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紅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大又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層面進行全面分析闡述。社會和諧是幾千年來人們追求的目標。它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愿和理想追求。
一、工會在和諧企業創建中的地位
工會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者,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根本力量和重要組織者,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是國有煤礦企業的一貫宗旨,職工是企業的主人,企業性質決定了企業發展必須依靠職工、必須為了職工,企業和諧共建的成果由職工分享,工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在創建和諧企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工會組織具有組織發動、宣傳引導、服務保證、維權維護的自身優勢,能夠有效協調溝通各方面意見和心聲,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其地位其他組織不可替代。
二、工會在構建中的作用和職能
工會應成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的倡導者。勞動關系的和諧是和諧企業的根本,是和諧創建的核心內容,工會是黨領導下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起著維護企業穩定和發展的重要作用。企業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是工會組織重要的工作職能,工會組織應主動承擔起這一職責,成為和諧勞動關系的倡導者,保障企業和職工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在和諧穩定的軌道上規范運行。
工會組織應在密切勞資關系中擔當“潤滑劑”的作用。工會組織要能在企業行政和職工之間架起一座暢通和理解的橋梁。工會組織通過組織發動,逐步強化職工民主參與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管理,關心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不僅保證職工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落實,使職工真正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存在,企業通過工會組織可將職工群眾的建議和意見反映給企業行政領導,使企業能夠及時了解職工的所思所想,以合理方式方法解決職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在工會的協調下使職工和企業行政和諧相處,保證企業穩定,促進企業發展。
工會在組織職工、引導職工構建和諧中擔負著“教練員”的作用。工會通過從職工群眾最關心、最急需、最迫切的問題入手,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使職工在工會組織中有“家”的感覺。通過對職工的關心和關愛,激發職工愛崗熱情和敬業動力,發揮主人翁的作用,釋放和展示他們的職明才智,從而組織和引導職工在企業改革發展中擔當主力軍重任,促使職工了解企業的目標規劃和前進方向,增強主人翁歸屬感,讓職工自愿地把個人努力目標和前途方向融入到企業發展的軌道上來。
工會應在提高職工隊伍素質中促進和諧共建,擔起“組織者”任務。工會組織應通過開展群眾性崗位技術練兵,加強基層班組建設,爭當技術能手等活動載體來增強企業凝聚力,促進職工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在企業內部形成了一種敬業奉獻,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職工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對企業實現又好又快和諧和發展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三、對工會在和諧構建中自身定位認識的問題分析
和諧礦區與和諧企業創建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由于工會組織目前所處位置與角色所限,很多人對此缺乏足夠認識,導致作為意識不強,工作措施不實,實際效果不好,落實到位乏力。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基層工會干部認為和諧創建是上級領導的事,是企業黨政組織的事,工會只是敲偏鼓、當配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
二是職能定位不到位。很多基層工會干部都是兼職從事,整天忙于生產、經營以及黨建事務,對工會應組織引導職工在和諧創建中有作為的職責認識不清,造成工作落而不實。
三是認真負責不到位。工會作為職工的當家人,理應為職工說話撐腰,服務和維護職工利益,但不少工會干部卻時時處處看黨政領導臉色行事,不敢也難以替職工說話辦事,缺乏認真負責的精神。
四是工作開展不到位。由于在和諧創建中許多問題和環節涉及具體的部門和單位,工作頭緒多,處理問題難度大,因此上很多工作往往成為文件上的規劃和要求,落實中的進展和數字,沒有實際效果。
四、工會在和諧企業創建中應該有作為要到位
一是按照以發展增和諧的要求,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發動和引導職工上的優勢,積極投入到企業加快發展的創業和創新洪流中,顧全大局,勇于作為,使職工的價值和才能在企業發展中得到展示和發揮,鍛煉和培育一大批思想好、技術精、業務熟、作風硬的職工隊伍,為企業發展建功立業。
二是按照以安全促和諧的要求,緊緊圍繞安全事故的無“零”目標,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群監工作中的優勢,組織動員職工開展崗位保安全、班組無事故、全員除隱患活動,使職工的生命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共同營造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氛圍。
三是按照以穩定保和諧的要求,緊緊圍繞穩定無群體上訪無越級上訪的努力目標,將職工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及時進行摸排疏理,將各類矛盾處理在萌芽狀況,搭建維護穩定和協調溝通的平臺,通過實施扶貧幫因送溫暖工程,營造穩定和諧的良好氛圍。
四是按照以機制求和諧的要求,在企業改革改制的關鍵時期,也是各種利益矛盾的多發期,把職工群眾的利益保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是對工會構建和諧能力的考驗,工會組織應該創新維護的參與、協調、督辦、落實機制,通過有效參與,使職工群眾意愿和要求得到實現,為構建充滿活力的和諧企業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