認識到生活方式對高血壓控制的重要作用后,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低脂低鹽飲食、行適量運動等,能有效降低血壓,穩定血壓在適宜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11]。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對于高血壓病人具有重要意義。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指出:高血壓病人應采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吸煙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對高血壓病人亦要積極控煙。
本研究結果顯示,100例病人中血壓控制達標52例(52%),血壓控制未達標48例(48%);血壓控制達標與未達標病人在性別、吸煙、飲酒、運動以及睡眠時間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年齡、教育程度、體重指數以及高血壓家族史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男性、吸煙、飲酒、運動量少以及睡眠時間不足的病人血壓控制較差。且以血壓控制是否達標為因變量,性別、年齡、高血壓家族史、吸煙、飲酒、體力活動時間及平均睡眠時間為自變量,將以上因素帶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方程,結果顯示,睡眠時間超過8 h、適量運動、飲酒與血壓控制情況存在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壓控制達標病人中55.8%日常進行適量運動,而血壓未控制病人僅25.0%進行適量運動,54.2%病人低于適量運動。有文獻報道,適量的體力活動有助于血壓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收縮壓4 mmHg~9 mmHg。本研究中,血壓控制達標的病人中約68%病人達到推薦量運動,50% 病人每天運動時間超過60 min。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適量運動者與血壓控制情況呈現明顯相關。相關研究證實,每天運動30 min以上對于預防疾病有一定的作用。指南中建議每天30 min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較為適宜[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壓控制組52例病人中飲酒者占38.5%,血壓未控制組48例病人中飲酒者占70.8%,血壓未控制組中飲酒者明顯增多。國外大行流行病學調查,提示每日平均飲酒量超過36 g酒精,則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會相應上升,且隨著飲酒量的增多而增大[13]。飲酒是高血壓病的高危因素,會導致血壓升高,甚至引發腦出血或心肌梗死,且干預性研究證實飲酒會降低藥物的降壓效果。本研究亦證實飲酒與血壓控制存在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壓控制達標52例病人中吸煙者占19.2%,血壓未控制組48例病人中吸煙者占64.6%,血壓控制未達標病人中吸煙者明顯增多。眾所周知,吸煙以及吸二手煙會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對高血壓病人的危害更甚。煙葉所含尼古丁成分有興奮交感神經的作用,加快心率,還可促進兒茶酚胺的大量釋放,收縮小動脈,直接導致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還會升高體內血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此外,吸煙者體內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明顯增多,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亦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吸煙還會影響一些降壓藥物的療效,降低某些降壓藥物敏感性,不能獲得較好的降壓效果。因此,無高血壓的吸煙者戒煙能預防高血壓,有高血壓的吸煙者、戒煙能較好地控制血壓[14]。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壓控制達標病人中53.8%保持每日睡眠時間在7 h~8 h,而血壓控制未達標病人僅20.8%每日睡眠時間在7 h~8 h。睡眠是緩解心理壓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現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使人們面臨多重壓力,長期的精神緊張及心理壓力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15]。本研究將緩解壓力的有效措施之一睡眠,作為血壓控制率的一個影響因素。研究結果提示每天保持7 h~8 h睡眠或者更多睡眠時間的病人,其血壓控制率較睡眠時間低于7 h者明顯提高。近年多項研究提示睡眠時間低于7 h及超過8 h者,高血壓的患病危險均顯著增加。
總之,高血壓病人的生活方式對其血壓控制水平有著極大的影響。高血壓病人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煙戒酒,合理調整飲食結構,適量進行體力活動,能夠提高血壓控制率,提高降壓藥物療效,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促進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郭建林.談談高血壓病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影響及其預防[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9):243-244.
[2]賈貢獻.中國門診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用藥情況分析[D].上海:復旦大學,2013.
[3]葉向陽,陳松芳.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生活方式及血壓控制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1):100-102.
[4]肖志敏.降壓藥聯合生活方式指導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25:269-270.
[5]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701-743.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obacco smoking surveys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report of a WHO meeting held in Helsinki,Finland,29 November-4 December 1982[C].1983:1-5.
[7]馬冠生,杜松明,郝利楠,等.中國成年居民過量飲酒現況的分析[J].營養學報,2009,31(3):213-217.
[8]Cooney MT,Reiner Z,Sheu W,et al.SURF-survey of riskfactor management: first 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audit[J].Eur J Prev Cardiol,2012,21:813-822.
[9]馬玉霞.社會經濟地位及膳食相關因素對我國九省區成年居民血壓狀況的影響研究[D].北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
[10]天蓉,梁偉.淺析高血壓、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建議[J].甘肅醫藥,2013,32(4):276-278.
[11]劉力生.高血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3-37.
[12]陳燕.高血壓病的危害及合理藥物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6): 63-64.
[13]耿瑞瑾.自我管理在高血壓患者中血壓控制效果的研究[D].昆明:昆明醫科大學,2014.
[14]陸艷芳.生活方式干預對中老年人Ⅰ級高血壓及相關指標影響分析[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14.
[15]蘇航.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主客觀睡眠質量及其相關因素對血壓的影響[D].昆明:昆明醫科大學,2014.
(本文編輯郭懷印)
(收稿日期:2015-12-09)
中圖分類號:R544.1R255.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9.021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09-09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