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暢 鮑曉蕾
(一汽總醫院藥學部,吉林 長春 130011)
?
腸道益生菌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療效
于文暢鮑曉蕾1
(一汽總醫院藥學部,吉林長春130011)
〔摘要〕目的探討腸道益生菌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臨床價值。方法將100例老年NAFLD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試驗組給予多烯磷脂酰膽堿和腸道益生菌口服治療,對照組給予多烯磷脂酰膽堿口服,用法同試驗組,療程為3個月,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血脂、肝功、肝臟超聲評分,比較兩組相關指標及治療療效差異。結果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谷氨酰轉移酶(GGT)均明顯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升高(P<0.05)。試驗組治療后HDL-C高于對照組,AST、GGT、ALT均低顯著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多烯磷脂酰膽堿聯合腸道益生菌治療老年NAFLD療效顯著,可顯著改善肝功能,是治療老年NAFLD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
〔關鍵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烯磷脂酰膽堿;腸道益生菌;脂代謝
1一汽總醫院消化內科
第一作者:于文暢(1972-),女,主管藥師,主要從事消化系統疾病藥物治療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細胞可由脂肪變性發展到炎癥、纖維化,是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慢性肝病〔1〕。目前發達國家成人NAFLD發病率在20%~30%〔2〕;老年人群NAFLD的患病率在15%~47%,高于年輕人,這與老年人群血脂、血糖和血壓普遍較年輕人高有關〔3〕。NAFLD可逐步進展為肝硬化,與肝癌的發生有關〔3〕。NAFLD確診后難以逆轉,目前尚無有效的治愈NAFLD的治療措施〔2,4〕。最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態與NAFLD的危險因子肥胖、胰島素抵抗等關系密切〔5〕。本文觀察老年NAFLD患者應用腸道益生菌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的肝臟超聲、肝功能與脂代謝的變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消化科治療的100例老年NAFLD患者,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62~75歲,平均(66.31±4.18)歲。隨機分為2組,益生菌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的試驗組,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的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5.22±3.5)歲,平均病程(4.20±0.85)年;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3.48±3.15)歲,平均病程(3.95±0.82)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研究對象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診斷標準NAFLD的診斷標準符合中華肝臟病學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6〕,同時排除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男性<140 g/w,女性<70 g/w,并排除嚴重的心、腦、腎等疾病,排除病毒性肝炎、糖尿病、遺傳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
1.3檢查方法治療前后詳細詢問病史、用藥史和飲酒史,測量身高、體重、血壓。治療前后,常規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兩組均空腹于次晨8:00采肘靜脈血,由一汽總醫院檢驗科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并由我院中級以上職稱的醫生使用美國GELOGIQ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腹部探頭頻率3.5 MHz行腹部超聲檢查。
1.4治療方法均予限制脂肪和酒精攝入、避免用肝損傷藥物等常規治療。試驗組口服雙歧三聯活菌(商品名:培菲康,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420 mg(2粒),2次/d口服;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商品名:易善復,北京賽諾菲安萬特制藥公司)456 mg,3次/d,口服。對照組單純口服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在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末檢測各項指標。
1.5觀察指標均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谷氨酰轉移酶(GGT),并行肝臟B超檢查。脂肪肝超聲積分方法:灶性高回聲、近場回聲增強或肝區光點增粗各計1分;肝腫大、遠場回聲衰減、肝內管道系統顯示不清或無法辨認各計2分。治療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乏力、腹脹、肝區隱痛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血清TC、TG和ALT等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超聲提示肝實質回聲正常。②有效:癥狀好轉,血清TC、TG比治療前下降大于50%,ALT比治療前下降50%以上且低于正常值2倍以上,超聲顯示脂肪肝好轉。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進展。總有效數包括顯效數和有效數。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血液肝功、血脂比較兩組治療前TC、TG、LDL-C、HDL-C、ALT、AST、GGT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TG、TC、LDL-C、ALT、AST、GGT均低于治療前,HDL-C高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試驗組TC、AST、ALT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生化指標比較±s,n=50)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肝臟超聲積分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后肝臟超聲積分均較治療前〔(4.84±1.18)、(4.62±1.33)分〕明顯下降(P<0.05);且試驗組治療后肝臟超聲積分〔(2.42±0.16)分〕明顯低于對照組〔(3.28±0.14)分〕(P<0.05)。
2.3兩組療效比較試驗組治療的總有效率(88.0%,顯效32例,有效12例,無效6例)明顯高于對照組(64.0%,顯效22例,有效10例,無效18例)(P<0.05)。
3討論
NAFLD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2〕。在各年齡段中,老年NAFLD的發病率最高〔2,3〕。肝臟超聲診斷NAFLD與病理學診斷符合率高,是臨床工作中診斷NAFLD的首選方法〔7〕。
多烯磷脂酰膽堿可進入肝細胞,加速肝內脂肪分解,發揮修復受損的肝細胞膜、細胞器,還可通過提高各種磷脂依賴性酶活性,減少氧化應激與脂質過氧化,有效阻止肝細胞變性及炎性纖維化,最終達到保護肝臟的目的〔8〕。已有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NAFLD具有一定療效〔9〕。
動物實驗表明,在NAFLD動物模型飼料中添加益生菌,可降低其肝臟內的脂肪含量〔10〕。研究表明,50%的NAFLD患者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11〕。文獻報道,腸道益生菌可促進TC、TG的降低,其作用機制可能為:乳酸菌發酵產物可抑制膽固醇合成酶,從而抑制膽固醇的生成,并且能通過與膽固醇結合抑制其吸收入血液〔12〕。腸道益生菌改善NAFLD病情的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包括以下方面〔5〕:①腸道菌群與肥胖、胰島素抵抗和脂肪變等密切相關,而后者是NAFLD的危險因子;②在NAFLD患者中腸道菌群產生的氨、酚類、乙醇增加,腸道益生菌可抑制這些肝毒性物質的產生;③革蘭陰性菌的細胞壁成分脂多糖參與NAFLD發病,腸道益生菌的增殖可抑制革蘭陰性菌的生長。
綜上,應用腸道益生菌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老年NAFLD有良好療效,優于單用多烯磷脂酰膽堿,可顯著改善肝功能,是治療老年NAFLD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本研究樣本例數和觀察時間有限,對腸道益生菌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老年NAFLD的遠期療效仍需要臨床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
4參考文獻
1孫婉璐,曹海霞,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4;22(9):705-7.
2Rinella Mary E.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15;313(22):2263-73.
3何淑梅,孔儉,牛俊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現狀及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7):725-7.
4任曉榮,才蔚濤,曹玉貴.綜合干預法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2;26(10):1035-7.
5van Best N,Jansen PL,Rensen SS.The gut microbiota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current method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J〕.Hepatol Int,2015;9(3):406-15.
6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18(3):163-6.
7姚宗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聲診斷〔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0;33(4):4-6.
8劉梅,陸倫根,曾民德.多烯磷脂酰膽堿對肝細胞保護機制的研究進展〔J〕.肝臟,2006;11(1):43-5.
9吳春曉,陳燕鴻,周曉蕾,等.多烯磷脂酰膽堿聯合調脂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2;4(2):17-20.
10Xu RY,Wan YP,Fang QY,etal.Supplementation with probiotics modifies gut flora and attenuates liver fat accumulation in ra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odel〔J〕.J Clin Biochem Nutr,2012;50(1):72-7.
11Arslan N.Obesity,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4):16452-63.
12Kim H,Kim DH,Seo KH,etal.Modula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plasma cholesterol and weight gain in hamsters fed chardonnay grape seed flour〔J〕.J Agric Food Chem,2015;63(5):1460-7.
〔2014-12-05修回〕
(編輯苑云杰)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9-2195-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9.068
通訊作者:鮑曉蕾(1980-),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