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峰 李冬梅 楊銳睿 蘇玉靜 費秀靜
(唐山市協和醫院耳鼻喉科,河北 唐山 063100)
?
聽性穩態反應和聽性腦干反應檢測對老年噪聲性耳聾患者的意義
石峰李冬梅1楊銳睿2蘇玉靜3費秀靜4
(唐山市協和醫院耳鼻喉科,河北唐山063100)
〔摘要〕目的探析噪聲聾患者的客觀聽閾評估工作中聽性穩態反應(ASSR)與聽性腦干反應(ABR)的臨床意義。方法31例老年噪聲聾患者為觀察組,18例正常聽力者(共40只耳)為對照組。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觀察組純音聽閾在3 000、4 000及6 000 Hz的頻率與ABR反應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250、500、1 000及2 000 Hz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各頻率的純音閾值與ABR反應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250、500 Hz的純音聽閾與ASSR反應閾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頻率的純音聽閾與ASSR反應閾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2 000 Hz頻率處的純音聽閾與ASSR反應閾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ASSR頻率特異性較好,在噪聲性聾的客觀評估及偽聾的鑒定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噪聲聾;純音聽閾;聽性穩態反應;聽性腦干反應
目前,在聽覺誘發的電位檢查法中,聽性腦干反應(ABR)是技術最為成熟、應用最廣的一種客觀檢查法,但是短聲誘發的ABR不具備頻率特性,無法全面而充分地體現各頻率聽力狀況〔1〕。近年來,臨床上應用的聽性穩態反應(ASSR)是客觀聽力檢測中的新方法,由于其獨特的頻率特性而獲得廣泛關注〔2〕。本文旨在通過比較噪聲聾者的ABR和ASSR與純音聽閾反應,探析ASSR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31例噪聲聾患者(職業暴露工人),均間斷或長期持續接觸>85 dB(A)噪聲者為觀察組,男22例,女9例;平均(73.4±13.8)歲,平均年齡(7.9±4.3)年;體質指數(BMI)(21.7±3.1)kg/m2,每天平均工作8 h;純音聽閾>25 dBHL,250~6 000 Hz。18例正常聽力者(共40只耳)為對照組,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齡(72.7±12.3)歲,BMI(22.3±3.2)kg/m2。所有研究對象純音聽閾測試的各頻率聽閾均<20 dBHL。排除耳毒性藥物史、中耳疾病史、耳聾遺傳史及其他系統疾病導致的聽力損傷史,所有測試者的鼓室壓圖均是A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主要儀器:中耳分析儀(美國GSI公司,型號TYMP star)、純音聽力計(美國GSI公司,61型)、ASSEP儀(GSI公司Andera型);腦干誘發電位測試儀(丹麥,Keypoint4型);北京協昆聽力技術有限公司的聲屏蔽室,且環境噪聲不超過20 dB(A)。測試項目:①純音聽閾:測試頻率取250~8 000 Hz,每倍頻取倆測試點,參照上升法實施測試;②中耳分析儀:鼓室導納測試、鐙骨肌反射;③ASSR閾值:ASSEP儀(GSI公司Audera型)。刺激聲正弦調頻(FM)寬度為10%,調幅率為46 Hz,調幅(AM)深度為100%,聲強的增減幅度為5或10 dBHL,且極間阻抗不超過5 kΩ。受試者取平臥狀,在檢查床上保持安靜、清醒、閉眼的狀態,在前額的正中發際放置記錄電極,在同側耳垂處放置參考電極,在眉間放置接地電極,同時使用插入式的耳機。ABR測試:實施短聲刺激,其頻率為每秒11.1次,濾波頻率是100~1 500 Hz,采用80 dBHL短聲刺激,進行2 000次疊加,實施20 ms的掃描分析,用記錄儀記錄下疊加后的ABR,從80 dBHL開始直至反應閾值強度,每次將測試強度下降10 dB,采用插入式的耳機,本院標準的聲電屏蔽室作為本實驗的ABR及ASSR測試室。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t、χ2檢驗。
2結果
2.1ABR反應閾與各頻率純音聽閾的比較觀察組中純音聽
閾在3 000、4 000及6 000 Hz的頻率與ABR反應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250、500、1 000及2 000 Hz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內各頻率的純音閾值與ABR反應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ASSR反應閾值與純音聽閾比較觀察組中純音聽閾、ASSR反應閾值在250、500 Hz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頻率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純音聽閾、ASSR反應閾值在2 000 Hz頻率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頻率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各頻率ABR反應閾與純音聽閾的比較±s,dBHL)
與ABR比較:1)P<0.05

表2 兩組ASSR反應閾值與純音聽閾比較
3討論
聲音對耳蝸基底膜進行刺激,聽覺系統出現一系列電活動,通過平均疊加而在頭皮所記錄到的即為ABR反應,其既簡單又快速,故是臨床上目前最常用的一種客觀測聽法〔3〕。ABR一般采用短聲作刺激信號,其中短聲是寬頻帶噪聲,屬于頻譜覆蓋范圍較為寬廣的一種震動信號或瞬態聲,頻率的特異性教差,僅能反映2 000~4 000 Hz的聽閾值〔3〕。純音聽閾高頻區與ABR聽閾的相關性較好。據相關資料顯示,ABR雖然不具有頻率的特異性,但是其反應閾證實了以上對短聲ABR局限性的推斷〔4〕。ASSR的刺激聲是正弦調幅音,其頻率的特性比短音、短純音及短聲好,此外這種測試為通過對調幅音誘發的反應波(與調幅音的頻率一致)的記錄,測量相位鎖定的反應波,對噪聲性的周圍腦電活動的振幅及反應波振幅的差異進行比較,由計算機確定“即信/噪比”的反應〔5〕。因此避免了ABR的不足之處(主觀判斷、客觀檢查),具有客觀指標、客觀判斷的特點。一般認為低頻區純音聽閾與ASSR的相關性差,卻與高頻區的純音聽閾的相關性良好〔6〕。
噪聲聾患者的聽力損失類型、程度的診斷主要是基于純音聽閾〔7〕。本實驗針對聽力曲線較為平坦的受試者,ABR能對聽力水平進行充分反應;但是大量噪聲聾患者的聽力曲線主要是陡降型,因此ABR測試無法將聽力下降程度準確反映〔8〕。ABR測試期間,由于波Ⅴ反應是主觀判斷,有較大誤差;但是ASSR測試的頻率特性較好,客觀性比ABR優秀。一般由ASSR檢測出的聽閾要高于純音行為測試的聽閾,差值一般在10~20 dB〔9〕,且兩者間的差值隨著聽力頻率受損的加重而減小,依靠ASSR評估純音聽閾的精準性較高,考慮可能是由于與正常人相比,噪聲聾者接近聽閾時聲刺激可以快速提升聽力受損者的反應振幅〔10〕。綜上,ASSR與各頻率對應的純音聽閾有良好的相關性,故ASSR能對耳蝸功能進行客觀反映。在對噪聲聾患者的評估工作中ABR反應閾存在的不足可以用ASSR來彌補,在客觀聽閾評估中,將ABR與ASSR結合有著良好的準確性和頻率特性,是鑒別偽聾的一個重要方法。
4參考文獻
1Plourde G,Garcia-Asensi A,Backman S,etal.Attenuation of the 40-hertz 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 by propofol involves the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generators〔J〕.Anesthesiology,2008;108(2):233-42.
2McFadden KL,Steinmetz SE,Carroll AM,etal.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40 Hz EEG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J〕.PLoS One,2014;9(1):e85748.
3Mulsow J,Reichmuth C,Gulland F,etal.Aerial audiograms of several california sea lions and steller sea lions measured using single and multiple simultaneous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methods〔J〕.J Exp Biol,2011;214(7):1138-47.
4Bohorquez J,Ozdamar O.Generation of the 40-Hz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ASSR) explained using convolution〔J〕.Clin Neurophysiol,2008;119(11):2598-607.
5Mo L,Stapells DR.The effect of brief-tone stimulus duration on the brain stem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J〕.Ear Hear,2008;29(1):121-33.
6Ishida IM,Stapells DR.Does the 40-Hz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show the binaural masking level difference〔J〕?Ear Hear,2009;30(6):713-5.
7Chou YF,Chen PR,Yu SH,etal.Using multi-stimulus 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 to predict hearing thresholds in high-risk infants〔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12;269(1):73-9.
8Ahn JC,Kim SH,Choi BY.A case with the bilateral narrow bony cochlear nerve canals associated with near normal hearing thresholds〔J〕.Korean J Audiol,2012;16(3):141-4.
9Van Maanen A,Stapells DR.Multiple-ASSR threshold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J〕.J Am Acad Audiol,2010;21(8):535-45.
10Kariya S,Fukushima K,Kawasaki A,etal.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 to multiple simultaneous stimuli in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or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8;265(7):769-73.
〔2014-12-19修回〕
(編輯苑云杰)
基金項目: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科技項目(No.20141603)
〔中圖分類號〕R1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9-2221-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9.082
1開灤職業病防治院耳鼻喉科2開灤總醫院林西醫院重癥醫學科
3開灤總醫院林西醫院手術室4開灤總醫院趙各莊醫院外科
第一作者:石峰(1975-),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耳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