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遠仁
【摘 要】現代教學離不開多媒體,特別是地理教學,喚醒了學生的好奇心,它激發學生的興趣,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并為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又能比較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地理事物及其成因。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深受廣大地理教師的喜愛。
【關鍵詞】多媒體;地理教學;興趣;作用
現代教學離不開多媒體,特別是地理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喚醒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又能比較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地理事物及其成因。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深受廣大地理教師的喜愛。我在地理教學是如何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是一門較強的綜合性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地理課程包含豐富的實踐活動,如圖表制作、地理野外活動調查、地理事物成因的演示等,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依靠單一的講授、授傳是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反,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和逆反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制作,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的課件,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亞洲及歐洲》一節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欣賞亞洲山水景觀圖片,然后利用圖片中出現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學生立刻展開想象力,積極思考,踴躍發言,一下子就調動了課堂氣氛,然后引出學習內容,并且一步步創設情境,按部就班地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學生學習興趣相當濃厚。這樣,通過演示、思考、感悟和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
二、利用多媒體,可以提升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
現代教育信息教育技術,它的優勢在于可以利用全新的可視化功能大大增加了教學的視覺效果,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優秀的教育平臺,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與學過程中,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一,教師可以課前網上獲取各種的教育資源,如新課程理念,課件素材,試題習題等。并把這些資源以課件的形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第二,地圖是我們學習地理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多媒體所具有的圖片展示功能,可以充分發揮這方面的作用。教師可以提前下載多種與課程相關的地圖,如在講解《亞洲及歐洲》一節時,準備喜馬拉雅山峰、蒙古高原、長江三峽、黃河、里海、貝加爾湖、死海、西西伯利亞平原,讓學生通過聽覺、視覺的參與,調動盡量多的感官,增加直觀感受,把遙遠的地理事物擺眼前,拉近與同學的距離,讓學生初步感知地圖上抽象地理事物的直觀影像,把學生思維逐步從直觀引入抽象,從而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提供必要的條件。還展示隨堂練習,可以達到學練結合、鞏固知識的目的。這樣一來就可以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提升自身能力。
三、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觀、提高課堂效率
在我們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講授,教學手段主要通過“粉筆加黑板,板書、板畫加掛圖”來完成的。教師在黑板上描來畫去的也只是靜態的圖像,不利于學生對地理事物動態的變化規律也難以理解。而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教學資源的精心設計,呈現出色彩艷麗的動態視覺形象和豐富的聲音刺激,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積極的心理狀態。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多種方式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線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傳統教育只是有效的利用了聽覺效果,而忽視了視覺。而多媒體集音頻、視頻、圖片、動畫、操作、書寫、繪畫等教學手段于一體。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感觀認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講授《亞洲及歐洲》一節時,利用多媒體播放與亞洲相關的一些視頻,學生就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教學中無法實現的。
四、多媒體教學可以更好地突破地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地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只依靠老師講解,學生接受接受這些知識比較難,他們需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才能理解和接受這些重點、難點。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學多是靠語言來描述,即使借助掛圖、畫板圖也無法跳出這種靜態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比較形象、直觀,它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于學生掌握,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授《亞洲及歐洲》一節時,亞洲的氣候特點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那么通過利用多媒體展示亞洲的位置、氣候類型、演示季風的成因等,使以往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變為具體、形象、通俗易懂。
五、利用展示平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教師把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把學生完成的作業在展示平臺上進行展示,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對作業做得好的予以表揚、對做得不好的要予以鼓勵。獲得表揚的同學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心里暗暗下決心,下次作業一定要保持做得更好!而那些作業做得不好的同學,不好意思抬起頭來。這時候,我抓住時機,適時給他們“打氣”,告訴他們:“不能氣餒,你們能行的!只要努力,下次加把勁肯定能成功的!”讓學生學會競爭,有競爭的意識,今后在社會上才能生存。
六、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義務教育地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認識當今世界的資源、環境人口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只依靠教師講述,學生不但覺得枯燥無味,而且還認識不到如此嚴峻的環境問題。只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身邊的環境危機(學校邊的水泥廠、電廠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在學習《巴西》這一節時,在網上下載了有關巴西亞馬遜河“亂砍亂伐熱帶雨林的現象”、“水土侵蝕的地表”等圖片,讓學生個個切實感受到環境被破壞所帶來的危機,使學生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然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該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事?學生熱情飽滿,積極發言,取得了不錯的教育教學效果。
總之,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較大,既改進了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使課堂內容生動活潑、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并為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有趣、生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快樂的學習。作為信息時代的地理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掌握好現代教育技術,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更好的為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魯啟靜.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新課程(教師)》2010(05).
[2]王德志.淺談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3]李蓓.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