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煒, 呂 潔, 吳金麗
(1. 貴州醫科大學 麻醉教研室,貴州 貴陽, 550025; 2.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麻醉科, 貴州 貴陽, 550001)
?
地佐辛復合異丙酚用于顱內血管介入手術麻醉的臨床效果觀察
歐煒1, 呂潔2, 吳金麗2
(1. 貴州醫科大學 麻醉教研室,貴州 貴陽, 550025; 2.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麻醉科, 貴州 貴陽, 550001)
關鍵詞:地佐辛; 異丙酚; 全麻; 介入手術
介入手術治療是有效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方法之一。該治療方法具有微創、定位準確、療效好、可重復性強、見效快和并發癥少等特點[1],治療對象以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多見。介入手術治療中發生躁動會引起血壓劇烈波動或者顱內壓驟然升高,可引起動脈瘤破裂,因此多需要進行全身麻醉,以保證患者術中完全靜止。本研究探討地佐辛復合異丙酚用于顱內血管介入手術的麻醉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顱內血管介入手術的患者60例。納入標準: ① 自愿接受麻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② 無明顯心、肺、腎等臟器功能障礙; ③ 無肝功能異常; ④ 對阿片類鎮痛藥不過敏的患者。60例患者均為顱內動脈瘤,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
1.2麻醉方法
術前常規禁食、禁水超過8 h。入手術室后開放上肢靜脈通道,并測量血壓及血氧飽和度(SpO2)的基礎值,對照組患者給予靜脈注射異丙酚2 mg/kg +芬太尼2 μg/kg進行麻醉誘導,待患者意識消失后置入喉罩,并靜脈持續泵入異丙酚4.0 mg/(kg·h)。觀察組患者入室后,靜脈注射地佐辛5 mg及丙泊酚1.5 mg/kg誘導后連接微量泵,丙泊酚4 mg/(kg·h)維持麻醉。2組在手術過程中,若患者四肢躁動時追加丙泊酚0.5 mg/kg維持麻醉。術中當 HR低于50 次/min時,靜注阿托品 0.5 mg,若收縮壓低于術前 30%時,靜注麻黃堿 6 mg。
1.3指標監測與比較
術中經喉罩吸入純氧,呼吸機模式為同步間隙指令通氣,并分別記錄入室患者血壓、心率的基礎值(T1),誘導時(T2),插喉罩即刻(T3),插管后5 min (T4),股動穿刺時(T5),介入栓塞時(T6)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以及術畢患者蘇醒時間,異丙酚用量和疼痛評分(VAS)。
2結果
2組患者的性別比、身高、體質量比較無顯著差異。術前2組MAP、HR、SpO2基礎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術中的生命體征均較為平穩,無出現麻藥過敏案例,無患者需用阿托品和麻黃堿處理。對照組T4、T5時點MAP、HR顯著高于同組術前(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各時點生命體征的比較
與T1比較, *P<0.05。
觀察組患者異丙酚平均用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在術后 5 min 內蘇醒,2組的蘇醒時間無顯著差異。2組患者清醒后VAS評分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異丙酚用量、蘇醒時間及VAS 評分比較
與觀察組比較, *P<0.05。
3討論
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因手術操作精細、定位準確,術中要求患者絕對制動,故術中麻醉一定要避免應激反應,避免嗆咳和血壓升高等血管不良反應。
異丙酚具有誘導時間短、鎮靜作用強、藥物蓄積小、術后易蘇醒等特點,但由于其鎮痛作用弱,單獨使用所需劑量較大,可能影響患者的循環功能,嚴重者甚至會增加呼吸循環抑制的危險性[2]。地佐辛是一種新型混合型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它主要激動κ受體產生鎮痛作用,鎮痛作用較強,其鎮痛效價約為嗎啡的5倍[3]; 其還有部分拮抗 受體作用,對呼吸系統影響較輕微。與純粹的阿片受體激動藥相比,地佐辛有以下特點: ① 鎮痛效價較小; ② 對呼吸抑制作用較輕; ③ 不產生欣快感; ④ 很少產生依賴性[4]。
本研究發現,復合使用地佐辛組患者的術中血壓低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與手術過程中單獨使用異丙酚麻醉的患者不能耐受手術刺激,在手術過程中會出現肢體躁動、血壓升高而需追加異丙酚有關[5-7]。本研究觀察組患者的蘇醒時間較對照組患者稍長,說明兩藥復合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并未顯著增加,也是復合用藥安全性的另一個體現[8-9]。在術后鎮痛評分方面,地佐辛組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術前給予地佐辛對蘇醒后疼痛程度有較明顯的減輕。在患者術前靜脈注射地佐辛,實際上也是一種超前鎮痛,經研究[10]證明具有必要性及有效性[11-12]。
本研究結果證實,地佐辛復合異丙酚能有效抑制術中心血管反應,可提供良好的鎮靜、鎮痛效果,避免了術中出現血壓劇烈波動而導致動脈瘤破裂,為手術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13-14]。
參考文獻
[1]李恒林, 王大柱. 神經外科麻醉實踐[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594-595.
[2]Barbi E, Petaros P, Badina L, et al. Deep sedation with propofol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n children, administered by specially trained pediatricians: a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with emphasison side effects [J]. Endoscopy, 2006, 38: 368-375.
[3]高賢偉, 何焱, 陳東升. 地佐辛用于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鎮痛的療效觀察[J]. 實用醫學雜志, 2011(3): 137-138.
[4]李麗, 陳華永. 地佐辛與芬太尼用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鎮痛效果的比較[J]. 中國臨床實用醫學, 2010, 4(10): 173-174.
[5]劉萍, 黃紅, 栗俊. 地佐辛超前鎮痛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 昆明醫學院學報, 2010(10): 64-67.
[6]LI Huan. Serial intravenous doses of dezocine, morphine, and nalbuph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for outpatients [J]. Anesthesia & Analgesia, 1993, 77(3): 533-539.
[7]J C Chen, E R Smith, M Cahill, et al. The opioid receptor binding of dezocine, morphine, fentanyl, butorphanol and nalbuphine[J]. Life Sciences, 1993, 52(4): 389-396.
[8]M J Picker. Discriminative stimulus effects of the mixed-opioid agonist/antagonist dezocine: cross-substitution by mu and delta opioid agonists[J].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 Experimental Therape, 1997, 283(3): 1009-1017.
[9]姜愛華, 金瑾, 辛德乾, 等. 不同劑量地佐辛復合異丙酚在PPH麻醉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 山東醫藥, 2011, 51(6): 107-108.
[10]金磊. 不同劑量地佐辛復合異丙酚在無痛人工流產麻醉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 中國醫刊, 2013, 48(4): 207-209.
[11]徐艷, 田江艷, 楊昌勇, 等. 地塞米松地佐辛在幼兒疝囊結扎全麻與術后鎮痛的研究[J].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5, 38(3): 54-55.
[12]馬翔, 高峰, 唐力東, 等. 地佐辛與利多卡因在緩解丙泊酚注射痛時的效果比較[J]. 黑龍江醫學, 2015, 39(11): 1229-1231.
[13]張定秀, 鄭德志, 李顯立, 等. 不同劑量地佐辛聯合丙泊酚在無痛人工流產麻醉鎮痛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 中國當代醫藥, 2015(18): 48-50.
[14]姜禎珍, 潘雪蓮, 王春梅. 地佐辛與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在無痛人流手術中的應用的對比[J]. 現代婦女: 醫學前沿, 2015(3): 32-32.
中圖分類號:R 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9-191-02
DOI:10.7619/jcmp.201609070
收稿日期: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