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 要】農業保險是現代農業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當前我國農業保險業務規模達到全球第二,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保險品種少、補償率和覆蓋率低、地方試點特色農業保險超賠率過高、缺乏完善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需要增加保險品種、提高補償率和覆蓋率低、擴大覆蓋面積,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體系。
【關鍵詞】農業;保險;對策
農業保險是現代農業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國際通行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中國是農業自然災害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2015年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21769.8千公頃,其中絕收2232.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704.1億元。提高農業經營戶在災害條件下的持續生產能力,防止因災致貧、返貧,農業保險制度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農業保險基本情況
2007年我國開始在部分省區進行農業保險試點,2013年《農業保險條例》正式實施,以法規的形式明確了國家對于農業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政府通過保費補貼和稅收優惠引導農戶投保,鼓勵保險機構承保。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迅速,覆蓋面不斷擴大。根據保監會數據,2012年以來農業保險為8.7億農戶提供風險保障5.9億元,農業保險承保主要農作物14.5億畝,占整個農村播種面積59%,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產糧覆蓋面達到70%,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森林保險承包面積達到21.8億畝,占全國森林總面積70%。
二、我國農業保險存在問題
近幾年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較快,開辦區域已覆蓋全國,業務規模達到全球第二,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保險市場之一。當前我國農業保險很大程度依靠中央財政補貼,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保險品種少
從2007年以來,雖經各地申請,中央財政支持和補貼保險費的農牧業產品生產保險的種類已經增加到了15類,但是很多重要的農業牧業漁業產品生產保險,例如,雞鴨牛羊、蔬菜、水果、茶葉、藥材、水產養殖、漁船保險等,都沒納入中央支持和補貼范圍,2015年種植業的參保面積只有總播種面積的60%左右。而美國得到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農產品品種多達150多種,對于地方特色農作物和特色養殖產品的保險,我國至今未能建立中央財政補貼保費的支持體系,只是地方財政給予單獨的保費補貼。
(二)補償率低
盡管近幾年中央財政對農業保險保費的補貼力度不斷加大,但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與農民因災造成的損失相比,仍顯不足。中央財政對涉及國計民生的主要品種分區域、分品種給予30%-50%的保費補貼。2012-2014年全國需要補償的農作物災害損失約5997.8億元,通過農業保險補償565.4億元,僅占9.4%。
(三)未做到全覆蓋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過度依賴財政補貼,特別是中央財政補貼,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省級補貼存在短板,貧困地區縣級補貼往往要等到第二年才能到賬。例如森林保險屬于國家補貼范疇,受到地方財力約束,仍做不到完全覆蓋。
(四)地方試點特色農業保險超賠率過高
所謂超賠是當年農業保險賠付額超過農業保險收入,目前地方創新性特色保險超賠嚴重,愿意投保的保險公司不多。2014年甘肅中藥材特色農業保險超賠率300%,2015年為100%,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
(五)缺乏完善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農業保險經營中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是農業保險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要素和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國范圍內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2013年3月1日起實施的《農業保險條例》,對我國建立農業保險大災風險管理制度從法規角度首次做出了規定。但各省市、各地區在農業保險風險分散管理方面的做法差異較大,政策波動性強,保險業抵御農業大災風險的能力非常有限。適用于農業保險大災風險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不健全,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的建立主體、運行模式、運作方式及準備金積累等方面的制度規定和政策依據都相對缺乏。
三、完善我國農業保險制度的主要對策
(一)增加保險品種
提高中央財政的補貼力度,要進一步增加保費補貼品種, 盡可能擴大中央財政補貼的品種范圍,有重點地選擇關系國計民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進行補貼。酌情考慮中央財政對各地具有地方優勢時色的農產品或者農業項目保險提供保費補貼,設立特色農產品保費補貼項目。
(二)提高補償率
根據農產品種類、生產規模、農業風險高低等因素,繼續實施差異化的補貼政策。要優化地區差異化的保費補貼政策。按照比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更加細分的區域確定地區差異化的中央財政補貼比例。加大中央財政補貼力度,提高補償率,盡量降低市級、縣級財政的補貼比例,以減輕地方政府特別是不發達地區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
(三)擴大覆蓋面積
除了加大中央財政補貼,省級財政也需要自身努力,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盡快擴大承保面積,保護投保農戶合法權益。
(四)健全特色保險制度
特色農業保險成農民增收穩壓器,對于當地農民具有重要意義,需要不斷健全特色保險制度。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省級縣級財政扶持力度有限,需要中央財政對各地具有地方優勢時色的農產品或者農業項目保險提供保費補貼。
(五)加快完善農業保險體系
在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擴大保險覆蓋面的同時,盡快發展更有保障意義的農業收入保險,在土地流轉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廣泛發展的背景下,進一步提高保額標準。建立農業保險“政府主導、第三方介入、保險公司承保”的運營模式。建議政府主導并支持具備條件的農業產業公司(如全國農業龍頭企業)成立第三方機構,作為獨立第三方代理或者協助保險業務,并為定損、理賠提供客觀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四、結束語
同時,加速建立中央和省兩級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制度,農業生產的風險特點決定必須建立大災風險保障。農業是高風險、低收益的弱勢產業,農業大災風險管理是農業保險體系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庹國柱、 朱俊生.完善我國農業保險制度需要解決的幾個重要問題[J]保險研究. 2014 年第 2 期.
[2]肖衛東、張寶輝、 賀暢、杜志雄. 公共財政補貼農業保險: 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J] 中國農村經濟. 2013 .7.
[3]農業保險觀察.央視網.http://tv.cn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