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機遇和挑戰,在新時期國有企業應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將加強企業政工隊伍建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企業各項工作的核心位置,積極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戰斗壁壘作用。本文就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政工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并提出相關加強國有企業政工隊伍建設的策略,供相關的企業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政工隊伍;問題和對策
政工隊伍普遍存在于各個行業中。他們的工作不同于基層工作人員,但是也屬于重中之重。他們通過思想上的批判和鼓勵,使得企業內部全體工作人員,團結一致為了企業的目標和利潤,共同奮斗,直至目標實現,各企業政工干部的素質水平和綜合領導判斷能力,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前途和盈利能力,現階段,國企中的政工隊伍建設中,一些建設問題日益凸顯,需要我們有針對性的改善和消除。只有政工工作的順利完成,才能保證企業團結穩定,思想健康,積極向上,最后得到預期甚至更大的經濟收益。
一、國企政工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政工隊伍建設認識不到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推動了國有企業制度上的改變革新。《公司法》在制度上,給予了各個企業單位關于黨組織地位的明確標準,然而,企業在思想上并沒有做到重視,因此,黨組織在企業中沒有明確的定位。行政方面并沒有給出關于如何建設政工干部隊伍的明確規章制度,因此,某些單位的領導層會忽視工會組織等黨群部門工作,由于領導層的忽視,使得整個企業對于政工工作持有不正確的態度,嚴重影響了整個政工隊伍的建設。
(二)政工隊伍綜合素質水平較低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知識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思想建設水平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提高,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也極大的促進了國企的政治類工作的發展,但也存在了政工隊伍普遍素質水平較低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工工作人員在主觀上拒絕改變,拒絕進步,固步自封,按循守舊,試圖利用舊有的現存的方法解決現有問題,這顯然是不實際的行為。
(三)政工人員選撥機制有缺陷
由于缺乏制度上的規范,政工人員的選拔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且,企業領導普遍認為選拔任務微乎其微,因此,參與篩選的工作人員本身水平較低,篩選出來的政工人員必然不能達到要求。此外,沒有一個考核獎懲制度來監督政工人員的工作,因此,政工人員工作積極性較低。
二、提升國有企業中政工隊伍建設建議
(一)加強思想建設,提高政工干部素質水平
政工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政工干部首先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心態上加大對思想政治類工作的重視度,用馬列主義基本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黨現在的政策方正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水平。不斷的提升自己分析處理思想問題的執行能力,讓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認知水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
(二)普遍提升政工人員的素質
政工隊伍建設水平由政工人員的素質水平決定。首先,培養政工工作人員學習能力,主動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保持自身先進性。其次,應當及時與上層匯報工作,并且能夠準確的下達指令,能夠與群眾打成一片,因此,需要較好的溝通能力。再者,也要具有一定的文字編輯能力,能夠準確的記錄下每天的工作。最后,由于政工人員工作的特殊性,需要較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方能使得工作順利進行。
(三)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機構
針對當今部分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機構不健全,政工人員老齡化程度高、年輕一代政工人員實際工作經驗欠缺的現狀,建議企業領導階層除了從思想上重視政工隊伍建設外,還應在資金和人力方面給予支持。為政工人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政工人員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其工作效應,引領企業廣大員工思想素質的不斷提升,進而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及戰斗力。此外,企業應積極地對政工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任用那些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政工人員作為政工隊伍建設的主題思想。
(四)加強政工人員的行多元化教育
在新時期,企業員工的思想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指導員工思想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向前正確發展,政工人員應做大緊握時代脈搏,積極學習先進的思想理念及知識。企業應定期地組織政工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培訓活動,全面提升政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只有政工人員素質提高,才能更好地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促使整個企業人員素質提高,利于企業的長足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的新問題不斷涌現。在新時期,國有企業應了解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將加強企業政工隊伍建設,發揮思想政治工作戰斗壁壘作用。用先進的思想教育人、引導人、培養人,促使企業廣大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提高事業單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參考文獻:
[1] 張棟,佟文彬.國有企業政工隊伍建設探析[J].科技與企業,2013(06).
[2] 劉希民.關于現階段國有企業政工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四川水利,2011(06).
[3] 陳巖.國有企業政工干部隊伍的建設[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