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萬, 王晴雷, 于 雙, 李 亮, 陳 平
(重慶萬州區重慶三峽中心醫院 消化科, 重慶, 404100)
?
益生菌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發生率的影響
江明萬, 王晴雷, 于雙, 李亮, 陳平
(重慶萬州區重慶三峽中心醫院 消化科, 重慶, 404100)
關鍵詞: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 重癥急性胰腺炎; 感染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屬于臨床急腹癥,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臨床常見的致死原因是胰腺和胰周壞死組織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導致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發生感染的重要因素是腸道菌群失調。研究[1-3]認為益生菌能調節腸道菌群失調,改善腸道黏膜功能,對預防重癥急性胰腺炎感染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探討益生菌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發生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在本院就診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41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1例和對照組20例。對照組男13例,女7例,年齡24~79歲,平均(58.73±6.32)歲,APACHEⅡ評分7~19分,平均(11.53±4.31)分;觀察組男14例,女7例,年齡24~78歲,平均(58.59±6.41)歲,APACHEⅡ評分7~18分,平均(11.63±4.39)分。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3)》中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改良Marshall評分2分以上;無原發性感染、惡性腫瘤、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患者APACHEⅡ評分、性別等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生命體征監測,進行胃腸減壓,禁食,抑制胰酶、胃酸分泌,常規抗感染,靜脈支持,維持水電解質穩定,防止并發癥的發生。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龍達新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60010)4.5 g/d,3次/d,胃管內注入,療程為14 d。觀察2組患者腹痛緩解時間、體溫正常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和感染發生情況。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使用(均數±標準差)和(%)表示,并使用t檢驗和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腹痛緩解時間、體溫正常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觀察組中發生胰腺組織壞死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統感染1例,感染率為23.81%;對照組中發生胰腺組織壞死感染5例,肺部感染5例,泌尿系統感染1例,感染率為55.00%。觀察組患者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d
與對照組比較, **P<0.01。
3討論
腸黏膜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屏障,其可以分泌SIgA,對毒素、病毒都具有中和作用,SIgA也可以直接作用于細菌,使病原體的毒性降低,同時還能通過C3旁路途徑激活補體系統,達到協同抗菌的作用[4]。腸黏膜機械屏障的最主要結構是腸上皮細胞及其相互間的緊密連接,其能有效阻隔腸腔內容物中的有害物質或病原體進入深部組織,使腸道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腸組織處于缺血狀態,易發生低灌注損傷,導致腸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的生理功能受損,增加了腸黏膜的通透性,導致細菌內毒素的清除降低,炎性因子和細胞因子大量釋放,引起腸上皮細胞發生過度凋亡,腸屏障功能受損,引起各種致病因素入血,導致感染的發生[5]。李智琳等[6]研究認為,低氧血癥、禁食時間、機械通氣、APACHEⅡ評分、抗菌藥物的使用和病程是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并發胰腺感染的危險因素。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是一種復合益生菌制劑,主要由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和蠟樣芽孢桿菌組成,其對正常腸道蠕動具有維持作用,能抑制腸道中致病菌的生長,蠟樣芽孢桿菌在腸道中定植后能消耗氧氣,促進厭氧菌的繁殖,有利于腸道內穩態的恢復[7-8]。孫麗群等[9]研究認為,復合益生菌制劑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大鼠具有保護作用,能減輕腸黏膜損傷,保護腸黏膜屏障功能。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腹痛緩解時間、體溫正常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時間、住院時間都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益生菌能促進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恢復,降低感染發生率。王春亞等[10]研究認為,益生菌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干預可降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和死亡風險,并能減少住院花費,縮短住院時間。益生菌最大的作用是維持黏膜表面微生物群或酶的平衡,促進機體的免疫機能的恢復[11[12]。
綜上所述,益生菌通過調節機體內菌群的平衡,促進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復,抑制致病因素的侵入,能降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發生率,值得臨床合理選用。
參考文獻
[1]綻永華, 王學紅, 馬臻琦, 等.益生菌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薈萃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14, 41(5): 954.
[2]Hooijmans C R, de Vries R B, Rovers M M, et al.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on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12, 7(11): 488.
[3]解奕瑞, 阮冰. 益生菌在消化系統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1, 23(2): 177.
[4]謝鳳梅, 張海蓉. 益生菌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研究現狀[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 22(22): 3232.
[5]朱豫萌, 林姝, 黨曉衛, 等. 益生菌在重度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作用[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 22(32): 5013.
[6]李智琳, 馬立輝. 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胰腺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22): 5020.
[7]Cui L H, Wang X H, Peng L H, et al. The effects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with addition of probiotics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 Zhonghua Wei Zhong Bing Ji Jiu Yi Xue, 2013, 25(4): 224.
[8]李飛, 劉杰, 黨光珍, 等. 益生菌防治消化系統疾病的應用研究進展[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0, 10(28): 6941.
[9]孫麗群, 王品發, 雷森林, 等. 復合益生菌制劑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大鼠的保護作用[J]. 胃腸病學, 2013, 18(6): 352.
[10]王春亞, 王國恩, 郭蕾, 等. 益生菌聯合早期腸內營養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5, 30(3): 318.
[11]Plaudis H, Pupelis G, Zeiza K, et al. Early low volume oral synbiotic/prebiotic supplemented enteral stimulation of the gu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 prospective feasibility study[J]. Acta Chirurgica Belgica, 2012, 112(2): 131.
[12]魏巍, 兌丹華. 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的早期預防[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3, 20(6): 697.
中圖分類號:R 5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9-178-02
DOI:10.7619/jcmp.201609064
通信作者:王晴雷
收稿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