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因, 劉 多, 李 承, 范文輝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yī)院, 1. 神經(jīng)內科; 2. 神經(jīng)外科, 重慶, 400700)
?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功能、Hcy水平及預后分析
顏因1, 劉多2, 李承1, 范文輝1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yī)院, 1. 神經(jīng)內科; 2. 神經(jīng)外科, 重慶, 400700)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Hcy水平及預后。方法1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設為觀察組,并隨機分為干預組和非干預組各50例,選擇10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干預組給予維生素B12、葉酸治療,對治療前后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Hcy水平進行比較。結果對照組的FMD、eNOS、NO水平均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的Hcy、IMT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2周后,干預組的Hcy、BI評分、NIHSS評分、eNOS、NO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非干預組(P<0.05)。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顯著優(yōu)于非干預組的60.0%。結論急性腦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維生素B12、葉酸可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及預后。
關鍵詞:血管內皮功能; 急性腦梗死; Hcy水平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1],具有病情兇險、發(fā)病急驟、高致殘率以及高致死率的特點[2]。研究[3-4]表明,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給患者、家庭以及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本研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5],同時經(jīng)腦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MRI)確診為急性腦梗死。其中男47例,女53例,平均年齡(64.6±13.9)歲。本研究均在家屬以及患者知情的情況下,得到醫(yī)院倫理會的認可與批準。排除具有狼瘡、原發(fā)性腎炎、惡性腫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具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觀察組患者分為干預組和非干預組各50例。同時,選擇100例本院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2組患者的體質量、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預組的患者給予5 mg/次、1次/d的葉酸(天津亞寶藥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97,5 mg),500 μg/次、2次/d的維生素B12(上海信誼九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370,25 μg)進行治療。
1.3觀察指標
血清指標:采用循環(huán)酶法(德賽診斷系統(tǒng)有限公司提供診斷盒)對所有受試人員晨起空腹靜脈血進行Hcy水平的測定,檢測下限為1 μmol/L, 批間變異系數(shù)<3.2%, 批內變異系數(shù)<3.8%, 血清Hcy水平>15 μmol/L為增高。參照說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血清eNOS水平進行測定,采用硝酸還原酶法對血清NO水平進行測定。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 采用探頭頻率為7.5~10.0 MHz的GE ViViD7彩色超聲儀對舒張末期頸總動脈交叉處近端1 cm處后壁進行檢查,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
反應性充血后血管內徑變化率(FMD): 采用探頭頻率為7.5~10.0 MHz的GE ViViD7 彩色超聲儀以縱切面對肘關節(jié)上2~15 cm肱動脈為靶動脈進行檢查,同時對所有受試者的心電圖進行記錄。靜息狀態(tài)下,所有受試者舒張末期肱動脈內徑測定為D0, 舒張末期肱動脈反應性充血后內徑為D1,對3個心動周期取平均值。FMD=(D1-D0)/D0×100%。
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采用Barthel指數(shù)(BI)對治療前后受試人員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治療前后受試人員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價。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選擇SPSS 18.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率的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秩和檢驗(Wilcoxon兩樣本比較法)的方法對等級資料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和觀察組指標比較
對照組的FMD、eNOS、NO水平均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的Hcy、IMT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干預組和非干預組指標比較
治療2周后,干預組的Hcy、BI評分、NIHSS評分、eNOS、NO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非干預組(P<0.05),干預組與非干預組的FMD在治療前后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3、4。
2.3干預組和非干預組治療療效的對比分析
干預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0%,顯著優(yōu)于非干預組的60.0%(P<0.05),見表5。
3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是急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6]。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是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平均程度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明顯大于正常人群,表明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有著密切聯(lián)系。研究[7]表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能反映血管形態(tài)的變化,但對血管功能的變化較難反映,而在血管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之前血管功能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急性腦梗死患者有嚴重的血管內皮功能損傷。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彌漫性的病變,對肱動脈內皮的舒張功能進行測量可反映病變血管的內皮功能損傷情況[8],高分辨率超聲測量肱動脈

表2 干預組和非干預組FMD、Hcy比較
與干預組比較, *P<0.05。

表3 干預組和非干預組BI、NIHSS評分比較
與干預組比較, *P<0.05。

表4 干預組和非干預組eNOS、NO比較
與干預組比較, *P<0.05。

表5 干預組和非干預組治療療效比較[n(%)]
與干預組比較, *P<0.05。
FMD技術是一種新型無創(chuàng)傷的定量檢測技術[9]。本研究中,急性腦梗死患者的FMD明顯低于正常人群,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有血管內皮功能損傷的情況存在。通過FMD和IMT,將血管功能改變和血管形態(tài)改變進行聯(lián)合檢測,可對動脈粥樣硬化情況進行全面了解。
內皮細胞通過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對血管的代謝和運動進行調節(jié),其中NO是非常重要的血管舒張因子。eNOS通過催化L-精氨酸轉化得到NO,NO具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氧自由基產(chǎn)生、抑制單核細胞黏附、舒張血管等作用[10]。本研究中,急性腦梗死患者的eNOS、NO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群,表明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與NO的分泌有關,NO的分泌過少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導致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因此,高分辨率超聲檢查聯(lián)合血生化檢測有利于血管內皮功能損傷的早期診斷,而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應注意早期對血管內皮功能的恢復和保護,以達到早期防治的目的。
血管內皮細胞NO合成或分泌減少、血清Hcy水平升高均可對血管內皮舒張功能造成損傷[11],導致血壓的升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血管內皮功能損傷[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急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可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速度,增加急性腦梗死發(fā)生的風險[13-15]。Hcy是蛋氨酸代謝產(chǎn)生的中間產(chǎn)物,是一種含硫氨基酸,B族維生素、葉酸是Hcy代謝的重要輔助因子[16]。維生素B12或葉酸的攝入不足、蛋氨酸的攝入過多或藥物的影響、先天性酶缺陷等均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fā)生。有研究[17]表明,維生素B12、葉酸的干預治療能降低Hcy水平,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本研究中,經(jīng)過維生素B12、葉酸的干預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Hcy水平得到明顯降低,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BI評分和NIHSS評分能較好地評價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18]。本研究中,經(jīng)過維生素B12、葉酸的干預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NO、eNOS水平、BI評分升高,NIHSS評分、Hcy水平得到明顯減低,說明維生素B12、葉酸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病程進展,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預后。但干預前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FMD并未得到明顯改善,究其原因可能是血管內徑變化程度較小,測量的誤差對研究的結果干擾較大,而且FMD易受較多因素影響,如體溫、進食等,能否將FMD作為急性腦梗死預后的一個判斷指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招遠祺, 連穎妍, 李貴福,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短期預后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11, 36(03): 265-268.
[2]鄧麗, 劉曉冬, 張擁波, 等. 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進展[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1, 14(08): 825-829.
[3]熊軍, 熊勛波. 急性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應蛋白及D-二聚體水平的變化[J]. 檢驗醫(yī)學, 2011, 26(03): 198-200.
[4]吳福敢, 覃志永, 張春玲,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相關性探討[J]. 檢驗醫(yī)學, 2011, 26(10): 689-691.
[5]程潔, 任肖玉, 吳娜,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外周血內皮祖細胞數(shù)量變化及其對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20): 3898-3899.
[6]劉春紅, 馮麗娜, 謝靖, 等. 848例不同血壓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資料分析[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1, 19(10): 856-858.
[7]徐雄鷹, 周蓉靖, 白春峰, 等. H型高血壓合并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關系[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5, 23(04): 383-386.
[8]何奕濤, 郭毅. 急性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與血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J]. 廣東醫(yī)學, 2015, 36(11): 1678-1681.
[9]常娜, 魯廣秀, 張建磊. 同型半胱氨酸與動脈粥樣硬化型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3, 29(01): 69-70.
[10]董艷玲, 王榮桂, 李瑤宣, 等. 影響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效果的相關因素分析[J]. 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 2013, 26(03): 177-179.
[11]鄧遠瓊, 劉伯勝, 鄧遠琪,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及其治療[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 18(32): 3057-3061.
[12]劉建軍. 急性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2, 39(05): 1301-1303.
[13]蔡衛(wèi)紅. 早期綜合性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 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 2016, 39(2): 137-138.
[14]吳成吉, 董淑欣, 劉文娟, 等. 丁苯肽聯(lián)合銀杏達莫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 2015, 38(2): 33-35.
[15]盧曉瀟, 劉孟奇, 鄭春梅, 等. 超聲篩查頸動脈狹窄與腦梗死關系的研究[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5, 38(5): 129-130.
[16]李建新, 杜嬰, 李柱一, 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對急性腦梗死短期預后的影響[J]. 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2, 29(07): 651-653.
[17]季芳, 李蕾.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關系[J]. 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 2012, 38(07): 397-401.
[18]史哲, 吳永輝, 王擁軍.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急性腦梗死嚴重程度及中國缺血性卒中亞型分型的關系[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2, 20(09): 846-848.
Analysi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Hcy level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YAN Yin1, LIU Duo2, LI Cheng1, FAN Wenhui1
(1.DepartmentofNeurology; 2.DepartmentofNeurosurgery,ChongqingNinthPeople′sHospital,Chongqing, 4007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Hcy level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n=50) and non-intervention group (n=50). Another 100 people with health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vitamin B12, folic aci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Hcy level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Levels of FMD, eNOS and NO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and IMT and Hcy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wo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BI, Hcy score, NIHSS score, eNOS and NO level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0% in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Conclusion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Vitamin B12and folic acid can reduce the serum Hcy level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mprov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the prognosis.
KEYWORDS: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cy level
中圖分類號:R 7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9-010-04
DOI:10.7619/jcmp.201609003
收稿日期: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